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楼继伟、杨伟民展望2024年经济形势

尚福林、楼继伟、杨伟民展望2024年经济形势
2023年12月25日 10:06 中国经济新闻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上,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原银监会主席、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顾问、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等对经济形势作出分析,并展望了2024年经济发展。

尚福林: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尚福林尚福林

尚福林表示,结合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正确看待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既要看到当前面对的困难挑战,更要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他表示,从纵向和自身对比看,整体经济形势呈现回升向好的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需求正在稳步得到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从横向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比较看,中国经济在全球普遍面临复苏的挑战中表现突出,增长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居前。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是我们的信心底气来源。

与此同时,中国处在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顶住外部压力,也要克服内部困难。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更要牢记坚持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金融高质量发展更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楼继伟:需要精准施策、就业优先、改善民生

楼继伟楼继伟

楼继伟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1-10月份GDP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率略高于4%,低于5%-6%的潜在增长率。10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赤字率由3%提高到约3.8%。这是25年来第一次在年中调整预算,扩大赤字,说明中央认识到形势是严峻的。

他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恢复周期比主要发达国家滞后,面对的是疤痕效应,需要精准施策、就业优先、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民间投资,在财政政策上要继续实施对小微企业减税。在增加的赤字上主要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可以适度增加公共投资,但公共投资主要作用于大型企业,辐射到中小企业链条太,可将增加的财政支出更多用于对制造业下游的企业和小微企业阶段性补贴房租、水电,甚至可以对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提供工资补贴。

在楼继伟看来,考虑到CPI指数二季度以来基本上在0左右徘徊,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PPI指数今年以来一直是负值,各期贷款的名义利率在3.5%左右,按此计算,企业贷款实质利率超过了6.5%,按照“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的降息降准空间,这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和投资成本、居民的购房成本以及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2024年要防止经济滑向通货紧缩,预期价格可以按照区间设置,比如2%-3%。明年的预算赤字最好维持在3.8%左右。

杨伟民: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杨伟民杨伟民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杨伟民表示,最近中央强调国内面临的新挑战新困难,其中之一是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居民消费是现在乃至今后面临的短板,既影响当前经济运行,也关系着长期向好。居民增加消费数量、提高消费质量,吃得更好、更健康,穿得更靓丽、行得更便捷、住得更宽敞、文化生活更丰富等,这都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扩大居民消费是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检验是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重要的实践标准。

他表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需要在理念、政策、体制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变。第一,要转变观念。我们一提到扩大内需就是扩大投资,扩大投资是必要的,但要有机制性的资金来源,不能无限通过举债的方式来扩大投资。同时要转变投资公共设施一定会改善民生这个观念。有些公共投资没有任何回报或回报率很低,最终不可持续。第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现在消费较难的重要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收入的背后是就业,就业取决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当前要促进收入、就业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第三,营造有利于扩大而不是限制居民消费的政策环境。要实行给居民让利的金融政策、给居民减税降费和加大转移支付的财税政策。第四,推动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的档次和质量。第五,推动身份证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创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环境。新的住房制度不能仅限于满足城市户籍人口的住房需求,还要满足3亿左右非户籍人口在城市的居住,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非户籍人口占比就很多。同时启动面向农民工的安居工程。第六,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第七,推动行政区划改革,减少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
  • 12-26 捷众科技 873690 9.34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55.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