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主体这样“答题”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成都创新主体这样“答题”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07月12日 02:44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蓉创大调研

成都创新主体这样“答题”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成都兴隆湖畔,大量的科技创新主体在此聚集 成都兴隆湖畔,大量的科技创新主体在此聚集

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握成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努力厚植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溢出、成果转化四大优势,形成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全会释放出了强烈信号:成都正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的研究,创新链产业链强强融合亦是关键突破点,如何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才是亟须解决和讨论的核心问题。

在这方面,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的企业有着独特的优势。企业是将科学原理层面的突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终端,成为破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答题人”。连日来,科技创新报道专班走进15家成都创新型企业,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析毫剖厘,探究在蓉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机遇,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也看到了企业诉求在全会讨论中得以呼应。

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

如何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5万家,同比增长45.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对企业创新主体的大力培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是与生俱来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唯有创新才有立足之地。作为成都第一支柱产业,也是首个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之于成都,意义重大。而支撑起这个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的主体,则是众多电子信息领域的科技企业。其中,四川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便以技术创新作为保持企业创新活力的“法宝”。

走进四川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示柜中,一枚大不过指尖的二极管,内里“藏”着的特殊气体和细密金属丝等先进产品,佐证着天微电子的创新历程,“我们的部分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禁运,逐步形成了集关键核心元器件、部件和系统整机于一体的较完整产业链。”天微电子负责人介绍,工程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常常扑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连轴转,协作解决一个又一个研发项目技术难题。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正是一个一个技术难题的创新解决,才有了完整产业链,最后达到万亿级产业规模,这一步步地向前奋斗的过程,都是源于技术创新给予企业的不竭动力。

如何将不竭创新动力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还需要创新主体持续发挥支撑作用。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5万家,同比增长45.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对企业创新主体的大力培育。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用五个“支持”总结了成都今后一段时期在促进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方面的具体举措。“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针对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产业急需人才;支持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给予研制和应用单位双补贴。”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

如何破题科技和产业“两张皮”?

成都提出,聚焦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成果转化优势,健全科技成果发现和评价机制,建设高标准技术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在本月举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会场,作为特邀列席的创新代表,陈俐娟带来了两款已进入临床II期的创新药物样品,引起了诸多关注。

陈俐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教授,也是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在过去4年里,她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赜灵生物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首批企业,4年时间里已布局了7条创新药研发管线,获得7张临床试验批件,其中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件1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6件、专利24件。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赜灵生物的快速发展正是成都当下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都动作频频——从《成都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到《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科创18条”)再到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科改30条”,成都逐渐探索出“先确权、后转化”的新模式。就在今年,成都把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一号工程”,要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要素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但应该看到,成都科技成果产出丰硕,却一直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现象,成果转化还面临不少痛点、堵点。在分析当前存在的短板时,陈俐娟直言,自己带来的两款创新药虽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但要实现跨步冲刺“上市”的目标,关键在于成果转化,需要平台、资金全方位支持,“希望成都加强中试平台建设,让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就地转化。”

来自成果转化一线的声音,正在被听到。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聚焦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成果转化优势,健全科技成果发现和评价机制,建设高标准技术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成都从四方面作出部署,正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堵点,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更加具体的举措正在加快落地。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正加快建设科创生态岛;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产业生态圈,成都将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熟化、概念验证、小批量试生产中试平台;在资金要素配置上,成都将组建天使投资母子基金、支持区(市)县联合创投机构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聚焦‘投新、投早、投小、投硬’;成都还将培育壮大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组建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开展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

“这些政策有效解决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对于企业发展的未来,陈俐娟信心满满,“我们希望公司能在三至五年内登陆科创板。”

城市创新创业环境里

如何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体系?

成都提出,聚焦创新生态营造放大要素集聚优势,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筑牢教育人才基础支撑,做强新型基础设施底座,强化财税用地服务保障,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提升产业效能。

伴随着今年618购物节的结束,好消息再度传来——成都科创企业极米科技再一次领跑行业,拿下十连冠!取得亮眼销售成绩的背后,是企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事实上,从在车库创业到产品走向全球,极米科技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路走来,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对成都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产业扶持政策感触颇深。他说道,2016年时,极米还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备战当年“双十一”,公司现金流十分紧张。于是在当年11月、12月先后申请“科创贷”200万元、500万元。获得“科创贷”支持后极米快速发展,在短短1年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此后的2017年及2018年,面对更大的营销费用开支,极米科技再次申请“科创贷”,获得支持后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为以后登陆科创板奠定了基础。

“答好”科技创新这道题,一方面企业自身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牵头和参与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还需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主体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同频共振,离不开城市创新“土壤”——在成都,65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星罗棋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14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成势;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成都开展了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定向扶持组合拳,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引领;创新科技金融方式,开发了科创“投、贷、保、券、贴”等一揽子科技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全链式投融资需求。

进一步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支撑优势,如何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创新生态营造放大要素集聚优势,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筑牢教育人才基础支撑,做强新型基础设施底座,强化财税用地服务保障,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提升产业效能。

城市的机遇,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振了信心。“在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下,面对产业风口,成都企业应该坚守初心,坚持信念,找准定位,勇敢突破。”与城市一同迎潮搏浪,钟波认为,企业将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摄影 魏麟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7 君逸数码 301172 --
  • 07-17 舜禹股份 301519 --
  • 07-17 盛邦安全 688651 --
  • 07-17 威迈斯 688612 --
  • 07-13 光格科技 688450 53.0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