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青记
毫无疑问,青岛这一周的关键词是开放。
2月16日至17日,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在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同样在这两天,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烟台、青岛开展调研,了解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其中,在青岛,王文涛走访了海克斯康、埃地沃兹、阿法拉伐等三家外资企业。
这三家外资企业都是典型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是青岛急需招引的健康外资力量。
再往前,2月15日下午,山东省长周乃翔到上合示范区调研,提出要谋划、招引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
作为中国重要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坐拥多个重要开放平台,但实际上青岛近年来的外资使用情况并不突出,2022年还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
根据山东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实际使用外资55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0.60%,企业家数693家,同比下滑-23.68%。
![](http://n.sinaimg.cn/sinakd20230220s/588/w700h688/20230220/85cd-dd755e6b2eefb35f6dc72b1e684cee4f.png)
要知道,青岛已经连续四年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对比来看,根据202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城市排行来看,苏州、青岛和天津分列第九到第十一位。而苏州和天津都在2022年保持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
苏州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73亿美元、增长35%。其中,苏州与德资企业合作已经走过了30年,目前,全市共有德资企业660多家、实际使用德资接近30亿美元,在中国的制造业德资企业有十分之一在苏州。
排在青岛后面的天津,2022年1至10月,实际使用外资57.7亿美元,已经超过了青岛全年,同比增长20%,在2021年高基数的前提下依然增势显著。
根据公开报道来看,各地都在深入招引制造业外资大项目。
比如,2023年1月12日,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总投资超10亿美元,计划明年首期启用。
同样在1月,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在上海正式启动运营,全面支持电源、储能等关键技术产品的全球研发。
综合来看,青岛吸引外资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过于依赖港资,制造业占比少。
反而是自身临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和德国的渊源优势,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在青岛现在强调发力实体经济之下,需要充分挖掘日韩、德国等着外资渠道。
二是去年疫情期间,青岛商务部门主动外出招引交流的意识和工作方式方法都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2023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强调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王文涛在烟台、青岛调研时表示,“欢迎各国投资者继续扩大对华投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拓展业务领域,共同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韧性,并获得自身更大发展。”
对于青岛来说,如何充分利用上合示范区、自贸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在日韩、德国等制造业密集的外资领域实现制造业外资大项目落地,既是担起重任、落实中央政策,也是衡量青岛2023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更大力度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产业新闻1、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举行
2月16日至17日,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在16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贺信提到,“中国愿同中亚国家共享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和先进技术,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携手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在17日举行的“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能源合作分论坛上,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一山东省统一能源现货交易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整合山东省内各类油气资源,健全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生态,助力上合示范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深度推动中亚五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
在国际农业合作分论坛上,上合农业产业发展联盟正式启动,将整合国内外农业产业资源,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为开展国际农业合作建构基本框架。
在工业互联网分论坛上,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新疆机场集团、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青岛—新疆“双枢纽”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上合—东西航空枢纽,积极推动东西航空枢纽客货发展。2、青岛25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2770亿元
2月14日上午,山东举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青岛市在上合示范区尼德科全球电器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现场设立分会场。10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1137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6亿元。青岛市纳入全省集中开工的项目有77个,总投资9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9亿元。
在全省会议结束后,青岛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接续召开,181个重大项目(已剔重省77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
以尼德科全球电器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为例,该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实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明年6月整体竣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压缩机1000万台、电机1000万台、控制板1600万台,将建成全球最先进、亚洲产能最大的直流电机压缩机生产制造及研发基地。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6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3、2022年四季度青岛“摘星夺旗”成绩公布
2月14日,青岛公布了2022年四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重点工作“摘星夺旗”考核结果。
黄岛区和胶州市综合成绩排名前二,夺得“真抓实干、勇当排头”红旗。自2022年一季度青岛对十区市进行“摘星夺旗”考核以来,黄岛区、胶州市已连续四个季度夺下红旗。
![](http://n.sinaimg.cn/sinakd20230220s/397/w700h497/20230220/5151-2820462e679155f907f55d5af1fd9961.jpg)
崂山区综合成绩排名第三,在经济运行与城市更新建设板块表现也位列前茅。
跟三季度相比,即墨、城阳的排名均呈现上升趋势,各前进了一个位次。
具体到单项板块看,在经济运行板块,前三分别是黄岛区、崂山区、胶州市;项目签约落地板块,前三是黄岛区、胶州市、城阳区;城市更新建设板块,前三是黄岛区、崂山区、胶州市。4、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
2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共建协议签署暨揭牌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仪式上,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框架协议,“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揭牌,“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标志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在中国正式落地,步入实质化运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步入新阶段。5、青岛连续三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10强。
2月15日,国家创新型城市监测评价报告发布与专家咨询会在京举行,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青岛在2022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十位,这是青岛连续三年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进入十强。
根据此次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武汉、西安、苏州、长沙、合肥和青岛。6、青岛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公布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公布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61个案例作为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青岛2个项目入选,为数金公共服务(青岛)有限公司“‘长数链’区块链服务平台”、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卡奥斯天链区块链平台”。区市新闻1、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青岛高新区升至第13位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公布,青岛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13位,较上年度第16位上升3个位次,两年累计提升7个位次。其中,一级指标“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单项排名第12位。
据悉,科技部火炬中心基于2021年度169家国家高新区火炬统计调查数据、工作总结、评价调查问卷和2022年度相关事实依据,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显示,青岛高新区在企业创新成果产出效率、企业孵化水平、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方面表现突出。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锚定“高”和“新”的发展定位,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出台硬核政策、搭建智慧平台、提升园区服务等多项举措,打造全新的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青岛模式,助力推动青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青岛高新区已经提出“奋战五年,重回前十”的总目标。2、崂山区政府与河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2月15日上午,崂山区政府与河钢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区行政大厦举行。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大河金属新材料总部项目落户崂山区,打造钢铁板材深加工等领域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示范平台企业,推动崂山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链式集群发展。3、总投资324亿元,城阳区28个项目集中开工。
2月14日上午,青岛市城阳区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京东智能制造项目现场举行,28个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324亿元。
以此次开工的京东智能制造项目为例,该项目是由京东集团打造的综合产业园项目,整体占地164亩,规划总建设面积约20万平米。其中,62亩工业用地计划打造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引入京东供应链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瞄准细分领域冠军、潜力股,从京东生态产业链上选取高市场潜力消费品制造业企业集中落地;102亩物流用地计划打造京东智能电商产业园,并引入京东商贸物流与结算中心,将大力推广运用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分拨、大数据算法等,成立应急-消费一体化流通中心。4、青岛高新区近百个项目入驻载体、集中开工。
2月14日上午,青岛高新区2023年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议暨产业载体项目集中入驻活动举行,80余个重点项目集中入驻产业载体,6个产业项目和6个城市配套项目开工建设。
本次集中入驻的80余个项目,涉及医疗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产业领域,将推动产业载体进一步释放活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开工的6个产业项目,包括海尔大健康(盈康一生)医疗器械数智产业园项目,是继“海尔生物医疗新兴产业园”“海尔生物安全科创园”后海尔在高新区又一重大战略布局。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主要生产伽马刀、肿瘤热疗机等高端医疗器械,全面建成后,将成为脑科学产学研用一体化中心,会成为医疗器械CDMO数智生态产业园,成为ICU和急诊场景接近方案创新高地,助力高质量发展。5、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有新进展,预计2027年交付。
位于南京路1号的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已经进入施工难度较大的基坑支护施工阶段,该项目建设投资32.6亿元,总建筑面积11.87万平方米,预计2027年交付使用。
该项目由著名的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打造,规划地下5层、地上约45层,建成后将达到绿色三星建筑标准。据悉,项目建成后,将按照市南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配合区产业招引政策,打造成集金融业、航运商贸业、现代服务业、时尚产业等多种业态融合的高端产业园。
此外,其商务办公部分将完全由市南区国有投资平台——海诺公司持有。6、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3栋总部大楼封顶,将于明年9月首批次竣工交付
位于市北区的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项目4号楼、5号楼、6号楼3栋总部大楼近日封顶,目前正在开展砌筑工程及二次结构施工。3号楼将于5月份封顶,2号楼将于6月份封顶,1号楼将于7月份封顶,启动区内人工智能大厦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占地面积约296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7.5亿元,规划建设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大厦、产业孵化中心、人工智能企业总部、水上运动中心、高端政务商务酒店等设施。项目计划2024年9月首批次竣工交付,建成后将形成面积达8万平方米以上的产业园区。7、青岛美锦氢能科技园多栋建筑主体封顶,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
近日,青岛美锦氢能科技园多栋建筑主体封顶,这座氢能产业科普的主要阵地已现雏形。其中,联合厂房于2021年开工,2022年9月完成主体封顶,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青岛美锦氢能科技园项目是西海岸新区引进的省、市重点项目,项目围绕氢能产学研一体化打造科技园,总投资30亿元,建成达产后可生产新能源(含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客车、卡车、专用车、特种车辆等多种车型,正常运营年份可实现收入超60亿元、税收2亿元。
青岛美锦氢能科技园以“一园多中心”思路规划,包括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中心、科创孵化中心“三大中心”。2021年1月,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在西海岸新区投产,青岛首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行线正式开通。8、城阳西部将新增一座万达广场,计划2025年开业
2月15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副主任毕建国在做客《行风在线》栏目时介绍,位于城阳西部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计划新建一座万达广场,以满足周边群众购物的需求。据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纪锋介绍,该万达广场位于棘洪滩街道海西社区,属于地铁9号线TOD的一部分,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2025年开业。
2月14日,海信内部发文宣布:林澜博士辞去海信集团董事长职务,集团总裁贾少谦接任。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70后的于芝涛出任常务副总裁。至此,海信核心高管团队顺利跨入“70后”。
据悉,林澜退休后,仍将以高级顾问的身份,在国际市场发挥重要作用。2、华通集团华通智研院与萨纳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14日,华通智研院与萨纳斯智能科技股权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双方将通过股权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各自在技术能力、数据资源、项目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字经济方向积极开展多维合作。
萨纳斯是市南区自主培育的科技型企业,业务布局国内29个省市以及海外7个国家,是国内领先的大数据综合管控服务商。据介绍,萨纳斯与华通智能研究院板块的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的发展诉求,以最大化发挥各自资源价值为目标,经过多维考量后进行的最佳实践。3、极视角入选福布斯中国2022独角兽名单。
近日,福布斯中国发布了新年首份观察,披露了74家2022年中国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极视角正式跻身“独角兽”企业名单,成为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群体。
极视角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开创了国内首家AI视觉算法商城。基于算法商城1200+成熟的AI视觉算法,极视角深入到各行业场景,覆盖城管、交通、园区、地产、零售、能源、制造业、工业等,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典型的解决方案,帮助各行业客户完成智能化转型升级。4、可川科技拟在青岛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新型材料研发。
可川科技近日发布公告,拟2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可川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青岛) 有限公司。子公司将围绕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开展相关新型材料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于2022年10月登陆上交所主板,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光学薄膜器件及汽车动力电池绝缘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和销售,专业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品牌、大型光电科技企业和汽车电池厂商提供各类功能性器件的生产和相关服务。5、百洋医药发行可转债顺利过会。
2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对百洋医药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进行了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百洋医药本次发行可转债的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百洋医药此次拟发债募资不超过8.6亿元,投向百洋品牌运营中心建设项目、百洋云化系统升级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百洋医药表示,上述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