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遇见。阅读滋润着人的精神,思考孕育着人的智慧。我们在书的世界里,观识世界,博闻增识,正思修身。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值此“4•23”全民阅读日即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六位社科出版人为读者朋友们精心准备了12种好书,让我们一起沐浴在春满四月的书香里。
赵剑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中国历史研究院 主编
巩文 等撰稿
内容简介: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是一部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通过国宝级文物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大众读物。本书选取陶寺龙盘、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妇好墓绿松石象牙杯、发现“中国”的何尊、精工之巅邓仲牺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冠、一刊惊世的《湘江评论》十件国之瑰宝,分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风范、东方欲晓四个篇章,从不同侧面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专家学者们娓娓道来的叙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逐一呈现文物的发现、文物的内涵,以及文物所蕴含的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使中华文明更加立体地加以展示。
《飞地经济实践论 ———新时代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
产耀东 著
内容简介:
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课题,本书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详细介绍了深汕飞地的缘起、中国特色飞地经济的发展、中国飞地与国外飞地的不同、飞地发展的理论演变进程等内容,深刻剖析了合作区由三方共管到两方合作再到一方全面主导的利与弊,深入阐释了深汕飞地发展为什么采用将培育内生性创新动能与建立区域诱导增长极、产业梯度转移、要素禀赋互补相结合的组合式经济发展模式,科学论证了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的十六字实现路径,是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高度,系统研究飞地经济发展的专著,对飞地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魏长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林存光 主编
内容简介: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而深具重要启示意义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政治智慧。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所能昭示和带给我们的最为重要而有益的教诲就是,所谓国之大者,必在于其能文明以止、协和万邦;政之优者,必在于其能天下为公、持中贵和;治之善者,必在于其能法天合德、与民一体。对此,本书分十一个专题进行梳理和探讨、总结和论述,并运用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充分展示和呈现这些极具中国特色和思想魅力的政治智慧。
《绘画反对图像》
汪民安 著
内容简介:
当代艺术的材料、形式日趋多样化,这为艺术作品呈现和表达意义提供了多元的途径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尝试蕴含着深刻的反思,他们的作品不再聚焦于对个人娴熟技法的炫耀,而是更加关注时间、空间、人和物,更加关注它们之间的多重关系,更加关注艺术家自身的感觉的逻辑。本书以尚扬、陈丹青、刘小东、丁乙等当代著名艺术家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与思考,深刻揭示当代艺术内部的逻辑和张力。
王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地图学史》
J. B. 哈利,戴维·伍德沃德 主编
卜宪群 审译
内容简介:
《地图学史》中译本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结项成果,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这套丛书规模宏大,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三卷六分册共有近三千幅插图、5060页、16023个脚注,总共一千万字。该丛书覆盖范围广阔,在地理空间上,除了西方传统的古典世界地图学史外,该丛书涉及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地图学史,虽然书名中没有用“世界”一词,但这套丛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地图学史”。这套丛书除了古代地图及其地图学史之外,还非常关注地图与古人的世界观、地图与社会文化、艺术、宗教、历史进程、文本文献等众多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因此,丛书中充满了对于各个相关研究领域最新理论、方法和成果的介绍。
《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中国历史研究院 主编
张顺洪,郭子林,甄小东撰稿
内容简介:
《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是一部以中国学者视角观察世界历史,全面展现中国人世界历史观的大众读本,用简明易懂的文字阐述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脉络,阐明人类历史从相对孤立到紧密联系的演进,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势。本书基于充分、客观的史实,丰富、确凿的史料,力求科学呈现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过程、不同地区的相互联系、各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全面展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文明互学互鉴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真实揭示世界各国人民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陈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通论玄学》
王葆玹 著
内容简介:
本书较全面地研究了魏晋时代的玄学,对玄学的渊源、背景、流派、人物、经典系统、笺注形式、作品、论题、学说及历史分期加以探讨,对东晋以后的制度化玄学也详加考辨。书中新见颇多,如说明玄学潮流中何晏与王弼分别开启了两个支流,前者注重才性论,后者注重性情论。作者认为东晋以后玄学仍继续流行,包括玄学在内的官方四学的建置与李充整理四部图书的史事有密切的关联。对于玄学与道教的关系、玄学与正统论的关系、玄学与唐代三教的关系等,作者也分别作了新的解说。此书为王葆玹先生最后的玄学研究代表作。
《中外学者论新帝国主义》
程恩富,王中保 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主编,收录了以“新帝国主义”为主题的相关中文稿和译文共计21篇,其中由程恩富学部委员领衔撰写的中文稿《论新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和特性》1篇,其余20篇译文精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国际思想评论)》刊发的境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英文论文(19篇)和访谈(1篇)。这些境外学者论文集中讨论了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新帝国主义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征,深入分析和阐释了美国霸权、美元霸权、新全球资本主义、跨国资产阶级、绿色资本主义、极权资本主义、新自由资本主义、美国帝国意识、美国军国主义、特朗普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危机等问题。译文作者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捷克、希腊、巴西、新西兰等国,来源广泛,像迈克尔·赫德森、威廉·罗宾逊等都是资深学者。
李天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
《商代考古与甲骨学》
刘一曼 著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上编,商代考古的论文14篇,既从宏观上总结数十年来殷墟地区商代考古发掘的收获,也从微观上对殷墟发掘中发现的一些遗迹(如基址、墓葬、车马坑等)及遗物(如青铜礼器、兵器、刀等)进行具体的研究。下编,甲骨学与文字学的论文26篇,内容涉及甲骨的整治与占卜;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墟新出土的甲骨文的考释、研究;论述甲骨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并将二者结合来研究甲骨文的字义及卜辞中的相关内容,进而探讨商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对殷墟出土的陶文进行整理与研究;对中国文字起源问题进行探索。本书运用甲骨文与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商代考古与甲骨学中的问题,研究方法较科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线 在场 在地:新闻的未来》
彭增军 著
内容简介:
《新闻的未来》为作者获奖专著《新闻业的救赎》的姐妹篇。作为新闻专业性和公共性的信奉者、研究者和诉说者,作者在这部新著中,超越新闻业本身的救赎,深入讨论了媒介化和“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新闻作为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解析科技革命、社会现实和新闻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冲突,思考和把握新闻的未来脉络与前景。
全书围绕两大主题展开,即新闻的智商(原则与理论)和情商(形式与风格),话题包括新闻荒漠化的原因与后果、数字新闻乌托邦的幻灭、新闻的感性回归、智能新闻与公共性等。该书秉承作者一贯的“理性思考、感性表达”的学术理念和行文风格,前后兼及,中西并包,文笔隽永,潇洒自如,使坚硬的理论变得敏感和柔软,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深刻。
于伟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改变自己的物种:繁荣如何重塑人类生命》
埃德温·盖尔 著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人类对这个星球的改变对动植物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我们却极少关注这件事对人类这一物种自身的影响。
从250年前开始,饥饿与疾病就已不再持续威胁人类生命,这让我们脱离了自然选择的许多禁锢。人类在三代人的时间里所产生的物种性改变,比之前的1万年来的还要多。作者通过生物学、社会人类学等面向,分别从微观个体和宏观社会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实际上具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力,并揭示了它们之间深刻的关系,以及人类又将如何继续进化。
《深入文明史的中国思想史》
杨义 著
内容简介:
书写思想史,最需要创新的思想,而思想史植根于文学史、文化史、文明史。本书囊括了综合性的文明观照、先秦诸子发生学、历代思想文化的界碑式人物、思想文化向民间的位移、思想文化的边缘活力与外来挑战以及思想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性,中华文化的原创性,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丰沛性,中华民族文化景观的丰美性。提出思想文化的边缘活力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挑战,拓展了思想文化史的空间。展开了一个既有本体性、又有开放性的宏观视野,形成一种深入文明史的思想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