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注入高质量发展“绿”动力

创新 注入高质量发展“绿”动力
2023年06月18日 06:55 贵阳日报

转自:贵州日报

碳汇线上购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碳汇线上购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梵净山风光。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梵净山风光。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丹青赤水,竹韵悠然。

在贵州,有一种“绿”来自赤水,有一种“海”被称作“竹海”。2022年,赤水市荣膺“中国竹都”称号,一棵竹带富了一座城。依托自身130余万亩和周边地区300余万亩竹资源优势,竹林已成为赤水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碳票”变“钞票”。2022年,全省首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正式发行,实现10万亩毛竹林碳汇价值的顺利转化,这是贵州以绿色制度创新引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真实写照。

过去一年来,贵州加快从“试验区”向“先行区”跨越,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的历史机遇,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多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其中13个方面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力”。

“护绿”有新措施

“绿色保险大大提高了我们企业的抵御环境污染风险能力,指导我们做好相关预防措施。”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处工作人员谢丽说。

她口中的绿色保险,指的是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从2020年起主动投保了该保险,投保后,由保险经纪人组织专家为企业提供“环保体检”,出具环保体检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发挥保险作为环境风险治理的“第三只眼”作用。

2017年以来,贵州省探索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改革,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纳入承保责任范围,建立“五个统一”的贵州模式,成功推动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立法工作。

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337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企业提供1.71亿元风险保障。全省1500余家环境高风险企业及危废企业接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宣导服务。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公共产品。天蓝、地绿、水清……今天的多彩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变化的背后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和法治保障。

赤水河作为云贵川三省界河,2018年底以来,跨越多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此流域开展试点,实现省与省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管控,为全国探索建立多省生态补偿机制积累经验;

同时,三省通过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强化共同法律责任,共同破解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难题;

今年3月1日起,《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首次从法规层面明确“生产环境保护”概念,为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多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加持下,近年来,赤水河水质优良率达100%,跨省国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各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

一条赤水河足以说明制度改革和法治保障在创新流域治理中的作用。创新引领,贵州省正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

如今,一个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实践”接连上演。

“扩绿”有新方法

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贵州,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超60%,石漠化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问题之一。

单靠政府一双手是不够的,如何撬动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科学推进石漠化治理的关键。

曾经的印江自治县洪灾频发,不合理的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印江自治县引入银丰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参与规划建设,推动当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引导群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成防护林,在山腰改种柑橘、柚子、桃子、樱桃等经果林,实施“培土增地”工程等,曾经的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山”。

从单纯为生态资源疗伤,到向社会资本抛出橄榄枝,贵州推动扩绿,创新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步履铿锵。

2015年,铜仁市对万山区原汞矿遗址遗迹和文物进行保护性整体连片开发,打造朱砂古镇旅游项目,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汞矿遗址被建成国家矿山公园,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向休闲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

2018年,贵州作为全国开展水土保持工程以奖代补试点之一,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创新以奖代补投融资方式,累计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大户等4类117家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今年2月,贵州省出台21条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向社会释放政策红利、共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

在政策鼓励下,全省各地正结合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矿山公园、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工业旅游、洞穴旅游等特色旅游发展。

“转化”有新路径

今年3月,剑河县人民检察院对一起滥伐林木公益诉讼案作出终结审查决定,违法行为人罗某松自愿认购20668.8元碳汇量,用于替代性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资源。

以碳汇补偿方式代替传统的违法处罚,这是贵州公益诉讼的一项新探索。

近年来,贵州省检察机关以林业碳汇试点为契机,创新性运用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用“碳汇+检察”,妥善解决贵州森林覆盖率高“无地可种树”、生态环境自然修复能力强“不需补种树”、环境侵权人修复能力弱“种树不专业”等导致的补植复绿难以落“地”问题。

截至目前,已有108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当事人自愿采取认购碳汇方式替代生态修复,认购碳汇量1.5万余吨,认购碳汇金额250万余元。

向改革创新要发展活力。2022年8月,安顺市建立全省首批企业“碳账户”,基于科学的核算办法,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足迹记录到该账户中,再根据企业近3年碳评估和碳排放强度情况,将企业“碳账户”标识为绿、蓝、黄、红四个等级,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给予绿色和蓝色企业贷款利率更大优惠。

“我们拿到了中国建设银行安顺分行的碳账户贷款4000万元,年化利率比较低,推动我们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需要大胆试、实践闯,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新路子”。

时光无声,山水为证,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创新之路漫漫。

贵州正从理论、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勇做全面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更好地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贵州省 日报 赤水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0 豪恩汽电 301488 --
  • 06-19 仁信新材 301395 26.68
  • 06-19 金杨股份 301210 57.88
  • 06-19 芯动联科 688582 26.74
  • 06-19 明阳电气 301291 38.1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