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驱车行驶在“溧阳1号公路”,蓝天白云下,道路两侧满目青翠,远山绵延,不时可以看到“网红”村庄和星罗棋布的湖泊,车行其中,宛若在画中游。从空中俯瞰江苏溧阳,山野间的树叶换上了五彩斑斓的新装,红、黄、绿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近日,全国知名晚报总编齐聚溧阳,参观了解溧阳在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感受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青峰仙居民宿
方所文化村网红书塔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姜下村
南山竹海
全域皆景 生态文明赋能文商旅融合
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春秋始名、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全国至今仍保持原名称的57 个县之一。如今,溧阳聚力攻坚提升经济发展、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六大品质”,大力实施“十项工程”,阔步迈向苏南第一方阵。
一直以来,溧阳“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资源优势成就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年吸引600多万游客前来体验打卡,而串起这一路美景的正是365公里“溧阳1号公路”。主要景区景点、220多个乡村旅游点、282个美丽乡村……“溧阳1号公路”把原本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点连接成新的优质资源。天目湖镇桂林村、竹箦镇姜下村、社渚镇洑家村……一个个高颜值的美丽乡村,在这条旅游公路的串联下,尽情展现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相催化的动人画卷。
青峰仙居民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为民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这里,大家感受到了心之所憩,而这样舒适的休闲度假胜地,溧阳还有很多。
特色村落 展现美丽乡村新风貌
以特色文化为主打的沉浸式、互动式乡村旅游新形态,令人耳目一新,让游客们纷纷从“看景”变成了“入景”。溧阳各镇区(街道)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市场供给,为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拥有地域和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让广大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乡土文化、体验乡村振兴成果。
作为天目湖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的排头兵,桂林村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桂林茶场于1972年建立,于1984年推出“沙河桂茗”品牌,如今该品牌被载入江苏省绿茶制作“非遗”名录,茶叶已成为桂林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天目湖方所文化村以传统江南水乡体系为基础,村内以景观水系、6座现代廊桥串起9个徽派建筑组团,保留山墙、屋顶、青瓦、墙体修缮与做旧,辅以现代木构空间,构成整体方村聚落,打造现代江南水乡体系,打造新一代的文旅标杆。网红书塔、艺术展厅、画廊、时尚走秀场……方所文化村成为江南旅居的新桃花源。
姜下村开拓进取,创新举措,多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富民增收。通过与本土企业丫丫农场合作,成立姜下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为总计7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配送农副产品;通过村集体出资入股的形式,成立姜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振兴“竹箦风鹅”品牌,重塑农业新名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溧阳的乡村真正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家园。
创新发展 新能源产业提供驱动力
开放创新是品质城市的动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溧阳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城市,与北京中关村深化战略合作打造省级溧阳高新区,园区创新驱动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引进中科院物理所、上海交大、重庆大学等国内13家大院大所,每年集聚创新人才1万余名。搭建“沪深宁杭苏”五大招商基地,为溧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工引匠提供助力。溧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放大品质城市的特色和品牌,品尝到了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硕果”。
生态的不断优化与创新离不开科研与技术的支持,位于溧阳的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研究方向涵盖了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多个领域,为解决能源存储与供应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营,聚焦技术迭代和价值链高端,聚力电池材料这一关键领域再升级、再强化,为溧阳持续拓展绿色产业边界、抢占产业赛道“制高点”明晰了方向。
目前,溧阳共建成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80 家,常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35家。
提升品质 让生态环境释放“美丽效应”
“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资源禀赋,造就了溧阳绝佳的生态环境。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凝聚着溧阳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通过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的坚持,溧阳不折不扣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在溧阳的南山竹海,翠竹连天,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南山竹海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在南山竹海的深处,隐藏着一片长寿文化的宝地。长寿文化的力量,让人们在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安宁和慰藉。
“溧阳1号公路”的带动,为农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条件和机会,每年吸引600多万游客在乡村旅游,逾10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万元。李家园村依托南山竹海景区辐射,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王塞塞 毕俊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