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江南碧口镇

古镇牌坊 古镇牌坊

去碧口,一是为就近游览文县天池,二因,碧口是甘肃“四大名镇”之一,有“陇上江南”的美誉。另外,它还是我妻姐的出生地,所以,她姊妹的名字均从“碧”字。我也多次听到岳父母对碧口之美的描述。来此,也是一次“实地体验”。

车子从兰州出发过汉中,抵达余家湾,下兰海高速,行驶在一江碧水旁的212国道上。天空纯净透蓝,白龙江清澈无瑕,青山滴翠,川音袅袅,碧口镇就隐藏在甘陕川交界的大山中,像一幅水墨洇晕的苏徽风格的山水画卷。它真应了“碧口不像甘”的俗语。车子向前,抬眼望去,一座题有“碧口古镇”古韵古香的大型牌坊,映入眼帘。哦,碧口到了。

碧口,位处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镇子依山傍水而建,处于群山秀水间。它,古称“碧霞口” “碧峪乡”,到了清末才称“碧口”。它是西北史上著名的水陆码头。明清始,碧口到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的200里水道,号称“水上丝绸之路”。江上,商船列队,搏涛击浪;纤夫们肩负纤绳,号子声震峡谷,将甘、川、松潘的药材、木料运出去,将西南、江浙一带的日用物品运进来,沟通了甘青川蜀的联系。清中期,这里的商品分五大帮,后分七大帮、九大帮,大中商号四五十家。20世纪40年代,这里日拥千骑,货物堆积如山,千行百业,生意兴隆,成了“大西北的小上海”。这里还专设有烟酒营业、直接、特种、海关等多种税务局;自然、金融、邮电、教育等机构,无一漏缺。行业之完备,属甘肃全省罕见。

1949年后,随着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公路交通网逐步建成,碧口的商贸地位也渐次下降。但受过商贸浸淫的碧口人,抓住当地气候温润潮湿的优势,在茶叶种植加工上下功夫。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碧口成了以“茶叶种植,森林秀美,人民安居”而闻名省内外的地方。有人说:“要真正感受碧口之美,须到茶园。”我们看到了,善于经商的碧口人建起的生态茶基地。他们集收集、加工、销售于一体,打造茶的品牌。如今,碧口茶园面积达30多万亩,年产茶叶340多吨,产值1.7亿元,茶农的收入稳步增长。山坡上,茶垄像一条条绿色的飘带,缠绕延绵。我们到来时,正值三月下旬,采茶的姑娘们头顶丝巾或遮阳帽,腰系茶篓,灵巧的双手,不停地把茶树枝头鲜嫩的“明前茶”采摘下来。不一会,一把鹅黄翠绿的茶叶便随手装进茶篓。茶园里,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

碧口玉垒,一座百米大坝,拦住了白龙江,登上101米的大坝,看到水库,水面辽阔,波光粼粼。对岸,青瓦白墙的农舍,隐匿在绿树丛中。水库里,舟楫荡漾,行进中的船只,尾部拖着一条尾巴似的白色的浪沟。受到惊吓的鱼儿跳出水面,又扎进水里,不知逃向何方。大坝发电机组下泻出的水流,汹涌澎湃,飞流直下,大有一泻千里之势。这是20世纪70年代,两万人艰苦奋战十年,建成的30万千瓦的碧口水电站。它是新中国水电史上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

行走在碧口老街上,风格别致,另有一番风味。老街分前、中、后三条。前街上,有一段青瓦覆顶的长廊,逶迤近百米,矗立路旁江边。游人凭栏眺望,一边,商铺依山而立,人来车往;另一旁,江水碧绿,倒影幢幢。牌坊附近,有一组关于“茶”的雕塑,它分别为:采摘、簸晾、踩揉、炒制,品饮几部分,塑工精细,令人瞩目,准确地反映了碧口茶乡特色。中街上,现做现卖的各种小吃,香气扑鼻。核桃饼、豆花面、米豆腐……整齐分列两边。还有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四合大院,它是明清时期“江西会馆”的旧址。它由四栋、四层楼房合围而成。院中一棵古老笔直的桂花树,树冠枝叶直抵四楼门窗,树梢高过楼顶。每年八月,桂花开放,香气遍布全镇。中街的木楼上商号和招牌菜的旌旗在风中飘摇,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同时,我也看到老街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有些商铺已换上了银光闪烁的铝合金门窗,有的安装了霓虹灯,不时还有现代摇滚乐曲从商铺里边传出……老街也在“与时俱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镇安静了下来,我坐在“白龙江酒店”5楼临窗处,看两岸灯光辉煌,江上湿润的空气掠过面颊,江水中,灯影摇曳,波光粼粼,我沉浸在古老而年轻的碧口古镇的夜色美景中。

□赵智远 文/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江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8 中巨芯 688549 --
  • 08-28 威尔高 301251 --
  • 08-23 金帝股份 603270 --
  • 08-22 民生健康 301507 10
  • 08-21 儒竞科技 301525 99.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