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公司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共赢产业链合作体系

深市公司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共赢产业链合作体系
2023年10月18日 13:40 东方网

转自:第一财经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围绕着跨境并购重组、经贸产能合作、海外直接投资、产业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深市,第一财经统计显示,从行业分类看,布局“一带一路”的上市公司以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其中,制造业大类行业主要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比如,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了10个生产基地、27个贸易平台、34个备件中心库。“我们在中东市场成立了海湾子公司,是辐射中东区域,集行政、仓储、备件、服务和物流五位一体的中心平台;在印度市场已深耕超过10年,建设了中联重科印度工业园,辐射南亚等市场;在北非市场成立了阿尔及利亚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形成集塔机、汽车起重机产品本地化生产的综合海外制造基地。”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说。

资本市场以其融资、再融资功能,持续赋能“一带一路”建设,不少公司的募投项目涉及“一带一路”沿线投资。

长川科技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海外并购可以引入先进技术,帮助公司实现技术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协同效应可以帮助公司的产品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鼓励,公司“走出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参与的海外并购、贸易活动越来越多,单靠公司自身资金来运作压力较大。资本市场为公司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助力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投资,为公司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与我国在双边贸易、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愈加密切。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涉及“一带一路”投资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60%左右选择在东南亚进行投资。东盟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向东南亚投资额为286.4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金额达到近5年来最高值。

我国向东南亚的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比最高,其中电动汽车、光伏、纺织服装等制造业投资不断提升。

比如,色织面料企业鲁泰A在越南西宁省计划总投资约2.10亿美元,用于梭织和针织等面料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实施完成后,可实现约6000万米高档梭织面料的年产能。

另外,消费电子行业全球化程度较高,全球产业链分工明确,从终端手机成品的角度看,中国、东南亚及南亚目前为主要生产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部分中国企业也在加大投资力度。

立讯精密于2016年设立越南工厂,用于生产智能可穿戴设备,并分别于2019年、2020年追加投资17.26亿、32亿元人民币。根据规划,未来越南厂区将承载立讯精密近三分之一的产能。

我国光伏、锂电等绿色低碳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近年来,绿色低碳相关上市公司也加大了对东南亚的投资。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东南亚。其中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上市公司先后在东南亚投资设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5 百通能源 001376 --
  • 10-23 上海汽配 603107 --
  • 10-20 惠柏新材 301555 --
  • 10-19 德冠新材 001378 31.68
  • 10-12 天元智能 603273 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