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果园男主人因病离世,留下孤儿寡母面对百余亩林地里上万斤橘子滞销问题。女主人普女士还没能从丈夫离世的伤感中走出来,就看着一批又一批橘子烂在了地里,回过头来还有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需要养活,一家老小全年生计就要没了……辖区民警刘伟刚知晓情况后,开启了“带货模式”。
“橘王”因病离世 留下女主人一人面对百余亩橘园几万斤橘子滞销
15年前,普女士随华先生回到了杭州市富阳区场口,承包了乌沙滩岗100多亩山岗,种起了橘树。
2018年,遇到南方雪灾,橘子苗冻坏了大半。夫妻俩只能在开春时把苗剪到3寸高,一点点细心呵护,才让小苗重新挺了过来。农耕不同于其他生意,需要长时间的培育,才会有收成。最开始那几年,橘园没有收入,夫妻二人咬牙坚持,每天起早贪黑,所有农活全都自己干,一家人干脆住在山岗里。直到最近两年,这100多亩的树苗终于长大,收入才开始好转。
橘树种满了一个山头,因为华先生家橘子皮薄、味甜,大家吃了都说好,他也被附近村民称为“橘王老华”。
没想到,眼看着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盼头,华先生却病倒了。普女士揽下了全部的重担,一边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一边还要照看山上的橘子,前前后后花了10万余元治疗费用,普女士仍然没能留住心爱的丈夫。
今年秋天,华先生不幸病逝。此时恰逢丰收的时节,可家里的顶梁柱走了,所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普女士的肩上。
普女士家的大女儿18岁,今年高三,小儿子15岁,今年初三,目前都是念书的重要时期,同时家里还有两位老人需要扶养。
“我们家橘子今年起码结出了七八万斤,而以前都是我丈夫找的销路,我不懂,卖得不好。”普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往年丰收时,都是丈夫拉着一车车橘子跑外面去销售,而橘子的采摘季只有短短几个月,家里少了劳动力,单凭普女士一人,这几万斤的橘子完全摘不过来,摘下来了,又不知该卖往何处。眼看着一批又一批,近万斤橘子烂掉,就意味着一家人的生计一点一点地减少。
民警偶然知晓真相 开启“带货模式”为果农解难排忧
2021年9月,民警刘伟刚来到富阳区公安分局场口派出所担任片警。“我所在的片区有九个村、一个社区,还有上百家企业。排查安全隐患、解决邻里矛盾等等,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我经常到各家各户走访,一来二去就和大家熟悉起来了。”刘伟刚说。
调到场口派出所不久,刘伟刚就认识了乌沙滩岗的果农华先生。刘伟刚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年九月、十月橘子熟了,我也经常和老华联系,买一些他们家的橘子,在朋友圈给老华的橘子做做推广。”
2023年10月,又到橘子成熟的时节,刘伟刚给老华发去微信,询问今年的收成如何。不料,刘伟刚几次联系,都没有得到回音。国庆假期后不久,刘伟刚便驱车探访老华的橘园,发现山上只有老华的妻子普女士一人。普女士告诉刘伟刚警官,华先生在2个月前因病不幸离世。
“过去,聘请劳动力采摘、联系橘子销路的都是老华。老华突然离世,女主人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还要照顾在富阳读书的一儿一女,橘园一直来不及打理。”刘伟刚眼见普女士一家的难处,心里暗暗着急,“满山的橘树,又要养护、又要浇水,一年辛辛苦苦经营下来,现在却烂在地里,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我就想着,怎么帮普女士一把,把山上的橘子卖出去。”
从橘园一回来,刘伟刚便发动同事们一起去山上采买橘子,但这还不够,刘伟刚和同事又找到辖区一些企业和民宿,干起了“销售”——“这橘子我吃过,皮薄味甜,还便宜,大家团购一些,来给家人尝尝鲜!”并找来当地媒体帮忙。在众人的大力宣传下,不少企业、村子主动加入了帮忙团。
“前几天,我们所里还组成‘助农小分队’,上山去帮普女士采摘。”刘伟刚说,大家都知道普女士的不易,也都在想怎么可以帮到她更多。
有人驱车几十公里来买橘子 爱心企业“包圆”了几千斤
“10块钱3斤?给我来30斤!”近段时间,随着刘伟刚和媒体的大力宣传,周围来橘园采摘的客户越来越多,“杭州的、宁波的,萧山的、桐庐的,有些顾客从几十公里外开车过来!”普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近段时间有些企业还一下子订了上千斤橘子,山岗前的路甚至出现了排队上山的情况。她找来家人、朋友来帮忙采摘,自家的土鸡也跟着销量“爆棚”。刘伟刚见状,又帮忙到村上指挥交通、摘橘子、装箱子,还宣传起了山林防火安全知识。
有的客户见普女士一家忙不过来,就自发到山上采摘,“也是一种体验,摘完以后就装箱买走。”一个多月时间里,除去部分自然掉落的损耗,橘园的橘子已经所剩无几。“现在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有不太便于采摘的区域还有少量。”普女士说。
刘伟刚对北青报记者说,“作为民警,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几天,我依然和普女士保持着电话联系,希望明年果园还能运转起来,普女士也能够自食其力。”
实习生 侯翔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朱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