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报道

深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报道
2024年01月02日 08:08 媒体滚动

转自:安徽新闻网

华晟新能源肥西项目投产——

“光伏新动力”激活新潜能

■ 本报记者 朱 卓

一则好消息从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华晟新能源肥西项目2023年12月30日上午正式投产。

“这是目前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异质结生产基地。”华晟新能源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为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双面微晶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量产组件将是光伏行业内同规格同版型的最高功率产品。

异质结电池及组件被业内称为“光伏新动力”。作为华晟异质结3.0工厂的标杆,该项目打造异质结行业单体产能最大、工艺最优化、技术最先进、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成本最集约的现代化工厂,力图成为异质结领域的“灯塔工厂”。

作为一家仅成立三年多的企业,华晟新能源已经成长为“最年轻”的独角兽企业,这也是安徽省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映射。2019年至2022年,安徽光伏制造业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60%,安徽在追“光”路上一路疾驰。

一直以来,安徽都为光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一方沃土。据介绍,合肥华晟基地自2023年1月14日签约、4月25日进场,到9月28日首台设备搬入,到10月28日产线贯通实现合肥首批异质结高效电池片下线。在合肥市政府、肥西县政府等大力支持下,创造了业内最优搬入时间和最快出片时间的行业记录,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我们还在合肥规划建设二期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三期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10GW异质结专用硅片项目以及配套生产服务设施,总规划产能21GW,总规划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同时,还在规划建设光伏建材研究院,将专注于光伏发电和建筑一体化研究,致力智能光伏应用场景,提供低碳、零碳一站式解决方案。”华晟新能源有关负责人说,预计将吸引更多上中下游光伏企业落地合肥,产生异质结智能制造和光伏绿色建筑产业集聚效应。

近年来,一批重大光伏项目在安徽签约、投产。目前,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已有7家光伏玻璃企业、4家光伏电池片企业、5家光伏组件企业、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和2家储能电池企业、2家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在安徽布局发展。依托石英砂储量资源优势和出口较为便利的区位优势,安徽培育了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优势环节,在产业链重点环节已经形成一定优势。2022年,安徽光伏制造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954.9亿元,居全国第四位;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已超过2022年全年规模,达到2101.9亿元,增长79%。前不久,安徽更是明确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到2027年,力争营业收入超7500亿元,并打出一套“组合拳”,强力开展创新能力提升等七项行动。

税费优惠支持家电企业“卖全球”

■ 本报记者 汤 超

不久前,黄山兆能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气烤炉样品以“一单到底”的形式从黄山航空口岸运至目标国荷兰。“便利化的跨境贸易环境为我们家电出口降低了成本,快速到账的退税资金又为我们助力。”该企业负责人鲁妍妍说。

税惠政策越快落实、红利越早到账,家电企业越能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黄山市税务部门推出“快审、快批、快退”工作机制,助推受理、审核、核准等环节有效衔接,加快出口退税从“纸面数据”到“账上资金”的转化速度。“目前我们已享受出口退税700余万元,‘走出去’的信心更足了。”鲁妍妍介绍,公司目前已成功研究出“冷轧板无前处理干粉搪瓷工艺”,有效减轻搪瓷产品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烤炉产品生产迈上了新台阶。

智能款磁性灯、智能风扇灯、感应型智能筒灯……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家居智能灯具产品琳琅满目。“现在只要点点手机就可以对灯具的开关、光效、场景效果等进行远程操控,还能通过网络与家中的其他电器互联互通。”企业财务负责人陈军介绍,这些充满科技感的智能灯具在海外市场也很受欢迎,远销至欧洲、北美、南美、亚太等地区。

“我们产品能够远销海外,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全方位关注与支持。2023年1月至10月企业累计享受出口退税600万元,让我们有了更多资金用于科技研发。”陈军说,公司在税收助力下升级改造生产线,加速主营业务向智能照明灯具转型,逐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目前已具备年产各类LED光源、灯具及智能控制电源系统1.5亿只(套)生产能力。

仪达智能热管理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胡永霞也感受到税务部门对科技创新的鼓励和支持。该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智能化电器研发投入,在制冷、空调设备制造方面获得多项技术专利,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7月份我们提前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960万元,这坚定了我们继续进军智能化家电领域的信心。”胡永霞说。

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智能家电(居)产业“提质扩量增效”目标,在政策落实、纳税服务、诉求响应等方面持续发力,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助力智能家电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皖产锂电池加速“出海”

■ 本报记者 何 珂

手机、电脑、汽车、户外照明、可穿戴设备……这些日常可见,看似毫不关联的产品,都离不开一条重要的产业链支持——锂电池。

作为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2023年前11个月,安徽省锂电池出口129亿元,同比增长88.4%。

为什么安徽锂电池企业选择扎堆出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锂电储能产业发展壮大,带动锂电池出口提升;另一方面,在全球减碳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锂电池是新能源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旺盛,利好安徽锂电池出口保持增长。此外,与车企类似,一些电池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试图拓展蓝海,为企业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尽管电池企业出海势头不减,但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抛开海外市场的法律和政策风险、人力成本、文化差异等不谈,出口过程中,新储能企业在出口危险货物申报方面也存在“难点”。

据悉,锂电池产品属于第9类危险货物,货物出口时必须符合运输要求的货物包装。“我们加强技术法规研究,掌握锂电池安全性能要求、危险货物包装相关标准及国际规章,采取‘预检验’措施,严格实施检验鉴定,确认包装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符合技术性标准要求,重点关注包装类别、标记、危险公示标签等,消除运输标签不规范、空运最大单件重量不合格等安全隐患,保障锂电池运输安全。”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说。

“外包装与性能单一致,产品型号与检测报告一致,已加贴危险货物运输标签,有漏电保护和防短路保护装置。”近日,合肥海关所属滁州海关查验人员在安徽泰科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查验锂电池时出具了这样一份现场报告。该公司申报的63箱锂电池经现场查验合格后,准备装车发往港口“远渡重洋”。

安徽泰科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轻型锂电池、BMS系统(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等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产品远销北美和欧洲。“锂电池国际市场需求旺盛,2023年以来,公司订单充足”,该公司负责人李道琼坦言,“但目前我们还面临着出口船期难定、物流不稳等问题。”

“针对企业发货周期紧、通关时效要求高等情况,我们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提供锂电池出口的详细资料及通关指引,指派专人担任关企联络员,在出口通关、规范申报等方面提供指导,节约货物出口时间。优化检验监管流程,针对同一企业同一产品多批次出口的情况,实施‘提前预约、集中检验、快速出证’,及时响应企业通关保障需求,有效提升监管效率。”滁州海关查验科负责人吴庆松说。

改革“组合拳”,引领产业升级

■ 本报记者 汪国梁

2023年年末,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蓝黛科技新能源汽车高精密传动齿轮生产制造项目现场,正在紧张作业,以求尽快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分两期建设。马鞍山经开区走集约节约的路子,加大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力度,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保障了蓝黛科技项目用地,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工业亩均效益。

清理处置低效用地,是马鞍山探索“亩均论英雄”集成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近年来,马鞍山以亩均效益评价为先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完善、深化、拓展和提高,打出了一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组合拳”。

作为曾经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产业结构较重,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资源环境约束与粗放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为推动转型升级,早在2018年,马鞍山就启动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评价范围从规上企业全覆盖、工业企业全覆盖,逐步向规上服务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延伸,参评企业由2019年的1948户增加到2023年的3193户。将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作为核心指标,创新增设亩均技改投资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能耗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四项二类主指标,能耗、智能、绿色、研发等指标作为加减分项,严重失信行为、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责任事故作为“一票否决”事项,对企业实施综合评价。

截至目前,马鞍山已完成4轮亩均效益评价,全市工业“家底”更清、企业“画像”更准,2023年参评的所有工业企业中,A类企业628户、B类企业1468户、C类企业953户、D类企业144户,占比分别为19.6%、45.9%、29.8%、4.5%。

“我们充分发挥亩均效益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有效增强了企业加快转型 升级的内生动力,促进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告诉记者,运用好亩均效益评价结果,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的企业、项目集中,是“亩均论英雄”改革发挥牵引作用、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马鞍山依法依规实施差别化政策,加大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力度,推动扶优扶强、优胜劣汰。项目资金申报、评先评优、荣誉称号认定等各方面重点支持优质企业,A类企业按照110%的比例兑现产业奖补资金,而B类、C类企业则按照85%、50%的比例兑现,D类企业不享受。改革实施以来累计兑现专项政策资金4397万元,市级产业政策对416户A类企业上浮兑现资金821.24万元。对A、B类规下企业,马鞍山择优纳入培育库,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培育,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2023年共推动71户A类、B类规下企业成功上规模,占入规企业的36%。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马鞍山结合“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广“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与优质企业精准对接,发放了全省首笔“亩均英雄贷”。同时,发布白名单制度,首批评选603户白名单企业,创新“融为益企”畅聊会金融对接平台,完善金融机构联络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白名单”企业信贷支持。

在土地要素供给方面,马鞍山迭代升级“标准地”改革,拟定全市工业项目“标准地”分产业指导性指标体系,绘制全市工业项目“标准地”全过程管理操作流程图,将“标准地”改革纵向延伸至规划、报批、储备环节,横向拓展至仓储、商服等用途,改革工作开展以来累计为A类企业供地占存量企业供地的90%以上。对D类企业提高用水、用电、用气、排污价格,不再新增用地,严控低端产能项目贷款。“改革工作实施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12.59万元提升至23.55万元,增长87.05%;亩均营业收入由281.16万元提升至419.49万元,增长49.2%。”马鞍山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

自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以来,我省充分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以“机制、模式、路径、服务、理论”五大创新举措,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科学化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精准化服务”的改革新路。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例,我省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引领,围绕项目招引、供地、监管、退出四个环节,构建土地评价标准、监测预警、监管执行、健康修复四个体系,综合运用法律、市场、社会等手段,形成全区域、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域治理模式。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6.51万亩,处置闲置土地8.07万亩,成效显著。

在芜湖市繁昌经开区一数字化车间,奇瑞新能源汽车配件流水线正在作业。(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杨 华 摄在芜湖市繁昌经开区一数字化车间,奇瑞新能源汽车配件流水线正在作业。(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杨 华 摄
在蒙城县漆园黄牛养殖基地,当地农民采用棚顶光伏发电、棚内养殖肉牛的“牧光互补”养殖模式。(资料图片) 本报通讯员 胡卫国 摄在蒙城县漆园黄牛养殖基地,当地农民采用棚顶光伏发电、棚内养殖肉牛的“牧光互补”养殖模式。(资料图片) 本报通讯员 胡卫国 摄
在砀山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内,工人正在进行生产。(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苏 洋 摄在砀山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内,工人正在进行生产。(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苏 洋 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安徽省 新能源 合肥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
  • 01-03 云星宇 873806 4.63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15.38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29.0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