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装备产业链龙头联手突破关键技术

核电装备产业链龙头联手突破关键技术
2023年12月06日 15:10 中国工业报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 宇

近日,深圳开幕的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全体理事会暨“华龙一号”产业链建设会议上透露,5400多家产业链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装备、持续突破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全面实现核岛主设备、核二三级泵、电气设备、核级仪控系统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创新应用了模块化施工、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等70多项施工新工艺、新工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核电产业链的韧性和实力。

整合链条优势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据悉,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于2009年成立,旨在搭建一个紧密的协同平台,依托批量化的核电项目建设,逐步提升核电设备自主创新能力。

华龙一号5400多家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多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成都、重庆、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地。

以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为例,当地已形成包括研发设计、设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核电产业链。

在中广核内部,负责整条核电设备产业链管理的人员有800多人,业务内容包括市场调研、设备采购、合同执行、设备监造、国产化推进等。

中广核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核电系统比较复杂,每一台核电机组都包括至少四五百种不同种类的产品,中广核内部采购合同中的产品种类,也至少达上千种,而且每台机组有五万台设备,比如堆内构件时,需要匹配控制板驱动机构,它的分包商可能有几十家。一家分包商,背后还有几百家相应的企业,如此类推,链条便滚动起来了。

中广核工程相关负责人说:“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需要形成整合优势,有的专业生产阀门,有的擅长生产铸锻件等等,各取所需,缺一不可。”从设备类型上看,目前的核电装备产业链上,包含主设备和辅助设备,例如泵阀、容器、电气设备、仪控设备等。

在中广核内部,有一个成熟的经验反馈体系,关于设备制造、核电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反馈都会通过此数据库互联互通。

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成绩显著

中广核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华龙一号”产业链是在长期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从脉络上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了法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M310堆型),在深圳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当时的核电站建设过程由法国公司全面主导,包括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及电站建造,中方参与并学习核电站建造技术,逐步了解核电站建设相关标准、法规,大亚湾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几乎为零。

上世纪90年代后,从建设岭澳一期核电站起,中广核逐步了解并掌握核电站设计、制造及建造技术,逐步培养国内的核电装备产业链,推进设备国产化,使岭澳一期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至建设红沿河核电站二期时,设备国产化率已提升至87%。

2023年3月25日,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投产,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采用“华龙一号”的机组,其投产也成为中国核电产业链协同奋进、做优做强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华龙一号”采用177组堆芯燃料组件、双层安全壳、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等多项设计特征,反应堆堆芯功率较国内二代核电机组提升了约9%,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依托“华龙一号”项目的建设,中广核联合产业链企业持续开展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及核心技术的攻关研发。目前,中广核“华龙一号”研发和设计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得的奖项及专利达580余项,建立起了一套国际先进的自主核电标准体系。而新建的“华龙一号”项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并具备整机设备100%国产化能力。

中广核方面表示,后续将以太平岭核电一期、三澳核电一期和陆丰5、6号机组、宁德核电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带动核电设备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全面实现核电设备自主可控,不断提升中国核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产业链单位共同见证成长

联合研发中心理事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宁小平指出,依托联合研发中心,中广核联合国内产业链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装备、持续突破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实现核岛主设备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建立起一套国际先进的自主核电标准体系,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链韧性和实力。

来自中国一重、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核电设备产业链单位的440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在推进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过程中,中广核始终给予一重鼎力支持,双方共同见证了我国核电装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国一重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许崇勇表示,中国一重已成为中广核产业链管理互通、业务共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共建现代化“华龙一号”产业链。

中广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郭利民指出,依托 20台CPR1000机组批量建设,中广核积极引导构建聚焦质量、竞争有序的核电设备供应市场,带动了产业链5400多家企业共同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核电设备产业链。

“华龙一号”从2010年开始研发,到如今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离不开中国核电产业链的协同攻坚。

对此,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邱健表示,低压转子是核电常规岛装备的核心部件,最能代表热加工的综合技术水平。以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具有成熟的制造技术,一根成品转子的多个工序需要在不同国家工厂进行,价格也极其昂贵。东方汽轮机加强自主攻关,掌握了核电焊接转子的核心技术,在中广核的高度信任下,首先应用于中广核宁德核电项目上。设备投运后的优异性能也验证了东方汽轮机的高水平研制能力。

“之后,又在中广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和中国二重协同攻关,攻克大型焊接转子毛坯锻造技术,不仅实现了制造成本降低,也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标志着我国成为唯一可独立自主实现焊接转子毛坯锻造、焊接、加工、装配全流程制造的国家。”邱健说。

这样的故事并不在少数。在防城港二期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中广核与中国一重携手同行,先后攻克了M170大直径螺栓螺距加工、大尺寸厚壁径向支撑键组焊、镍基材料安全端组焊等多项技术难关;与上海电气及有关厂家共同发起成立自主化联合推进小组,顺利实现控制棒驱动机构Y型熔化环、堆芯测量仪表导向组件、液压盘车等一批设备的国产化;与江苏神通合作研发了仪表阀、安全壳隔离阀、地坑过滤器、隔膜等专用产品。

产业链单位协同,共同见证我国核电产业成长。

责任编辑:余早早

审核:霍悦

编辑:袁海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业链 中广核 核电站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3 宏盛华源 601096 --
  • 12-12 兴欣新材 001358 --
  • 12-11 安邦护卫 603373 --
  • 12-07 安培龙 301413 33.25
  • 12-06 派诺科技 831175 11.5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