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信披违规 建设良性市场生态

遏制信披违规 建设良性市场生态
2023年11月16日 10:57 金融时报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11月3日,美丽生态及其控股股东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在此次被立案调查前,美丽生态年内已3次被深交所通报批评或下发监管函,其中两次均因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1月7日,上交所对凯众股份及其董秘予以监管警示,事涉华为汽车概念相关经营合作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致使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波动。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苏大维格刚刚因蹭“芯片光刻机”热度,构成误导性陈述并导致股价异动,被证监会处罚。

  作为已上市28年之久的资本市场“老兵”,美丽生态屡踩信披“红线”,是因为不熟悉相关制度规则?“蹭热点”式违规信披被处罚时有发生,而凯众股份、苏大维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不熟悉监管要求?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诚信规范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才是症结所在。

  信披违规一直是证券违法违规事项的“重灾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逐步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上市公司信披的效率、质量和透明度有明显提高,但像美丽生态、凯众股份、苏大维格这样的“以身试法者”仍不在少数。在证监会发布的2022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信披违法违规案例就占了9起;今年以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86家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此外,年内交易所及各地证监局针对上市公司信披违规行为开出的罚单量高达数百份,主要涉及财务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错误、未及时披露定期报告或公司重大事项、“蹭热点”式披露、披露信息不准确或具有误导性等。从处罚手段看,多为警告、责令改正、罚款等,且罚款金额集中在数万元至百万元区间。

  相较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潜在违规收入,较低的违法违规成本震慑不足,因而不少上市公司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在前述年内因信披违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86家上市公司中,有33家为ST或ST*企业。翻阅以往不少因信披违规而受罚的上市公司资料发现,信披违规往往只是“表面一层”,向下进一步挖掘,这些上市公司背后或隐藏着更多问题。比如,内幕交易、业绩亏损严重、长时间跨度的财务造假等。

  信息披露无小事。信息披露通过影响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与投资决策,对要素资源向实体配置的方向施加决定性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定价合理性、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乃至资本、科技、实体经济循环的水平高低。特别是在注册制不断走深走实的当下,出于对改革的信心与监管的信任,投资者会更加倾向于认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得到提升,被纳入投资决策与市场定价的应该是更充分、更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手段公开发布信息,不仅会影响投资者价值判断,更不利于市场信息披露秩序的维系,对市场信心建立及深化改革均会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如何制定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扎牢信披制度的“笼子”?如何对信披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之有效的惩戒处置措施,让有心者“不敢违”“不能违”?维护资本市场良好的信息披露秩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常态化规范、约束、监督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信息披露行为,加强教育和警示工作,使其“不想违”,从源头守牢信息披露的底线;中介机构应发挥“把关人”作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核查验证、发表专业意见;投资者也应加强信息辨别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是落实好上述部署的内在要求。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只有信息环境与透明度持续改善,才能促使金融资源与优质实体匹配联结的可能性不断提升,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等多重功能实现动态平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4 锦江航运 601083 --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23.2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