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为支持乡村振兴,近年来银行积极探索了多种方式。
3月2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共有131家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1500多亿元。其中,截至2022年末,乡村振兴票据承销前10名均为银行,其中4家承销规模超百亿元。
展望后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分析认为,乡村振兴票据迎来政策暖风。在中央一号文件影响下,乡村振兴专项债、乡村振兴票据发行量势必迎来增长,将有更多资金被引导至乡村振兴领域。
乡村振兴票据承销前10名均为银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共有131家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1500多亿元,发行金额占公司信用类乡村振兴债比重超七成,支持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乡村振兴票据以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为主要形式;发行利率多集中于3%至4%之间;发行主体信用评级以AAA、AA+居多。
票据承销的背后,少不了银行机构的支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乡村振兴票据承销前10名均为银行,其中4家承销规模超百亿元,分别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累计承销乡村振兴票据规模已超过200亿元。
助力乡村振兴票据发行,符合政策支持的方向。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于2月13日发布,其中提出了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专项债将成为乡村振兴资金来源之一。
大公国际方面认为,在此政策影响下,乡村振兴债募集资金将更多服务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农业科技和装备投入;四是乡村产业现代化;五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除此之外,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扩大乡村振兴票据发行规模,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等。
不过,中金公司研究部信用研究团队负责人、董事总经理许艳认为,目前,乡村振兴票据相关政策支持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尽快出台统一完整的乡村振兴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二是在发行审批阶段可加强对项目的审核,防范通过项目包装获取发行资格的行为,如类比绿色债券管理规定,引入第三方的项目认证机构等;三是在投资端可考虑加强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投资乡村振兴债券,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四是在债券后续监管方面,建议可加强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和信息披露,保证资金真实用到了相应的项目上,并持续跟踪资金使用的效率和产生的效果。
拓宽资金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支持乡村振兴,是银行机构近年来聚焦的重点领域。除承销乡村振兴票据外,银行还在探索通过更多途径将资金输送至田间地头。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高3.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22万亿元,同比多增1.65万亿元。
此外,银行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激活更多资金流向乡村。如2月14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了“中债-农行乡村振兴债券指数”。“中债-农行乡村振兴债券指数”聚焦乡村振兴主题资产配置,样本涵盖“三农”专项金融债和募集资金明确用于乡村振兴用途的各类债券。其筛选范围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包含政金债、商业银行债、公司债、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品种,覆盖较为全面,具有较强代表性。
业内人士认为,“中债-农行乡村振兴债券指数”有利于通过探索创设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等指数挂钩产品,扩大债券投资主体,从投资需求方面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乡村振兴领域。
责任编辑:李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