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百晓网 铺就普惠路

一张百晓网 铺就普惠路
2023年07月31日 10:24 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7月31日电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商贸发达,有“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之说,浓厚的民营经济氛围,造就了富有路桥特色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他们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己任,持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业内有句话:全国小微看浙江,浙江小微看台州,台州小微看路桥。在小微金融领域,路桥“闯”得最早,且一直有着标杆式的意味,不少做法甚至成为行业办法制定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标准,路桥农商银行就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多年来,路桥农商银行坚持普惠金融,推出“百晓系列服务”“金融网格管理”“政银联通”等新载体,实现“最多跑一次”,许多方面走在行业前面。为此,我们采访了路桥农商银行行长陈学军,通过他的口述来记录路桥农商银行的发展经验。

金融网格|让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

2013年,我行借鉴“路桥网格化治安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金融业内推出了“网格化管理”,以治安网格与金融网格“双网”融合共建为方向,将全区各个镇(街道)划分为314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管理员(客户经理或营销经理)、协管员(本行柜员、大堂经理)、联络员(村居干部、全科网格员、协会或商会管理员)和监督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到村村入网、人人进格,把足额、便捷、实惠送到每村每户,也叫网格管理1.0行动。

网格管理1.0行动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走访和送贷。走访,要一户一户走,目的是了解老百姓家庭情况、品质,资产负债等,这样我们就有了基础的客户数据库。有了基础客户档案,我们就开始了挨家挨户送贷,也可以说“整村授信”。为了使授信额度既能符合客户预期又能有效防范风险,我行推出“背靠背授信”,首先由一名协管员对村民进行建档与初次评议,再由联络员和监督员,对每一客户的基础信息进行审核补充并作授信评议。一张网格授信明细表,“蓝、绿、黑”三种颜色,代表三个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人,情况说明一栏的语言口语化、接地气,甚至还有方言,最大程度保留真实性。经过三轮“背靠背”评议后,根据额度接近原则或折中原则,确定客户最终授信额度。做完了评议,接下来的签约是最重要的环节。台州有句老话叫“黄百万也要借雨伞了”,就是这个百万富翁家里很富的,也有要用钱的时候。客户签约在哪家银行,肯定就第一个用哪家的。一些暂时不用款的客户就不想签约,或者配偶不同意签约,我们的客户经理一次走访不行就两次,两次走访不行就三五次,走到最后,客户都不好意思不签约。这里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合格的客户经理要达到“进村狗不叫,见人叫绰号”。

网格化管理前期做得很辛苦,客户经理坐岗习惯了,客户也没见过这阵仗,但是我们非常坚持,有客户基础才会有业绩发展,所以靠着我们强硬的推动和严格的考核坚持了下来,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我行的网格管理已经推进到3.0版本,2021年更是独家试点路桥区“红色数智金融助富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省首发“红色数智金融助富大脑”,紧扣“扩中”“提低”,建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桥小微金融助富服务标准。

百晓普惠|坚持做小不做大

扎根基层的“网格化”金融模式,让我们的金融产品不仅更接地气,而且让“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社区普惠模式深入人心,在助力自身转型和支农支小上取得了双丰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普惠金融”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成为国家战略。当时的普惠金融,主要任务就是让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也更加坚定了做小战略,也由此诞生了我们的“百晓”文化。台州方言里的“百晓”,意指生活百事无所不晓之人。当时,把“百晓”定义为企业文化,也是希望我们的客户经理团队能够成为“金融百晓”,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做到了。

在这场影响深远的会议后不久,我们就作出了一个决定:在整个路桥区启动“百晓金融讲堂”,借助每个村的文化大礼堂,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意在将“百晓金融讲堂”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抓手。短短4个月,我们的“百晓金融讲堂”已经覆盖了136个村,文化礼堂挤满了人,几乎没有出现过冷场的情况。良好的现场效果得益于事先做足功课的“宣讲稿”,所有的版本我们领导班子都会过目,所用的语言,必须接地气,因为我们面对的听众,是一群习惯听方言的村民,所以必须亲切、风趣、实用。与此同时,我也会到宣讲现场“检验反响”,有一次一位阿婆举手向我们的“百晓金融宣讲员”提问“取钞票要不要手续费”,我才切实体会到当时的农村地区确实称得上是“金融沙漠”,我们如果能填补好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匮乏,也定能挖掘一片金融消费需求的蓝海。

于是,从2013年到2023年,我们以每年一主题的形式,先后推出了十大百晓主题行动。我们每一年的主题活动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紧跟政府号召,比如2019年浙江省委启动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三服务”活动,当年我们的百晓主题就是百晓金融“三服务”,即扎实高效服务乡村、服务企业、服务百姓,全力打造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三最”银行。

有人说,做小并不妨碍做大,为什么你们只做小?大银行服务大客户、小银行服务小客户,这种对等是与银行机构的资本约束、网点布局、风控能力等基本机制设计相适应的。与一些银行动辄成千上亿的单户贷款不同,我们农商银行长期以来坚持以小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企业扶持壮大了,我们就放手让他们去更大的平台一展身手。这里我要提一下浙江亿利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央空调风机生产企业。1994年,在亿利达成立初期我们提供了30万元的启动资金,助力其逐步从传统的风机制造商向风机及智能型驱动电机系统集成商的方向迈进。2006年,亿利达投产建成亿利达风机广东基地,借助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补优势“壮根旺藤”,我们又送去了1000多万元的贷款支持,帮助企业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2012年,亿利达成功上市,到如今成为浙江省国资委下属浙商资产控股企业,我们是看着企业一步一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三十年的情谊,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选择放手。企业大了,自然会有更多更好的支持政策,我们的重心还是在小微。

政银联通|助力“就近跑一次”

2016年底,浙江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项“刀刃向内”、面向政府的自我革命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比如路桥社保服务中心办理点只有一家,64名社保服务人员的服务对象却高达56万人,人均服务百姓8750人,业务量大、人力匮乏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最主要的难点。对于地域远的百姓而言,去一趟社保服务中心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的大事。当时的我行,共有支行19家、营业网点46个,员工748人,点多面广、人力资源,是路桥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于是,我们和区社保局一拍即合,全国首推“社银联通”,在各支行挂牌设立了以地域命名的社保分中心,并在柜面设立专门窗口,社保系统的数据线接入我行柜台,实现了“社银联通”10个镇(街道)全覆盖。2017年至今,我行累计办理社保业务超100万笔,占路桥社保业务总量的43%。

这个做法刚提出的时候,社保局内部是饱受争议的,大部分人都反对将社保系统直连接入我行柜台,认为会引发操作风险,但是时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邱正满却力排众议,承担下了这份“风险”。在那场气氛“激烈”的座谈会上,邱局长为我们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做了“担保”:“人家农商行坐在柜台的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一群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的专业?他们的保密工作肯定比我们招的临时工做得好。”因为邱局长的一句话,人力社保与农商银行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我行网络、设施、人力资源等优势,实现了“群众得便利,人社减压力,银行拓业务,政府优服务”的四方共赢。

随着“社银联通”工程的全面铺开,我们以“群众办事最方便、金融服务最优化”为奋斗目标,创新推出的“政银联通”把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网点延伸,最大限度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就近跑一次”“高效跑一次”。2018年,路桥区委组织部着眼区域小微金融优势,整合各领域党建资源,打破政银联通藩篱,联动我行“丰收驿站”共建、共联、共享,打造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多项业务的“红色丰收驿站”,推动服务点位遍布全区10个镇(街道)96个村(社区),实现“十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口述/陈学军 整理/何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浙江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01 宏裕包材 837174 8
  • 08-01 科净源 301372 45
  • 07-31 碧兴物联 688671 36.12
  • 07-31 威力传动 300904 35.41
  • 07-31 华洋赛车 834058 16.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