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京城养老大调研”满月,调研数据是如何出炉的?

调查|“京城养老大调研”满月,调研数据是如何出炉的?
2023年07月05日 10:46 北京日报客户端

自6月5日,北京日报客户端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合作,推出第一期“京城养老大调研”以来,一个月间,读者踊跃填写问卷,调查员更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到约4500份有效问卷,完成《北京市居民养老情况专题调研报告》。数据背后,承载着人们对幸福晚年的殷殷期盼。

现场——

座谈:护理问题最能引发共鸣

“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养老”“每月接受多少钱用于就餐护理”……伴着窗外蝉鸣,在小汤山镇太阳城社区会议室里,7位老年居民代表和来自国家统计局昌平调查队的调查员们围坐一堂。一个个问题抛出,老人们争先恐后打开话匣。

太阳城社区,座谈老人们听取张平生(右二)的发言太阳城社区,座谈老人们听取张平生(右二)的发言

作为京城知名养老社区,毗邻北六环的太阳城社区目前实有人口2981人,60岁及以上1526人,老龄化程度51.2%。若以业主来看,1500多位业主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80%。参加座谈的老人思维和表达流畅清晰。但论及未来养老,这些“活力老人”们仍有不同程度的担忧。

最能引发共鸣的是护理问题。80岁的张平生近年来从昌平到燕郊,再到涿州、沧州甚至威海,考察了多家养老机构,都未能十分满意。“最怕护工对老人差劲,进了养老院有苦说不出,不敢说。”

张平生的发言令老人们纷纷点头,“我们最关注的是,等到哪天不能自理,失能失智了怎么办?”“是啊,我现在都有危机感,以后入住养老院,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来护理我……”

70岁的赵静珍称,大伙儿还是愿意居家养老,但从身边老人经历来看,可心的护工不好找。“聚到一块儿就攀比工资,一些护工进家,甚至电器都不会用,建议有靠谱的机构帮老人把把关。”

此外,遇到突发状况能否及时得到帮助,也被频频提及。对当下火热的呼叫系统,有老人称,应该考虑和社区医院进行联动,“不然就算子女发现了,什么时候能过来呀?”老住户崔燕华建议,在邻里间发展结对帮扶的模式。“远亲不如近邻,互相照应着都放心。”

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临近中午,大伙儿仍显得意犹未尽。有老人感慨,平时这些担忧不知跟谁说,在脑海里转一转就算了,能够畅所欲言,自己感觉受到了重视,也多了几分安心。

拦访:文体特色服务提升幸福感

“每个身影同阳光奔跑,我们挥洒汗水回眸微笑……”午后,调查员来到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推开老年活动室的门,几位阿姨正热火朝天地伴着音乐,练习柔力球动作。

霍家营社区,调查员(右一)对王跃霞(左一)的拦访,引起其他老人兴趣霍家营社区,调查员(右一)对王跃霞(左一)的拦访,引起其他老人兴趣

调查员佩戴好胸牌,上前随机询问一位阿姨是否可以接受访问,对方点点头来到角落。完成常规问卷后,由于是在活动期间遇到的访问对象,调查员侧重询问了老人关于文体服务方面的感受。

“社区提供了便利条件,没事就出来玩会儿呗!”被访老人王跃霞,今年65岁。以前总在家坐着,腰疼腿疼,自从参加了柔力球社团,每天活动一个多小时,身体越练越好。目前社团共有9位老人,活动时大伙儿聊聊家长里短,也是一种陪伴。

听到调查员与王跃霞的对话,其他几位老人也饶有兴致围上来,七嘴八舌补充着信息。“社区有阅览室,经常搞活动,兴趣小组很多,我还喜欢唱歌。”“70岁以上的老人,社区每年都给送生日蛋糕,还有免费的上门理发。”

调查员梁盛胜对老人进行拦访调查调查员梁盛胜对老人进行拦访调查

最令老人们安心的是,社区里有一支爱心车队,如果需要看病拿药,儿女离得远不方便接送,都可以联系社区。王跃霞称,自己目前还没有用到,但见过有别的邻居求助,打个电话,几分钟就有人开车来了。调查员详细记录下这些内容,社区的一些特色服务和应急措施,对老人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入户:期待增添社区托老业务

米色方桌、深灰色卡座,搭配着墙上几幅淡雅装饰画。在霍家营社区王继莲老人家,小客厅拾掇得简洁温馨。围坐在餐桌旁边,调查员温和耐心地询问着老人收入水平、吃得好不好、看病拿药是否方便……

调查员(左一)对王继莲(中)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员(左一)对王继莲(中)老人进行入户调查

“吃了玩,玩了吃,没有别的烦心事”,王继莲笑呵呵地说。老人身体尚可,日常主要靠57岁的儿媳崔兰芬照料。最令她满意的是社区开办的养老餐桌,每天一顿午饭,四菜一汤,超过70岁的老人只需花费15元。“再过几个月,等我满85岁就不收钱了,是我们老人的幸福桌!”

还希望有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对于这个问题,作为照料者的儿媳崔兰芬多番思考后,提了个建议,期待能够增添社区托老业务。虽说养老驿站设备齐全,老人吃完饭想歇会儿也行,但如果待上一天甚至过夜,目前还不能实现。“老人岁数越来越大,我们偶尔出去,希望有人临时照顾一下。”这也是有类似情况邻居们的期待,“现在儿女都挺孝顺,就怕冷不丁有事要离开,一时回不来特别着急。”

揭秘——

线上调研最方便,为啥还要面访?

考虑到线上填答问卷存在一定操作门槛,以及受访对象不可控等因素,调查员会积极拜访社区居委会,请他们进一步面向特定人群去推,对问卷有效性和回收度的提升都非常明显。此外,调查员还会直接给各年龄段的老人打电话,读问卷请他们作答,令样本量更加均衡。“关切到老人自身权益,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

除了线上手段,包括座谈、拦访、入户等在内的线下面访,也是调查工作不可或缺的途径。梁盛胜介绍,这几种方式相比,座谈获取信息效率高,缺点是人多,彼此发言时存在顾虑,对“不足”方面的信息提供较少。拦访相对自由,但受限于天气状况,周围有一些干扰等,老人静不下心来细想。入户则最令老人放松,且交谈不会被旁人听到,往往会吐露一些更为实际的问题,或更深层的需求。

面访时,调查员尤其需要询问技巧,让老人能够理解问题,以及注重问话的方式。例如对“临终关怀”等领域,一些老人会存在顾虑,直接问这个词不合适,会转为询问有无“医疗护理”等需求来侧面了解。

相比线上渠道来说,线下面访耗时耗力,得到的数据量占比又很少,其实并不对整体结论产生太大影响,为什么还要费劲去做呢?

“报告中需要增加一些合适的典型案例访谈,作为数据的补充和延伸。”梁盛胜解释,可能数据只显示有多少居民希望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案例访谈可以体现为什么要上门护理、需要什么样的护理等,让数据“有血有肉”,帮助理解。另外“智慧来自人民”,面访也可更多听取老人的心声、期待、办法、诉求,使报告更加丰富、覆盖内容更广。

延伸——

中年群体机构养老意愿高于父母辈

调研期间,调查员没有将非老年群体排除在外。相较父母辈,中年群体(40-59岁调研对象)的养老观念正在悄然转变。在被问及未来可能选择的养老模式时,中年群体居家或社区养老依然占据主导,比重近八成。但有2成左右(19.0%)的中年调研对象选择了机构养老,而此类群体的父母仅有2.9%为养老机构养老,表明机构养老受众逐渐扩大。

期盼养老机构能够提供温馨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分别有80.2%、62.1%、54.2%和51.2%的中年群体对身体定期检查、外出旅游、健康保健训练和养花种草感兴趣,表明未来养老发展方向应逐渐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养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
  • 07-07 精智达 688627 --
  • 07-06 埃科光电 688610 73.3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