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保率、赔付率均出现两极分化 热度减退的惠民保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保率、赔付率均出现两极分化 热度减退的惠民保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03月15日 07:46 金融时报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以基本医保支付和个人支付为主,两者占比超九成。近几年,各地政府积极与险企合作促进惠民保加速落地,目前全国已有10%的人口参保,覆盖约1.4亿人。

  惠民保与基本医保相衔接,发挥了一定的补充支付作用,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商业保险覆盖率不足问题,也因此成了现象级的保险产品。不过,当参保热情逐渐退去,面临投保人数下降、续保人数脱落的情况,惠民保该怎样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市场发展将趋于平稳

  经过了2020年开始历时两年的爆发阶段后,惠民保已经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逐步转入规范发展阶段。2020年至2021年间,国务院和国家医保局陆续出台政策,明确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为惠民保发展奠定基础。2021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在依法合规、主体责任落实、行业规范制定等方面加强对惠民保的整体管控,各地也陆续出台文件予以支持,为惠民保的健康规范发展圈定了方向。

  相关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共推出263款惠民保产品,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年保费收入超过200亿元,参保人数创新高,成为参保规模最大的报销型商业健康险险种之一。预计到2025年,惠民保保费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

  惠民保保费规模上涨的原因之一是保费价格的持续上涨。据统计,2021年惠民保产品的平均保费是101元,比2020年的70元上涨了44%。2022年,惠民保均价已达到123元,其中100元以上产品占比达41%。具体操作上,部分项目通过设置“普通版”和“升级版”或根据年龄划分阶梯费率的方式提高平均保费。

  不过,与上涨保费相对应的,是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以特药保障为例,2022年,每款惠民保产品平均覆盖药品数量达28种,较2020年增加了8种。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三年,惠民保市场不会再像2021年一样出现井喷式发展,市场增长将趋向平稳。

  参保与赔付“两道坎儿”

  根据已公布参保人数的惠民保产品,结合各地参加医保人数测算,当前惠民保产品平均参保率大约为16.3%。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各城市惠民保参保率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加剧。

  “惠民保投保热潮逐渐消退,参保人感知低成为普遍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提到,绝大部分城市的惠民保项目中,参保率不足15%。相比2021年同期,2022年部分城市的参保率出现了高达10%~40%的大幅度下降。即使一些惠民保产品保持了较高的赔付率,仍有20%~30%的参保人脱落。

  与此同时,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省市的惠民保参保率却比较高,可以达到30%以上。2022年浙江“惠衢保”的参保率甚至已经超过70%。

  专家认为,参保率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在于下沉地区的保险观念不强,主观购买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由于下沉地区的推广渠道少,信息触达客户的难度加剧,从而导致整体的推广回报率较低。

  在参保人群上,惠民保对于年轻人、健康体吸引力较弱,参保人群结构有持续恶化的风险。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拉长,健康人群可能会因为支付的保费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而逐渐退出。保险机构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提高保费,随后次健康的人群也会逐渐退出,不断循环下去,最终可能导致业界所担心的“死亡螺旋”的产生。

  此外,全国各地的惠民保赔付率差异较大,有的地方赔付率不到50%甚至更低,有的在90%以上。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惠民保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地域性、高杠杆等特点,目前在赔付上可能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赔不出去,一个是赔穿底。

  “如果赔穿底,最终的结果是商业保险机构要慢慢退出,因为它不是公益机构。如果赔不出去,医保参保人不愿意参加,或者参保人都感受不到惠民保的好处,久而久之,参加惠民保的人数越来越少,形不成规模,自然地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无论哪种情况发展到极致,最终都逃不过失败的结局。”郑秉文称。

  强化顶层设计与产品创新

  调研显示,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产品保障范围、产品价格三个因素共同影响参保率。其中,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影响最大,政府指导力度越高,惠民保平均参保率越高。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和医保局对惠民保产品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和宣传,但力度十分有限,对于如何使用医保资源支持商业保险缺少经验。

  从政策层面,孙洁建议,明确地方医保局应参与支持惠民保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有三点方向:一是对惠民保的产品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确保产品与基本医保衔接并能为群众有效降低负担;二是在地方与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共同对惠民保进行指引和规范;三是确保商业化运作原则,遵循市场规律,保证产品的“保本微利”。

  “惠民保”实现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参保人群基数和降低参保人群的脱落率。惠民保参保人群调研显示,带病体人群呼吁惠民保升级产品,或针对细分病种的专属普惠保险创新产品,愿意接受以更高的保费换取更好的保障。可见,推进惠民保产品形态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参保率。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对记者表示,随着国民对于带病体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显著,惠民保应在基础款之上,开发针对不同类型既往症人群的升级款产品,以满足参保人群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比如,探索聚焦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病种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设计更具专病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防止癌症复发、重疾并发症作为保障的突破口。”朱同玉说,在保费设计上,预留一定风险空间,保证产品的可赔付可持续;在风控方面,根据项目的控费水平和风险承担能力,在免赔额和报销范围等方面设置差异化的方案。

  孙洁建议,实行基于DRG/DIP按病组支付的惠民保产品形态。对年轻人、健康体关注度高的疾病如运动损伤的手术、不孕不育等,提高赔付额度,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医保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7 苏能股份 600925 6.18
  • 03-17 海通发展 603162 37.25
  • 03-17 未来电器 301386 --
  • 03-16 联合水务 603291 5.86
  • 03-15 东和新材 839792 8.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