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骑手背后:警惕“越惨越有流量”的营销式假新闻|新京报快评

摆拍骑手背后:警惕“越惨越有流量”的营销式假新闻|新京报快评
2023年10月13日 17:06 新京报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资料图:一名外卖小哥驾驶摩托车为顾客送餐。图/新华社▲资料图:一名外卖小哥驾驶摩托车为顾客送餐。图/新华社

  “这个外卖服能用来拍短视频吗?”据新京报报道,有网友网购时发现,一些商家在线上售卖所谓的外卖骑手工作服,商品图案与现实中的骑手服高度相似。然而,外卖平台骑手的工作服都来自官方渠道,并未授权其他渠道售卖。对于这些非官网外卖服的去向,有商家直言“有客户买来拍短视频用”。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网络上的那些以“外卖骑手”为主角的短视频,它们往往并不是以“本故事纯属虚构”的面目出现,而是伪装成“新闻现场”的模样,时不时冲上热搜。真真假假之下,“创作者”赚取了流量,却给舆论空间留下一地鸡毛。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最近才有,前些年曾有一则“经典视频”流传,剧本大致是这样的:“外卖骑手”带着孩子送外卖,点餐人打开房门拿外卖的一刻,本想对迟到的骑手发火,但看到骑手身后楚楚可怜的孩子,转而表示感谢。

  乍看起来,这是一则暖闻。但类似“现场”曾出现过多个版本,就不禁让人质疑,是谁悄悄记录了这一切,甚至还能出现多机位镜头?网友调侃类似的“摆拍新闻”——人人头上长着一个摄像头。可见,一条灰色产业链条已然浮现:从服装道具的买卖到剧本设计,再到短视频拍摄、炒作传播、流量变现……环环相扣。

  这种摆拍的虚假短视频,看起来充满“正能量”,实际是对现实的偏离乃至扭曲。长此以往,既抹黑了特定群体的职业形象,让公众对他们真实的职场境遇缺乏感知,也破坏了舆论生态。

  在假冒骑手的摆拍视频里,情节设计遵循的原则则是——“越苦越惨,流量越大”。从深夜被盗车到接到充满无理要求的“奇葩订单”,再到被保安辱骂殴打,离奇情节不一而足,有的主播更不惜使用“抑郁症”作为噱头……这不仅消磨了公众善意,还会加剧社会撕裂。类似的“剧本新闻”充斥社交媒体和网络空间,更助推自媒体行业内容生产的负面趋势——“只唯流量,不顾事实”。

  还记得一则“女骑手深夜送餐却被盗车”的虚假新闻吗?当事人事后表示,之所以拍摄此类视频,是因为相比于早期她拍摄的三农、家庭剧情类需设计内容、找人参演的长周期视频,炒作骑手纠纷类短视频操作起来简单快捷、流量高且变现快。诚然,类似摆拍虚假短视频这类“劣币”正在驱逐优质内容“良币”。

  而其更隐秘的危害在于,当假的内容多了,人们对真的内容也会产生怀疑,“我不信”成为网络社交的下意识反应,严重透支社会信用,加大社会事实的不确定性。

  应该重申的是,苦难也好,温情也罢,都不是用来消费的,更不该被虚假演绎,成为谋利的工具。虽然,这类虚构短视频针对的往往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常缺乏明确的当事人和投诉者,但是既然存在多重社会危害,责任就不能悬置。

  在这方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所规定的,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的违法信息中就包括“散布谣言,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信息。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也要求:对“自媒体”发布的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

  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有关职能部门,都应增强主动性,积极检测发现、严肃查处类似假冒外卖骑手虚假摆拍的违法违规行为。这对肃清网络环境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只有守住了“真”,才有谈“善”的基础。

  撰稿 / 程章(媒体人)

  编辑 /刘天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外卖 流量 新京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3 上海汽配 603107 --
  • 10-20 惠柏新材 301555 --
  • 10-19 德冠新材 001378 --
  • 10-12 天元智能 603273 9.5
  • 10-12 思泉新材 301489 41.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