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28日讯(记者 黄修眉) 科创板今年迎来四周年。
财联社星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8日,共67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55家拟上市企业终止科创板IPO。
业内多位人士认为,今年科创板发行上市、再融资的审核整体趋严,IPO企业的审核问询,也更加侧重企业的科创属性、技术先进性、盈利能力等。
科创板IPO“募资王”
星矿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今年内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共有67家,总募资额度达1451.2亿元。相比之下,2022年,科创板共有124家企业上市,而2021年该数据则为160家。
其中,华虹公司录得今年最大科创板IPO,其募资额高达212亿元,于今年8月7日登陆科创板,芯联集成、晶合集成,分别以110.72亿元和96亿元的募资额度,位居年内科创板募资额度第二、第三。
年内共55家科创板公司终止上市申请。2022年该数字为31家,2021年则为81家。
今年仅有4家公司的再融资计划终止,包括道通科技、禾信仪器、科前生物、青云科技。上市申请暂缓审议的仅有轩竹生物1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终止(撤回)公司的申请受理时间多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审核环节多数停滞在问询与回复阶段。
从IPO终止(撤回)发起方来看,大部分仍然是企业与保荐人共同撤回,保荐人单方面主动撤回的案例并不多。其中,今年10月23日晚间,比特技术科创板IPO终止审核,直接原因是保荐机构中信建投申请撤回保荐。
“与去年相比,今年科创板IPO审核整体趋严,无论是IPO受理数量、还是过会率等相关数据,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观察今年科创板上市与再融资情况,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创属性等系问询重点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1日,上交所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时称,全面实行注册制后,上交所将进一步坚守科创板定位,聚焦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核心目标,专注服务“硬科技”。
纵观今年上交所针对公司IPO申请的审核问询内容,“是否实质性具有科创属性”、“公司技术是否真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技术是否存在被淘汰风险”等问题,日益成为问询的重点。
以主要从事复杂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联亚药业为例,今年11月其在回复上交所第二轮问询的资料显示,该公司科创板定位和科创属性,成为两次问询的重点所在。
“今年科创板的确加强了企业科创属性的认定性披露和审核。”资深投行业人士王骥跃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经纬创投也在今年10月,针对市场热议的如何界定“科创属性”、“如何理解其中的弹性空间”等问题发文。其认为,市场可以从技术先进性、所处行业、商业化与产业周期等方面评价拟上市公司的科创属性。
十大市值公司切换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科创板总共566家上市公司中,按今年12月28日收盘后总市值排序,前十大总市值公司分别为:
中芯国际、百济神州、海光信息、金山办公、联影医疗、传音控股、中微公司、晶科能源、华虹公司、澜起科技,总市值分别为4222亿元、1869亿元、1634亿元、1448亿元、1120亿元、1076亿元、990亿元、898亿元、727亿元、653亿元。
上述十大总市值公司中,半导体公司数量占比50%,仅有晶科能源一家属于新能源板块。但2022年末,晶科能源以1429亿元总市值,位居当年科创板十大市值公司第三位,2022年同样进入前十的新能源公司还包括天合光能、大全能源。
今年晶科能源不仅总市值缩水,名次也退后至第八位 ,天合光能与大全能源则退出前十大,分别位居第十一、十二位。
“市值缩水、跌出前十排名,都反映出二级市场对新能源板块投资态度的变化。”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光伏板块为例,今年二级市场光伏板块公司股价普遍大幅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市场认为目前产能处于过剩阶段。”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142.56GW,同比增涨145%,创历史新高;光伏制造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创历史新高;光伏制造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值超过1.3万亿元,同比创历史新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