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古厝之上“精雕”消防“工笔画”

福建:在古厝之上“精雕”消防“工笔画”
2023年11月22日 11:22 媒体滚动

转自:经济参考网

  马鞍墙、燕尾脊,是闽东与闽南传统民居的标志性元素。从福州三坊七巷,到宋元泉州古城,古厝的曲线山墙,勾勒出千年历史的风骨。夏季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古厝消防也是一场“烤”验。

  坐落于福州市主城区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现存古民居270多座,其中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15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连绵成片的木质建筑群最怕火,“鱼骨状”的坊巷格局又给救援出了不少难题。

消防员在三坊七巷开展日常巡检消防员在三坊七巷开展日常巡检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与景区隔街相望,从这里出发,步行几分钟便可抵达早题巷,驻扎于此的三坊七巷消防服务站,是守卫古厝消防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站长期进驻10名队员驻点执勤,承担着防火巡查、应急处置、消防宣传、便民服务等职能。

  距离早题巷不远的闽山巷,最高的马鞍墙有11.2米;三坊七巷内,最窄的立本弄只有1.5米……为了实现对火情的快速响应、快速处置,救援站在景区内布设了16个前置消防器材箱,并组建“铁骑、摩托车、消防车”三级处置力量。体积小、速度快的全地形消防摩托车是定制装备,该车宽1.4米,能携带0.3吨水,配备了干粉灭火器、水基灭火器等基础装备,它可以便捷地行驶在狭窄的巷道,遇到陡峭的台阶也能拾级而上。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天水在介绍高空火眼预警系统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天水在介绍高空火眼预警系统

  “服务站配备了高空火眼预警系统和全自动无人机巡检系统,依托数字科技,可实现对三坊七巷景区火情的秒级响应。”在智慧指挥室内,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天水正在观察高清显示屏的实时画面。队员操控鼠标,就能“指哪看哪”“指哪放哪”“指哪调哪”。

  “高空火眼预警系统对景区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和30秒一轮的巡航监测。通过超高清摄像头居高临下俯视取景,8路传感器同步曝光,拼接生成景区南北两端的实时实景和180度视角的AR实景地图,完成对景区的空中总览。”张天水介绍。

  “热成像系统通过对火、烟、温‘三相合一’综合检测,确保火情发现及时、预警到位。”张天水说,除了立体化的外部监测外,三坊七巷木制建筑物内部还安装了双光感知(热成像云台和可见光)烟、温、湿、火的无线传感器,利用物联网火灾报警系统对建筑内部进行预警预测,实时掌握三坊七巷各个角落的消防安全状态。

  泉州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世界遗产之城。如何守护好这座古城的“文化根脉”,成为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推进消防安全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消防员在泉州府文庙大成殿外操作演示移动高压细水雾消防员在泉州府文庙大成殿外操作演示移动高压细水雾

  泉州府文庙是我国东南七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群。“这处遗产点率先实现了消防系统与安防系统的联防联控,并与周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形成联动。”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介绍,文庙的消防系统工程包含消防取水、智慧用电、火灾报警监测、消防安全供电、移动高压细水雾、微型消防站等。文庙的消防栓等取水设施与泉州市政管网联网,能够保证24小时供水。

  “在消防救援中,如果使用高压水枪去扑灭火情,很容易对文物本体造成破坏。移动高压细水雾灵活小巧,能有效扑灭早期之火,同时避免对文物的二次破坏。”何振良说,消防设施也应遵循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则。“所有在文庙梁架上穿行的电器线路,都要套管并在隐蔽的空间敷设。如果管线裸露,既影响文物建筑原有的形式和风貌,也存在火灾隐患。”

图为泉州中山路钟楼图为泉州中山路钟楼

  “针对文物古建筑周边街巷窄小、消防车辆通行不便的情况,我们联动多部门,将消防专项设计同步纳入政府城市修复改造规划,一次性解决消防供水、消防车道、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突出问题。”泉州市鲤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林志群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消防安全至关重要,唯有做到“万无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文/图 季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30 永达股份 001239 --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7 艾森股份 688720 --
  • 11-24 锦江航运 601083 --
  • 11-22 机科股份 835579 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