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康惠制药、百花医药两家上市药企因蹭减肥药热点收监管函,股价应声大跌,冲着减肥药热点追涨买入的股民损失惨重。上市公司蹭热点的事情频频发生,虽然监管一直出手打击,但最终的处罚结果疼痛感不强,股民更是只能愿赌服输。如果证监会能对蹭热点的公司以信披违规为由进行立案调查,那么投资者就有了索赔的可能,对上市公司会有更好的震慑。
任何一次蹭热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很好听,预期很诱人,股价很激进,但结果很骨感。实际上,大多数投资者也知道蹭热点的风险,但是面对上市公司的鼓吹和股价疯狂的涨势,投资者总会感到疑惑,这次是不是真的高成长?在不断的诱惑之下,部分股民最终还是被忽悠追高买入了股票,最后才发现,再次掉入了蹭热点的陷阱。
上市公司的公告、互动平台上的表态,以及对于相关市场传言的澄而不清,都对股民的态度转变起到了助推作用,让一些股民的态度从犹豫最终变成了买入。不过从处罚的结果来看,目前对于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惩罚疼痛感并不强,投资者最终只能自己买单,如此而来对上市公司蹭热点的震慑效果大打折扣。
蹭热点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跟风炒作的股民。例如苏大维格,股价因蹭热点而暴涨,其后股价暴跌,散户投资者被套牢在高位,损失惨重。对此,证监会的处罚认定是构成误导性陈述,对苏大维格处以150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以100万元罚款。不过,与苏大维格股价暴涨暴跌之中可能存在的利益空间相比,上述罚款显得无足轻重。
不仅仅是损害投资者利益,蹭热点还可能涉嫌操纵股价、为大股东减持抬轿子以及为其他资本运作铺路。无论是哪一种,背后可能存在的违法利益收入空间巨大,如果只是用百万级别的罚款去作为惩罚,会让违法成本变得很低,很难真正起到震慑的作用。
如果证监会对于蹭热点的上市公司处罚能够定性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并且进行立案调查,那么投资者就有可能据此要求上市公司赔偿,高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如果组团索赔,会让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付出极高的代价,未来上市公司还要不要蹭热点,也需要仔细掂量一下。
虽然投资者买入蹭热点公司的股票本身不够理性,但也情有可原,如果连上市公司自己说的话都不能相信,那么投资者又拿什么来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呢?因此,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蹭热点的做法还是应该重罚,要让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真正感受到疼痛感,才有可能彻底杜绝蹭热点的乱象。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