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做实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

2023年07月11日10:53    作者:李志刚  

  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李志刚‘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完善的风险分类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基础。7月1日,《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23〕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将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做实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不断提升准确识别风险的水平,强化信用风险防控,实现稳健经营。

  人民银行于1998年出台《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提出五级分类概念;原银监会于2007年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了贷款五级分类监管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4年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9)新会计准则,提出对金融工具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计提减值的要求,按照信用风险是否发生显著上升和金融工具是否发生减值,划分为三个不同风险阶段,按照不同的规则计提减值准备;巴塞尔委员会于2017年发布《审慎处理资产指引》,明确不良资产和重组资产的认定标准和分类要求,旨在增强全球银行业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今年2月,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结合银行业实际及监管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出台了《办法》。与2007年《指引》相比,《办法》强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开展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和独立性原则,主要体现了“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范围的全面性。近年来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资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贷款占各项业务的比重逐渐下降,同时非信贷资产的比重逐渐上升。《办法》对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范围进行了清晰界定,从“贷款”拓展到了“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以及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外项目。《办法》对于商业银行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或资产证券化产品,亦要求其穿透至底层资产,按照底层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分类。

  二是突出客户层面资产风险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办法》进一步强调了以债务人为中心的分类理念,按照零售资产、非零售资产提出了不同的分类规则。商业银行对非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应加强对债务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以评估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非零售债务人在本行的债权超过10%被分为不良的,对该债务人在本行的所有债权均应归为不良;在所有银行的债务中逾期90天以上债务已经超过20%的,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对于零售资产,考虑到业务种类差异、抵押担保等因素影响,也可通过脱期法对单笔资产进行风险分类。

  三是突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指标的实操性。《办法》将逾期天数和信用减值作为客观分类指标,更具操作性。《办法》明确规定金融资产逾期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逾期超过90天、270天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可疑类,逾期超过360天应归为损失类。《办法》同时借鉴新会计准则要求,规定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应计入不良,其中预期信用损失占账面余额50%以上的应至少归为可疑,占账面余额90%以上的应归为损失。

  四是突出金融资产风险判断的实质性。《办法》拓宽了重组资产的定义,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审慎处理资产指引》等相关国际经验,定义重组资产为“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为促使债务人偿还债务,商业银行对债务合同作出有利于债务人调整的金融资产,或对债务人现有债务提供再融资,包括借新还旧、新增债务融资等”,并同步对“财务困难”和“合同调整”两个场景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在扩大重组资产范围的同时,将重组观察期由至少6个月延长为至少1年,不再统一要求重组资产必须归为不良,但应至少归为关注。

  五是突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办法》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架构体系搭建提出了系统性要求,涉及治理、制度、流程、系统、监测等维度,推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分类管理体系建设。

  从商业银行业务实践来看,《办法》对商业银行当前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完整性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实践中,针对表内贷款等信贷资产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而对于《办法》涉及的其他承担信用风险的部分资产,还需进一步全面梳理,并在风险分类管理方面全面查找与新规要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覆盖承担信用风险金融资产的分类管理体系。

  对于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明确了独立性原则要求。在开展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过程中,因涉及客户征信信息,商业银行的分类结果会显著影响客户信用评价,难以避免个别客户与商业银行对资产风险判断存在不同理解。在坚持独立性原则开展分类方面,商业银行仍需与客户逐步磨合,避免分类结果受其他因素影响。

  对商业银行准确识别和加强重组贷款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办法》重新界定了重组的概念,并对重组定义的“财务困难”和“合同调整”进行了细化,新规下重组资产范围有所变化,重组观察期由半年延长至一年。同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实际风险情况进行分类,不再统一纳入不良贷款管理。商业银行在业务实践中,需对照新规要求梳理重组资产的范围和风险分类情况,调整相关资产的管理方式。

  对商业银行落实客户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统一性提出严格标准。《办法》对于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的分类标准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定量和定性标准,其中涉及商业银行内外部交叉违约、逾期天数等要求。商业银行将面临一定的资产质量和结构调整压力,需统筹存量资产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新分类。

  对商业银行拨备管理的科学性提出新的要求。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进行阶段划分过程中,五级分类结果通常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办法》明确了不良贷款与信用减值资产预期信用损失比例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关注类贷款的标准更加明确,新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按照生命周期计提拨备的第二阶段资产范围和减值类资产内部结构,对商业银行现行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拨备管理的科学性提出新的挑战。

  对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风险分类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办法》对于商业银行风险分类治理架构提出了要求,商业银行需按照新规制定风险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完善报告机制。

  为有效落实监管新规的运行实施,商业银行应构建“制度+系统+监测”的全面管理体系,全面排查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情况,做好推进新规落地的工作部署,实现新旧分类要求的平稳有序过渡。

  全面落实覆盖各类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基于自身资产分类实际,按照《办法》规定,建立健全覆盖全部承担信用风险资产的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路径。包括对照新规摸底各类金融资产质量情况,制定适合本行实际的落实计划,制订和完善分类制度,明确分类流程要求,调整和优化相关系统功能,建立覆盖各类资产风险分类的监控体系等,统筹全局,从资产质量、制度体系、系统功能等方面对照新规全面检视,制定落实计划。

  遵循新规分类原则开展风险分类工作。商业银行应按照《办法》要求,有效落实分类独立性、审慎性原则要求,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客观判断风险分类结果,审慎开展分类工作,营造客观、真实、有序的风险分类运行常态。

  充分利用过渡期有序落实新规分类标准。商业银行应按照《办法》要求,结合自身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实际情况,根据零售、非零售资产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新规要求的分类标准,重点强化客户各类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统一性要求,对于新规实施后新发生的业务,严格按照新规要求开展分类认定。对于存量资产,则应结合自身资产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办法》提供的重分类过渡期安排,在新规要求的期限内,实事求是、统筹安排、有序推进重新分类,实现按时达标。

  做实做细重组资产管理。《办法》着重对重组资产的定义进行了阐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应对照新规要求,调整现行重组资产分类和管理要求,根据监管要求做好新规范围内重组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分户分类施策,切实做好风险化解。

  优化拨备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梳理相关金融资产阶段划分预计变动情况和减值类资产拨备计提现状,对照新规要求优化拨备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过渡期安排,逐步优化拨备政策,使得拨备管理更好地适应预期信用损失法和风险分类新规要求。

  建立适应本行治理架构的风险分类管理体系。新规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架构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公司治理体系中董事会、高管层的责任。商业银行应对照《办法》要求,基于本行治理架构,建立健全科学可持续的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实时掌握和监测各类金融资产风险状况,并根据风险分类实际情况进行持续优化。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