转自:沈阳日报
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去年以来,聚焦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全市结构调整专项推进组围绕强链条、促转型、建集群、提质量,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型升级,放大优势提高度、促进融合增厚度、补齐短板拉长度,全力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
截至目前,赛道统筹推进70项重点任务,取得省级以上突破成果66项,赛道各项工作进展喜人,高标准达成预期目标,努力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稳: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均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阵营。我市晋位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百强市24强,蝉联东北地区首位。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铁西区特高压电工装备产业集群成为2023年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省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能力水平等3项督查激励。
提:产业集群提质扩容
新认定国家链主企业6户(全省8户),突破产业链断点堵点49个;以“揭榜挂帅”“沈阳325”等模式,省市共支持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项目20项。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8000亿元,高端装备、汽车、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其中,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组建省工业母机创新中心、市储能压缩机产业创新联合体,高端装备占制造业比重提升至35%。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2万辆。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深化“双核一基地”建设,北部航空配套产业园一期、南部燃气轮机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食品产业集群开辟“8+N”新赛道,集群规模新晋千亿梯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五里河元宇宙产业基地、腾讯云(辽宁)数字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取得进展。
融:“数实”融合纵深实施
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新增2个国家级智能工厂、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8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任务,国内首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成功揭牌。打造数字产业化生态,组建沈阳数字产业发展公司,推进辽宁爱德(智慧教育)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8个数字经济园区(数字文化园区)建设。中科奥维、东软医疗等6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第三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占全省获批总数的60%。推进辽宁牧龙数字农业应用基地等35个数字产业项目,沈河、和平区建成东北首个5G智慧步行街和无人驾驶体验智慧小区。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算力达到300P,位居东北地区首位。在AI+制造方面,新松公司突破机器人视觉、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厚板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葛洲坝集团、深中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优化沈阳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商户入驻服务信息平台数量超2万户。夯实“数字底座”,以5G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为重要支撑,新建5G基站1万个、累计达到4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达到14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7个,获批3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5个“5G全连接工厂”。
扩:“两业”融合加快扩面
提升服务型制造水平,组建东北首家重型机械人机工效实验室,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完成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现场评估,育成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6个、16个;新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个。
强化中介服务企业扶持,制定《沈阳市进一步推动中介组织发展的工作方案》,兑付37户首次新入库规上中介服务企业奖励资金370万元。完成铁西区“两业”融合试点评估工作。
升: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头部企业和配套园区数量达到“12+24”个,推动37个省级以上园区创新平台市场化开放共享,加快搭建106个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浑南区科学家工作坊、铁西宝马国际社区等园区生活性服务平台,航空动力产业园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实现开园即满园,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经验在全省推广。组织法人银行机构对12+24户产业园区开展四轮融资需求摸排走访,产业园区企业融资对接率实现100%。通过设立唯识基金、辽宁德鸿数科产业基金等,加快构建一园区一基金一产业的发展生态。累计入园项目达到430个,新增投资150亿元,带动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
转:现代建筑业深度转型
全省率先印发《沈阳市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举办“第十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扩大我市建筑业影响力。制定实施《沈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中国(沈阳)智能建造产业孵化中心”正式揭牌。推进建筑业企业工业化转型,牵头促成中建二局、中国铁建等大型央企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辽宁省建筑产业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发布。推动浑南区打造“中国(沈阳)智能建造产业园”,打造建筑业新增长极。沈阳建筑大学宿舍获国家超低能耗设计认证。
上:质量标准建设再上台阶
在全省率先实施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在质量品牌提升方面,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组织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正奖)候选公示名单,实现我省多年来零的突破。沈鼓集团、沈阳兴齐眼药获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组织奖,实现我市历史性突破。在省对市质量工作考核中,我市连续6次被评为最高等级A级,在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全国测评中排名第58位,居东北地区首位。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获批筹建“辽宁省金融商贸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累计推进“兴齐眼药”等4家卓越质量管理推广基地完成建设并挂牌成立。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与规范成为国内首个该领域标准,获“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年度十大成就”荣誉;完成市全部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分技术委员会成立,驻沈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总数达到35个,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2个项目获批第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4个项目成功获批2023年省级标准化试点,新增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2个。新增国家标准217项、省市地方标准186项,制修订省地方标准151项,发布沈阳市地方标准35项,数量居全省首位。在检验检测能力方面,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完成314个参数/项目资质扩项,其中,在食品添加剂领域有香精香料等78个参数/项目填补了沈阳市空白;新增17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在金属材料、家具、建材、电器、化工等产品质量领域新增235个CMA资质。获批成立“国家加气机质量检验中心”,填补国内对全类型加气机检验检测能力的空白。获批成立建设“省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检验中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