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甘肃以正风肃纪反腐护航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将国有企业列为反腐败重点领域,强调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
今年5月,甘肃省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廉政教育大会,会议针对国企腐败的“九类问题”“六个关键要害”,对国有企业廉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省纪委监委闻令而动,以开展省属国有企业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全面提升监督质效,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为省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坚强纪法保障。
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推动建章立制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受理国有企业的检举控告居高不下,腐败易发领域相对集中,“一把手”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国资国企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专项整治如何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
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到企业一线去,从调研破题。
省纪委监委班子确定的调研课题中,有3个针对国资国企领域。一时间,联系省属国有企业的分管领导带队深入27家企业及生产一线,围绕省属国有企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开展调研。派驻省政府国资委纪检监察组成立3个调研组,分赴14户省属企业实地调研。
紧扣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特点,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共梳理出党的领导弱化虚化、管党治党宽松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10个方面41个问题,靶向施治。
“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敢腐的震慑效果不强,不能腐的刚性约束不严,不想腐的思想自觉不够……”,调研形成的《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一体推进“三不腐”调研报告》,一针见血指出目前甘肃省国企领域一体推进“三不腐”方面存在的3个方面10个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国企领域“三不腐”现状及特点,甘肃省纪委监委出台了《关于推动省属国有企业一体推进不敢不能不想腐的监督意见》,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总体性、框架性指引。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线索研判不深、处置方式不准确、程序不规范、性质认定有失精准等问题,省纪委监委制定了《省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问题线索处置重要事项和流程指引》,督促派驻省政府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制定了《省属企业案件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省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案件审核指导工作规程(试行)》《“企企”协作配合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省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新建制度88项、修订制度25项、废止制度2项。
同时,坚持边查改问题边建章立制,省纪委监委建立了督查督办、定期会商、限时办结、按月调度、集中攻坚、考核考评等机制,推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台账化落实。这些制度机制,为纪检监察工作正规化、法治化、规范化提供了依据,为强化国有企业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
把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新引擎”,提升履职能力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对推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起着关键作用。
制度出台了、机制完善了……强内功、铸精兵,履职能力提升行动应运而生。
——以干代训,各企业选派2名以上纪检监察干部,到省纪委监委对口联系室和派驻省政府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跟班学习,全程参与1-2件谈话函询、初核问题线索办理,熟悉问题线索办理流程,掌握监督执纪工作程序,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履职能力。
——业务轮训,举办各类培训班48期,全员学习、全员培训。
——以案促学,分法律、财会、审计、证券、招投标等领域,分门别类建立国有企业审查调查人才库,共有3815名人才纳入;编制专业化审查调查梯队,参与省纪委监委专案办理,在一线练兵。
——下沉帮扶,确定5家监督执纪执法能力相对欠缺、人员力量相对薄弱的省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选派业务骨干蹲点领干,一对一盯、手把手教。
——交叉评比,围绕问题线索接收、管理、研判、处置等环节,开展线索处置和案件质量评查。
——审核指导,组建省属企业案件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案件审核指导组,对省属企业立案审查的中层以上干部案件和拟给予党纪政务重处分的案件审核把关。截至目前,完成审核指导 36 件,先后退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补证案件34件次,提出补证意见217条。
此外,省纪委监委对口联系室还通过下发工作提示、面对面指导、逐案答疑解惑等方式开展指导,召开线索管理及数据填报工作座谈会详细解答有关问题。
“真是‘保姆式’指导,以前接到一个线索老觉得无处下手,现在心里有数了。”许多省属国有企业纪检干部谈及履职能力提升,总是这样感慨。
把案件查办作为最有力监督,实现办案“全覆盖”
调研发现,27家省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中,有5家连续3年没有受理问题线索,有4家自成立以来没有查办过案件;2家企业的30家二级单位纪委连续3年没有受理问题线索,9家企业的122家二级单位纪委连续3年没有查办案件。
针对这一问题,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分管领导会同联系室共同想办法、做分析、周调度。通过调研督导、召开会议、约谈提醒、“室组企”“室组地”联动协作的方式,督促各省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严格处置问题线索,提升案件查办质效。
对没有查办案件的省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起底问题线索,从修改初核报告、笔录制作、文书起草等程序逐件指导,逐个分析,查找原因,研究措施。
推行“下案上提、交叉办案”机制,对重大复杂敏感案件挂牌督办,对久查不力案件提级或交叉办理,解决不愿办案、不敢办案、不会办案的问题。
从0到1,是一种跨越,是一种质变。11月,省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全部实现查办案件“全覆盖”,线索处置水平和质效大幅度提升。
局面打开,从1到N。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国企领域案件472件、处分352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50人。各省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共受理问题线索399件,办结346件、立案200件、党纪政务轻处分134人、重处分40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4人。
全省各级各类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受理线索量和案件查办量均有了新的突破——靖远煤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先春,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副主任康欣,省农垦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开斌等多位企业负责人相继落马。
把做深“后半篇文章”作为落脚点,实现叠加效应
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想腐是根本,重在教育,关键在案件查办成果转化。
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的若干措施》,从严格落实责任等6个方面提出21条监督措施。
对已查处的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组织召开“四会”,即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警示教育会、整改推进会、组织生活会,从“治病症”向“去病根”深化。
省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督促省属国有企业对本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梳理分析,对频繁发生或反复发生的同类案件,进行类案分析,综合分析特点和规律。
针对某省属国企系列腐败案暴露出来的问题,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对管党治党宽松软、政治生态“乌烟瘴气”等6个方面深刻剖析,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6个方面提出整改建议。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以案促改促治促建。
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一体推进纪法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甘肃省纪委监委选取全省近年来查处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国企反腐警示录》《国企蛀虫》,把“活生生的案例”变成“正衣冠的明镜”。酒钢集团开展“一季度一主题”廉洁教育活动,向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领导干部赠送“廉政约谈、警示教育、廉政测试、廉政学习资料、家庭助廉信”等“五份廉政礼物”。甘肃公航旅建设集团将清廉元素嵌入机关党建长廊、党建主题园,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示范园,探索“廉政+项目”的工作模式。
廉洁就是生产力,就是生命力。
随着省属国有企业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不断走向深入,监督成效持续转化为发展效能,必将有力助推甘肃国有企业在做强做优做大的征程上更加行稳致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 通讯员 马奋强)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李丹 责编:江文涛 校审:高利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