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种莫名的痛-浅谈骨质疏松症

科普|一种莫名的痛-浅谈骨质疏松症
2023年08月29日 17:19 东方网

近几年,有关于卫生健康的三个重要文件先后出台,这三个文件都提到了骨质疏松,显示了社会对骨质疏松的重视,骨骼健康和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了“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了关于持续推进“三减三健”专项行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导老年人群积极预防干预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疾病,防止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再次骨折。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通知,本规划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呢?它又有哪些危害呢?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骨质疏松不是很正常,干嘛大惊小怪的?

大错特错!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如果把人的骨头比作木头,那么骨质疏松的骨骼就像是被掏空木头,非常容易骨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容忽视!

骨质疏松症导致的疼痛,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疼痛,这种疼痛弥散不固定,没有固定痛点,多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胸腰背部疼痛,还会有肩部、髋部的疼痛,偶有患者出现顽固性的足跟痛。疼痛可以发生在某一个部位,也可能出现全身疼痛,疼痛症状多在劳累负重、久站久坐后加重。大部分患者没有关节红肿,四肢关节活动正常;

由于早期骨的流失速度是缓慢的,所以疼痛症状也较轻微,很多人认为是上了年纪的正常现象。但随着骨量流失速度进一步加剧,症状也随之演变为持续性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剧烈疼痛;

这种疼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昼轻夜重:疼痛多发生在夜间,翻身时疼痛加重,常常会影响睡眠,晨起活动后可有减轻;

患者可能同时存在骨组织的钝痛和深部疼痛及肌肉的酸胀疼痛,还可伴发肢体麻木、乏力,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很多女性常因存在较多的主诉而被诊断为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也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是得了“风湿病“,说些都明骨质疏松性疼痛伴发的症状多。患者难以言状,深受其困扰,但很难得到家人甚至医生的理解。

除了疼痛之外,它还有哪些危害呢?

由于骨骼的退变,骨骼应力负担变重,加剧了骨骼的退变,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人的老化过程加速。对于专业的骨科医生来说,骨质疏松性骨折使手术变得更加困难,主要表现在解剖标志发生变化、螺钉松动、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等。

那么骨密度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呢?

骨密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DXA),定量CT,外周定量CT,定量超声。DXA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无创伤,放射剂量非常低且扫描时间短,所以除孕妇不建议做外,其他人都可以进行检查。

如何看懂骨密度检测(DXA)报告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骨质疏松的程度可以通过如下数值来判断: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有一个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试题,以下题目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我们该如何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呢?

抗骨质疏松治疗有三个要素,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一、骨质疏松症需要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补钙不是简单的“吃进去”,重要的在于“有效吸收”。钙在摄入人体后,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才能被转运和吸收。因此,防治骨质疏松一般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50岁以上建议摄取钙量900~1200mg/d,建议摄取维生素D剂量800~1200 IU/d。

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

常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特立帕肽、地舒单抗等,给药频率有的是每天一次,有的是每周一次,有的是半年一次,还有的是每年一次,给药方式有口服,皮下注射和静滴,有效性、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依从性各有区别。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

树立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理念;多补充含钙食物;足量优质的蛋白质,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少喝咖啡,因为过量的咖啡因有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限制酒精,因为酒精不利于钙质的储存;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比如激素等。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防止跌倒,每周至少三次进行肌肉运动,居家增加光线,防滑,增加把手,选用防滑鞋。

在防治骨质疏松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误区需要我们防范:

误区一、只要没有腰腿疼痛不会得骨质疏松症。不能单纯根据症状来判断,骨密度检查才是判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骨质疏松症早期往往无症状,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绝经后的妇女、有骨质疏松遗传史和骨折史、吸烟喝酒者、患有甲状腺疾病或者慢性腹泻等对骨骼有害的疾病人群、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的患者。

误区二、骨质疏松症都是缺钙造成的,补钙=抗骨松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元凶“是骨转换失衡,这就好比造房子,钙是房子的原料,无法代替钢筋使房子更加牢固,因此,补钙不能替代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钙和维生素D仅是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抗骨松药物治疗必不可少。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误区三、骨折后要静养。骨折后长期的卧床制动发生快速骨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有研究显示: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每年生理性骨丢失量大约为1%;而长期卧床会使骨量以每周1%的速度加速丢失,卧床25周甚至可以使髂骨骨量丢失约33%,影响骨折的愈合,还会使骨质疏进一步恶化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长期卧床者1年致死率可达20%,永久致残率高达50%。所以在不影响愈合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误区四、骨质疏松不是什么大毛病。骨质疏松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弯腰驼背、身高缩水、腰背疼痛腿等,还可导致胸廓畸形、胸闷气短、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和再骨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误区五、老了再考虑预防问题。年轻时储备的“峰值骨量”越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晚,程度也越轻。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青少年抓起。如果进入中老年以后才开始补钙及锻炼,其预防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误区六、钙补的越多越好。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1000毫克的钙。骨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等一系列疾病,得不偿失。

误区七、经常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骨头里的钙很难被溶解出来,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不过10毫克,还不及一杯牛奶钙含量(约200mg)的1/20。而且,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脂肪,经常食用还会引起高血脂。因此,用骨头汤补钙并不可取。

误区八、人老骨松”乃自然规律,治也没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补充抗骨松药物等等),可以减少骨量丢失,缓解腰背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骨折的发生。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无论何时均可显效,治疗肯定比不治疗好,早治疗肯定比晚治疗好。

误区九、治疗骨质疏松,不必长期用药?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因为骨代谢比较缓慢,骨量的变化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显现出来的,所以,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程至少1年。

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 李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4 斯菱股份 301550 --
  • 09-04 盛科通信 688702 --
  • 08-30 力王股份 831627 6
  • 08-30 热威股份 603075 23.1
  • 08-29 福赛科技 301529 3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