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身上,人间烟火的美好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在他们身上,人间烟火的美好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2023年10月25日 20:03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把吃喝玩乐变成一项事业,这是我的终极梦想呀。”

在“95后”杨智旺和陈悦的探店短视频下,评论啧啧称羡。两年前,二人从各自工作的互联网公司辞职,投身探店达人这个新职业。四处寻访北京的好店、自身事业越做越红火的同时,他们也帮助了2000多个本地商家拍摄视频、做团购、增加热度,一些商家连续多月增收突破百万元,越来越多的好店被看见。

这是新业态着重带来经济价值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直播、探店等新业态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显著。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地政府采取各项措施来促进消费,包括鼓励线下企业通过主题促销活动、直播带货、探店引流等方式刺激消费复苏。

而探店达人正是走在促消费第一线的新兴劳动者,正在成为商家增收的催化剂。在他们身上,人间烟火的美好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拼出一张实用的北京美食地图

杨智旺和陈悦在网上有着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焦哥与酒哥(抖音账号@焦哥嘴笨@酒哥嘴不瓢)。

意外撞入探店这个行业,始于焦哥的未雨绸缪。2021年初,身为大厂产品经理的他开始严肃思考职业成长。虽然才26岁,但考虑到这个职务岗位到了一定年龄上升空间就很受限,他决定寻找一个可以给未来增添底气的副业。

尝试了卖球鞋、做电商等一系列“半吊子工程”未果,在一次周末外出“觅食”时,焦哥冒出一个新念头:既然每周末都出去消费,何不把这些拍成短视频?

于是,从第一次拍摄的局促、结巴,到渐渐适应周围食客的目光,从初春拍到盛夏,他一周拍一两条,坚持拍了几个月,摸到了些门道,视频的观看量和点赞数飞涨。

杨智旺在探店中杨智旺在探店中

也在此时,同样在大厂做产品经理工作的酒哥,收到焦哥邀请一块探店,很快,他们发现彼此契合且能从这份“新事业”中获得许多乐趣和成就感。

“以前圈子里都是互联网的人,接触餐饮以后发现每个老板生活背后都有很不一样的故事。”酒哥说,一些中小商家原来门可罗雀,在他们探店过后排起了长队,这也让他们更有动力。

陈悦在探店中陈悦在探店中

熟悉的店拍完了,他们开始思考下一个“该拍什么”。过往的职业经验指引他们,应该从“用户的需求”中寻找答案。

基于对数据的敏感,他们先做了大量数据搜集,分析抖音上的爆款探店视频是怎么拍的,再复盘自己的视频数据。他们把账号当成一件产品,不断试错、寻找方向,“两天一小迭代,四天一大迭代”。

慢慢地,他们发现,那些敏感抓住“市场需求”的视频往往最受欢迎。“年轻人希望花一份钱,什么都能吃到。”所以那些明确告知“在哪里花多少钱能吃到多少东西”的内容,效果相对突出。

于是他们确定了目标群体和内容方向,即和他们一样在北京奋斗的、有着对美好生活消费追求的年轻人,热菜、凉菜、饮食、主食兼顾的平价团购最受他们青睐。“简单来说,就是便宜又好吃。”

两人在探店拍摄中

有一期视频,他们推荐了天通苑的一家铁锅炖店,99元的套餐里有足足2斤柴鸡。那期视频引发了饭店连续几天排队,为其增加了十几万元的销售额。

在北京这个生活工作节奏较快的城市里,他们发掘、探索,想要拼出一张实用的北京美食地图。

“探店这个职业快中有慢,让我们发现北京也有慢的这一面。”在两人的抖音评论区,最常见的一类评论是粉丝们“艾特”亲友这里有美食。在两人的粉丝群里,经常有人发定位打听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把他们当成行走的北京美食百科。这些时候,只要有空,他们就会马上回复。“因为这也是粉丝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想慢下来喘口气的时刻。”

当看到一位50多岁的大叔,在粉丝群里求助怎么团购时,焦哥停下手头的工作,录好了屏,一步步远程指导他操作手机。

用户的正向反馈给了他们信心,与商家的深入接触更是让他们在烟火气中体会着一重又一重别样人间。

一家位于房山的泰式按摩店老板主动通过抖音联系上他们,这位30多岁的东北姐姐,为人实在又敞亮,她说这家店是她用在北京做美容行业攒了很久的钱开的,但因为成本所限,她只能把店选址在胡同里。开店后受环境影响,客流很少,而店铺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一直在消耗,“每天一闭眼一睁眼就是钱”。

如果再这样耗下去不进行有效推广,消费者很难注意到这家位置偏僻的店铺,关张是分分钟的事。于是焦哥和酒哥为老板精心设计了团购套餐和推广方案,一期视频就卖出了1000份。合作了四期后,这家泰式按摩馆成了房山最火爆的按摩馆之一,很多住西城、海淀的人路过时也会闻风去按摩。

生意有了明显起色,老板还开了新店,每次与焦哥和酒哥见面,她总会烧好家常菜接待,嘘寒问暖,满怀感恩。

对二人来说,帮助这样的小店尤其能让他们感到有价值。这些小店的开店成本不菲,但客流缺乏,营收紧张,能借助的手段很少。“挺难生存的。但我们拍完后,这家店看到了希望,更上了一个台阶。”酒哥说,他们如今与“房山姐姐”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而探店这个职业的意义也在于此——他们用好内容搭建桥梁,建立信任,通过他们,“想买酒的人”发现了巷子深处的更多好酒家。

未来,焦哥和酒哥预备在探店这条路上继续好好干,他们给自己定了一个3年的“小目标”:“在北京任何一个地方附近六公里都有一家我们探的店。”

遇到好吃的,就想给大家做一遍

与焦哥酒哥以消费者姿态换到探店赛道不同,探店界也有“专业选手”入局。

特级厨师隋坡是希尔顿、洲际酒店的行政总厨,拥有30年从业经验。2021年,朋友一块聊天时偶然提起,餐饮类短视频很受欢迎,他也应该试试。“当时就很有兴趣,想着可以将咱们中国的美食推荐给更多的人。”隋坡早在2019年就曾在师父郑秀生参与的账号“老饭骨”上做过几道菜,能够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让他感到很愉快。

隋坡

不过,特厨做菜在行,却不太懂互联网。朋友帮忙组建了合作团队后,有丰富互联网经验的年轻导演小李建议,视频账号就叫“特厨隋卞”。隋坡一听直摇头,“‘特厨’没问题,但‘随便’俩字可不能用,隋老师一点都不随便”。小李又解释,“卞”是汴梁的“汴”去掉三点水,可以对应到典故“卞氏之玉,隋侯之珠”,这还是一个谐音梗。隋坡一琢磨,确实念着顺口。

原本只打算拍做菜视频,也是小李提议,不如把探店和做菜相结合,出去吃饭、点评,吃到好吃的菜,就把它做一遍,毕竟,“全网应该也只有隋老师能干这事”。

隋坡的第一期探店视频

于是2022年1月,“特厨隋卞”的第一期探店出炉,探的是一家做仿荤菜的老牌素食餐馆。评价菜品隋坡游刃有余,几十年钻研厨艺积攒的知识和经验,只吃一小筷子,就能吃出金刚火方的瘦肉部分是猴头菇做的,栗香红烧肉中的板栗是罐头制品。每道菜尝一口,他就不假思索地说出对于味型、火候和刀功的评价。

如小李所料,网友们哪见过这么专业的,有人在视频底下评论道,“别人探店是尝口味,您这直接拿出烹饪大赛评委口味去的。”

店家也是识货的。有一回他评价一道“乌龙吐珠”海参没处理干净,“咕嘟”的时间也短了,勾芡底油过多,淀粉难以糊化成团。正说着,当天值班经理就来了,站在一旁向他讨教。他诚恳地指出,“乌龙吐珠”这道传统菜该用一整根海参,切了刀便不符菜名。接着,他又毫无保留地对烹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您特专业。”值班经理忍不住问,“您是干这行业的?”

隋坡笑了笑说:“我就是爱研究。”

隋坡探店工作照

凭借着专业度,“特厨隋卞”涨粉极快,账号上线仅四个月,就突破了百万粉丝。每期视频下方,总有粉丝热烈讨论这位大厨在美食界究竟是何量级。

而隋坡也总是表现得专业、谦虚且坦诚。“如果真好吃,那就做个推荐;如果一般,就实话实说。”他认为自己的特别之处在于,会给店家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但不会为了流量一到店里就一味地挑毛病,“初衷在于帮助店家”。探店时,他也会避开熟人的店,以免评价有失公正。

在他的粉丝群里,常有粉丝说,就相信他的点评,根据他的评价来点菜,不会踩雷。平时隋坡在酒店上班,用餐时间,他从后厨出来到餐厅巡一圈,常能碰到粉丝。他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就喜欢您说话的坦诚劲儿。”

与一众探店达人不同的是,隋坡“动嘴”更“动手”,每当吃到美味、独特的菜品,隋坡略一琢磨,转头就在自己另一个烹饪账号“隋卞做”上复刻出来,教给广大粉丝。“我一般出去溜一圈,探个店,遇到好吃的,就想给大家做一遍。”

“隋卞做”节目

晋阳饭庄的老醋焖肉、鼎泰丰的宫廷十方肉、北京饭店的松鼠桂鱼……这些好菜,他基本只需尝两口,在嘴里品一品,味型、调料和烹饪技巧,基本就在脑子里成型了。随后,他就在复刻视频里详细展示烹饪步骤和细节。粉丝惊叹他是“探店界的卡卡西”。

没看过动漫的隋坡压根不认识卡卡西,小李就给他解释,那是《火影忍者》中一个擅用复制能力的角色。他便欣然接受了粉丝据此给他起的新外号“卞卞西”。让他更高兴的是,每期复刻视频一出,就有许多粉丝认真学做,拍下照片“交作业”。

“我们在背后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大家顺带手把菜做了,然后在家里边家庭团圆,好好吃饭。”

运营视频账号以来,隋坡几乎没有了空闲,下班后的时间和所有休假日,他都全部投入到探店和复刻美食上。“累是真的累,但快乐也是真快乐。”隋坡说,对于厨师来说,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也就是这样,发现越多,越能够融会贯通。”

我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这样发光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探店生态,小县城也有自己的价值实现故事。

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群“宝妈”们借助数字化平台,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职业。

其实,临泉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县(不包括县级市),户籍人口约23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并不“小”。相反,这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期全县有80万-100万人外出务工。也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留守儿童”大量出现在这片土地。

“我和丈夫,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到寒暑假,才能去外地和打工的父母团聚,像候鸟一样。”程学艳今年35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是名骑手。

程学艳的全家福

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孩也经历缺少父母陪伴的童年,她在孩子出生后就回到了临泉。“2018年,我老公也回来了,我们在江苏进工厂,摆摊卖水果,打过很多零工,吃了很多苦。”

这也是临泉许多“宝妈”的现实情况,主业照顾孩子,同时也想着法儿赚点钱补贴家用。

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带货兴起后,县里成立了一个电商中心,给乡亲们做带货的技能培训,培训后上岗。包括程学艳在内的许多“宝妈”都参与其中,但她们大多都是初中学历,一开始对着白纸完全无从下笔写文案。“只能下苦功,看大博主的视频,一遍遍模仿。”程学艳回忆,第一篇口播文案,她花了两个小时,“拼拼凑凑,终于憋出来了,还让上初三的大女儿帮忙润了色”。

2022年11月,她第一次学着拍摄探店视频,那时候的她面对镜头的表情还很不自然,动作也不协调,看起来很生硬。不像如今,她已经掌握了口播诀窍:“提高声音,抑扬顿挫地像给孩子们读故事那样就行。”

发现和鼓励程学艳进行直播的,是她大女儿的老师。

有一次,大女儿考了全班第一,开家长会时,老师让程学艳分享教育经验,她上台演讲,越说越激动,家长们也听得直入迷,夸她“讲得像写好了稿子一样”。老师建议她,可以试试在抖音上拍视频。

程学艳准备第二天的拍摄脚本

生活向好的转机也从此时开始按下加速键。当时,程学艳除了买菜、接送孩子,偶尔开开家长会,很少有出门的机会。她没指望学习拍探店视频、直播带货能赚钱,只想借此机会从繁琐的家务中暂时解脱出来。

没想到,一边学、一边拍,程学艳和同在临泉的两三百个普通“宝妈”一道开启了新的人生事业,找到了新的个人价值。在顾家、育儿之外,这些妈妈有了新的归属身份——“县城宝妈探店团”。

“县城宝妈探店团”“县城宝妈探店团”

如今,她的“工作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每天5点半起床,做饭,送孩子上学,上午空了就剪视频;下午出门探店,一气探三个店;傍晚接孩子回家,边烧菜,边录制旁白。周末,孩子在图书馆看书、在游乐场玩,她就在一旁剪视频。

虽然忙碌,程学艳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我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这样发光。”她算了下时间,孩子陆续出生后,她约莫有五六年没上过班了,“每天窝在家里照顾孩子,灰头土脸”。现在去探店,她把自己收拾得精精神神,化好妆,在镜头里尽情展现自我。

探店一个月,程学艳可以赚3000多元,比以前上班打工时都高。“我用这份收入给孩子们报兴趣班、去游乐场、下馆子。老公少送几单没关系,他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以前家里几千块的房贷和一切生活开销,几乎都靠他一个人。”

随着返乡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临泉县里的商户也开得更多了。“我们县城的消费比一般的地级市都火热。夜市火爆,彻夜都有小吃。”程学艳说,姐妹们干劲十足,觉得探店这份事业要进入高峰期了。

程学艳和她的孩子们

“我们探店,推荐的都是高性价比的东西,比如一大份加炸蛋才9块9的螺蛳粉,一大锅一家人吃的59块9的麻辣虾。”10月25日,她专程到抖音生活服务美好生活发现者大会现场,代表“县城宝妈探店团”分享这份理想职业和属于她们的美好生活。根据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巨量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23探店数据报告》,今年前三季度,探店已为生活服务商家带来729亿元的经济收益,抖音58万达人通过探店获得稳定收入。

抖音生活服务美好生活发现者大会

同时,抖音也宣布将升级探店达人的扶持计划,推出“美好生活发现计划”,未来一年,投入5亿,从产品功能、运营服务、商单补贴等方面,提高撮合效率,帮助商家匹配到更合适的达人,提高经营效率,也为达人提高带货收入,更有效发挥平台连接器的积极作用。

对于未来的生活,程学艳充满期盼。今年暑假,她们一家人搬进了新买的三居室,一百多平米,两个女儿一间房,小儿子一间房,两个房间都摆上了崭新的书桌。

程学艳的新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
  • 10-30 联域股份 001326 --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
  • 10-25 百通能源 001376 4.56
  • 10-25 立方控股 833030 7.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