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风波中,天然甜味剂会成为赢家吗?

阿斯巴甜风波中,天然甜味剂会成为赢家吗?
2023年07月05日 11:22 新京报

转自:贝壳财经

代糖阿斯巴甜被卷入“可能致癌”风波。近期有报道称,阿斯巴甜7月将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阿斯巴甜厂家处于观望状态。尽管业界人士认为,还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其“致癌”。但有机构认为,甜味剂的使用可能会向其他甜味剂转移,天然甜味剂或成赢家。

作为天然甜味剂的代表,赤藓糖醇近年因无糖气泡水的火热而颇受关注,但随之而来是企业跟风扩大产能,导致产量严重过剩。随着阿斯巴甜风波的发酵,赤藓糖醇能否再次迎来春天?

生产销售厂家在观望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人工合成甜味剂有糖精、阿斯巴甜、阿力甜等。天然甜味剂分为糖醇类、非糖类,糖醇类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等,非糖类包括甜菊糖苷、罗汉果糖等。

阿斯巴甜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人工甜味剂之一,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广泛用于无糖饮料、口香糖等产品中。根据市场机构尚普咨询信息,人工合成代糖占据68.5%的代糖市场份额,而阿斯巴甜在人工合成代糖市场份额达到36.2%。另有资料显示,当前阿斯巴甜全球产量为2.55万吨左右,中国阿斯巴甜年产量约为1.92万吨,是世界最大的阿斯巴甜生产国。

“天然甜味剂中,像甜菊糖苷、罗汉果糖甜度不高,阿斯巴甜的甜度最高,三者价格差不多,很多顾客选择购买阿斯巴甜。”江苏常州一家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企业告诉新京报记者。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发酵后,7月3日,多家阿斯巴甜生产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已看到该信息,正在关注舆论走向。

产品销售方面,上述常州企业称,销量目前没什么影响,都是固定客源,但已经有顾客开始询问可替代的其他甜味剂。另一家生产阿斯巴甜的江苏企业工作人员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公司订单没有影响,公司不排除以后可能会生产天然甜味剂。“行业都在观望,等着最后的结果,公司这边目前还没有任何生产上的调整。”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假如这次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对阿斯巴甜产业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吴太伟则表示,如果被列入,阿巴斯甜的竞品将会获得比以往更快的增长速率,阿巴斯甜的市场需求会逐渐萎缩,并走向没落。

天然甜味剂或受益

随着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发酵,甜味剂企业纷纷回应,以规避潜在风险。主营赤藓糖醇的三元生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中没有阿斯巴甜。金禾实业称,公司主要生产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甜味剂。保龄宝表示,产品不涉及阿斯巴甜。莱茵生物华康股份晨光生物也称,公司产品不涉及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产品。

同时,由于被认为可能成为阿斯巴甜的替代选择,涉及代糖业务的上市企业股价一度集体上涨。中信证券研报就提出,出于安全性考虑,预计下游厂商会加速三氯蔗糖等甜味剂对阿斯巴甜的替代。仅从甜度替代的角度,天然甜味剂不具备成本优势,但是具备“天然”属性以及一定“功能性”,随着人们对于甜味剂来源及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加强,天然甜味剂需求预计还将增长。

不过,沈萌认为,尽管天然甜味剂符合健康化大趋势,但体验效果还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取代其他代糖。“阿斯巴甜是否被列为可能致癌物,仍需要召开权威的会议公布结果,因此阿斯巴甜相关竞品在概念上产生新的热度。虽然阿斯巴甜‘致癌’的争议还会持续,但如果没有强制性措施,阿斯巴甜替代品的商业性市场需求变化或许不如预期。”

在吴太伟看来,2010年,天然甜味剂市场份额仅占8.16%,2020年,这一数字迅速增长至29.41%,这说明天然甜味剂是发展趋势,而此次风波或许会加速这一趋势。

赤藓糖醇能否再迎春天

近年来,随着无糖气泡水火爆,使用的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备受瞩目。据了解,赤藓糖醇作为天然活性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海藻、蘑菇、甜瓜、葡萄等。其特点是热量更低,甜味也比较柔和自然,被用作生产饮料、口香糖、巧克力等。

无糖气泡水的崛起,带动赤藓糖醇销售,使得相关生产商保龄宝、三元生物迎来业绩高光时刻。保龄宝2020年、2021年实现净利润两连增,2021年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304.28%。三元生物2021年实现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130.21%。

赤藓糖醇当时的盈利表现,吸引众多生产商纷纷扩大产能,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供大于求。根据市场机构观研天下统计,2021年,仅6家头部生产商可生产的赤藓糖醇总产能就达到44.5万吨/年,已是同年中国赤藓糖醇总消费量的20倍。

严重的供大于求,致使相关企业业绩大减。2022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业单项收入同比减少63.3%至5.7亿元,保龄宝糖醇类产品收入同比减少46.8%至3.6亿元。三元生物解释称,2022年代糖下游消费端需求放缓,而大量赤藓糖醇生产企业的新产能又投放市场,导致赤藓糖醇价格大幅下降,造成赤藓糖醇盈利能力减弱。

此次阿斯巴甜风波是否利好竞品赤藓糖醇?对此,沈萌并不看好,他认为,赤藓糖醇只是另一个甜味剂的选择,目前赤藓糖醇行业生产工艺接近成熟,竞争只会逐渐向规模和成本较低转移,大规模扩充的产能或许已经超过替代需求的增长。

对于赤藓糖醇的未来,相关企业仍有信心。7月3日,保龄宝发文称,随着非糖甜味剂的安全性连续引发争议,甜味剂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对于赤藓糖醇等甜味剂来说,或许将在食品低糖和无糖化的大潮中被更多使用。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
  • 07-07 精智达 688627 --
  • 07-06 埃科光电 688610 73.3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