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俞燕
原本今年12月才到达63岁退休年龄,罗熹提前10个月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月17日16:12时,“人民保险”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601319.SH,1339.HK)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中组部相关人士宣布:免去罗熹的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职务。
每周五的重磅时刻,就这样到来了。
当天坊间便有传闻—下午会有大新闻,大新闻就这样靴子落地了。
两周前,中国人保刚刚经历了近年来最大的一轮舆论危情。2月5日和6日,其旗下的人保寿险和人保财险分别曝出“学金句”和“禁酒令”事件,经网络迅速发酵后,引起民声沸沸。尤其是“学金句”,被一些媒体和网友痛批为“媚权”文化和个人崇拜。
两周之后,罗熹突然被免职。虽然官方并没有披露罗熹被免的原因,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该舆情风波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金句事件看似八卦,其实可以反映出一些党性作风问题。
当然,是否因为“学金句”还是因为别的原因,目前不得而知。
罗熹是横跨银、保,金融机构与实业公司的复合型高管。在其36年的金融生涯中(含华润集团期间),经历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 601288.SH,1288.HK)、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601398.SH,1398.HK)、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平”, 0966.HK)和中国人保等五家金融机构,从秘书、处长、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大员,一步步坐上副部级国有险企掌门的位置,可谓资历丰富。
在众金融机构高管中,罗熹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之人,学习能力很强,但为人强势,在其任职的几家金融机构,皆以严苛著称,颇引争议。
尤其是在中国人保期间,在其上任后发起的改革,系统对此反映强烈,尤其引发基层员工诸多不满,甚至将这种不满上升到对他本人的吐槽。这在金融领域颇为罕见。
公布罗熹被免职的公告,仅有短短五行字。发布几小时后,便获得逾2000点赞和近10万+流量,几乎创下了该官微的纪录,亦反映出市场对该消息的态度。
世事一场大梦。
金句风波
元宵节一过,重新回到常规工作轨道上的搬砖打工人,节后综合征很快被两条八卦新闻消解了。
一条来自中国人保旗下子公司人保寿险,其在内部下发的要求全员学习、背诵董事长金句集锦的文件,被一家自媒体曝于网络。
次日,中国人保旗下另一家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财险”,2328.HK),其在内部发布的一则全员禁酒令通知,也同样流传到网络上。
从网络上po出的文件图片来看,两份文件发布于1月30日同一天,但相隔一日分别曝出,各自发酵成为热点话题,甚至上了热搜。一时间,中国人保勇夺2023年度保险业话题王。
两则舆情看似颇为八卦,却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和话题走向。
虽然禁酒令一出,引得一波白酒板块股价下跌,不过在一些理性的网友看来,禁酒令只是响应相关号召,虽然把即往的相关禁酒令延伸到工作日的下班时间,对员工八小时之外自由有所束缚,倒也不算特别出格。
至于学金句事件,则被诸网友认为是谄媚领导之举,有搞个人崇拜的倾向。一些媒体和网友认为,这反映出党性作风问题。其后有多家官媒乃至一些官方机构跟进,亦显示出对该事件的重视。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人保寿险学习并考试的罗氏金句,主要来自他在2022年11月人保寿险举办的2023年“首季峰”启动会暨“暖心岁悦”康养品牌发布会上的讲话。说是金句,其实无非是对中国人保“卓越保险战略”要点的总结或重申,并没有多少闪烁着别样智慧的奇句。
大概因为含“金”量并没有多高,当罗熹去基层视察时,当地一些分支机构负责人便记不住、答不出,被问到卡壳。
据说,罗熹为此大怒,便要求全集团组织学习并考试这些金句集锦。
客观来说,罗熹此举并不特别奇突。如同诸网友吐槽披露的那样,在很多行业和企业,要求背诵高管金句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罗熹个人角度来说,或许也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据熟悉罗熹的人士透露,罗熹精力极其旺盛,记忆力强悍,数据信手拈来。给他汇报工作时,他会系统性地问一堆问题,如同新闻稿得说明白5W1H那样。如果提前不做好功课,就常被问到哑口无言。
据说,很多人向他汇报工作时,“会紧张得发抖”。
在罗熹的行为逻辑里,做不好功课,那就要下功夫记住,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固然,让员工尤其是相关分支机构负责人了解、熟悉本公司的战略、经营思路,牢记 于心、付诸于行,本身并不过分。但是把公司战略、经营方针归于一人之功、强化一己之力,则变了味。
因此,在诸网友和媒体看来,这件事看似很小,体现的却是党性作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深层次的问题,说明企业文化已经污染。
更有网友吐槽:
背诵董事长“金句”,就能出业绩、出生产力吗?
改革三年大考
金句事件背后,行外人看的是八卦的热闹,对于保险人尤其是中国人保员工来说,看到的却是从业的辛酸。
2020年罗熹在上任之初,便喊出人保要“重回行业C位、跃居全球一流”。两场风波的两个主角——人保寿险和人保财险,分别肩负着“湘江突围”和“三湾改编”的改革重任。
据了解,所谓“湘江突围”,核心是坚持大个险战略,发挥银保、团险和电网销的多渠道互补优势,用活“四险套”,从而实现市场化体制机制和探索先进业务模式。
“三湾改编” 则包括“5+5”,即5项体制变革和5项配套机制变革:
5项体制变革:重塑组织架构;围绕新架构,打造专业运营体系;聚焦以客户为中心,重建作业规范;聚焦赋能减损,建设五大生态配置;改造IT架构,推进数字化转型,支撑组织和运营变革。
5项配套机制变革:机构设置、资源配置、业绩考核、风险管理、干部用工管理。
人保改革正值大疫三年,难度可想而知。
怀揣重回行业C位雄心的中国人保,2022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六千亿元,创下了历史最好盈利业绩。
分拆业务板块来看,中国人保看起来还不错的业绩背后,财、寿各有参差。
求全员背掌门“金句” 集锦的人保寿险,在改革定调的2020年,是中国人保主要业务板块中保费收入出现下降的唯一一家。而在改革实施的三年间,和它的寿险同行们一样,在疫情围困之下承受着转型阵痛和压力,尤其是2022年。
最新出炉的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人身险公司的保费增速为2.78%,比2021年的5.01%锐减了2.23个百分点。其中,人保寿险保费收入负增长4.3%。
按照“湘江突围”的改革初衷,是要摆脱长期以来传统的扩张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减少中短存续期、趸交业务。但是在内外困局之下,包括人保寿险的诸寿险公司,还是重回靠银保业务保规模的老路上来。
诸分析报告指出,2022年寿险业受制于行业供需错配导致新单承压,同时以理财险为主的产品结构价值率显著低于重疾险,预计新业务价值仍深度承压。
至于人保财险,受疫情管控而车辆出行较少、从而赔付减少的影响,加之经营效能的改善,2022年保费收入保持了同比8.3%的较高增速,其中车险保费同比增长6.22%。
不过,从2022年12月来看,人保财险全年首次出现单月保费同比增速由正转负的情况,其中主要受累于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负增长15.09%。
对于人保财险2023年的情况,诸分析师报告表示乐观,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汽车供给和需求有望持续恢复,加之新一轮车险改革后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人保财险作为财险业老大的车险定价将与客户风险水平更加匹配,其马太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
在罗熹牵头的改革中,还有一个重任是数字化转型。其实这是中国人保三任掌门共同的心愿。在“1+7”战略框架之中,七大关键支撑之一便是建立数字化支撑的发展基础。
罗熹上任后,调研首站便摸底中国人保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提出科技是人保发展的基本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信息化是人保制胜未来的关键。
2021年1月,中国人保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发布人保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和“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提出人保信息化建设的架构蓝图和总体目标,要把科技作为人保发展的基本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1年1月,中国人保还筹建全资子公司人保金融科技公司(现名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人保科技”), 定位于为人保集团内成员公司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与其他保险集团相比,中国人保实现数字化转型,最关键的是要能实现业务板块之间的数字资源的与整合,尤其是与人保财险之间的贯通。据了解,目前这一步尚未完成。
罗熹上任后,便将前任推行的“3411工程”推翻重造。如今,罗熹卸任后,中国人保的改革将如何收尾呢?
银、保跨界人生
今年既将年满63岁的罗熹,原本已走到了职业的末端。如果按正常的退休期限,要在2023年年底,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
罗熹生于1960年12月,和他的同龄人一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的激荡岁月,在江西省上高县蒙山林场当了一年知青。
1978年10月,罗熹也走上了靠知识改变命运之路,考入江西银行学校信贷专业,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当了四年老师。
五年后,罗熹又一次通过知识进一步改变命运。1985年9月考入金融家的摇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货币银行学专业。他不仅告别江西故乡还到京城,还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在毕业后顺利进入金融领域。
1987年12月,27岁的罗熹走进农行大门,当了一位领导的秘书,这位领导后来进入保险业,这大概是罗熹与保险业最早的渊源。
在罗熹的多段金融履历中,农行是他待得最久的一家,可以说是老农行人出身在。1992年8月,他调任农行国际业务部当副处长,后来又升为处长。
两年后,罗熹南下出任农行海南分行行长助理,两年后升任分行副行长、党组成员。随后又调至福建分行任副行长、党组成员。
1998年2月,已在两省历练过的罗熹重新回到总行,先后在资产保全部总经理、资产风险监管部总、国际业务部等部门任总经理。
2002年1月,42岁的罗熹升任农行行长助理,首次进入总部领导层,并在两年后进一步升任农行副行长、党委委员,与彼时的农行党委书记、行长杨明生共事。
2009年1月,罗熹获选农行执行董事,此时的农行掌门,是后来成为原保监会第二任掌门项氏。
彼时三人大概都不会预想到,多年之后都会成为保险人。
2009年12月,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罗熹,自进入金融业以来首次跳槽——去了隔壁的宇宙行,任党委委员、副行长。四年后(2013年6月),同样在工行获选为执行董事。
2013年11月,罗熹不仅跳槽了,而且跨界了,来到保险业,出任中国信保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彼时,罗熹来到保险业非常低调,加之中国信保属于政策性保险的性质,和商业保险公司鲜有交集,因此市场上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位中国信保的新总裁。
罗熹在中国信保的时间并不长,2016年1月又一次跳槽了,而且这一次出圈来到实业界,出任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又过了两年(2018年9月4日),罗熹重返保险业,接替王滨出任中国太平新掌门。
整整两年后(2020年9月8日),即将60岁的罗熹,职业生涯又一次发生变化,执掌中国人保。
与老一辈金融高管一样,罗熹也亲历了金融业30多年来的巨变,个人的命运亦在时代浪潮中浮沉。
罗熹初来中国人保之时,业界对其改革寄予厚望,据说他本人亦对改变人保沉疴颇有雄心,对业界说他都60岁了还能能干什么颇不服气,声称他比30多的人还潮、精力还旺。
因此,刚刚上任,罗熹就四处调研,很快便拿出改革方案。
不过,罗熹改革之初,先改革的却是公司logo、简称,甚至连沿用至今的司庆日也改了,颇受人保老员工们的吐槽。
随后罗熹推出的“三定”方案,从集团到子公司乃至分支机构大刀阔斧进行人事调整,提出要多从基层人员中选拔年轻人,重点配备一线干部,加强对年轻员工专业能力培养。
在干部调整和任命中,罗熹颇具铁面精神,清除了一些裙带关系,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上任。不过,在调整过程中,亦因其有时过于强势,在业界和系统内引起了一些非议。
此外,对上班时间的变相延长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上,亦引起诸多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不满。有员工吐槽,如果自己的员工都没感到温暖,哪有多余的光去温暖客户?
不知罗熹本人会如何总结自己的三年人保岁月?
人生在世,是非成败,得失难量。无愧于心,便足矣。
【罗熹简介】
1960年12月出生,江西上高人。1980年9月,毕业于江西银行学校(现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信贷专业。1987 年 12 月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货币银行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77年8月,在江西省上高县蒙山林场当知青。
1980年9月,任江西银行学校教研室教师。
1987年12月,任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秘书、副处级秘书。
1992年8月,历任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副处长、处长。
1994年4月,任农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助理(兼任中国农业银行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
1996年2月,任农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长、党组成员。
1996年5月,任农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党组成员。
1998年2月,任农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兼任南方证券和长城信托投资公司董事。
1999年3月,任农行资产风险监管部总经理。
1999年10月,农行任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兼任香港农银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年1月,任农行行长助理兼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2004年1月,任农行行长助理。
2004年3月,任农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2009年1月,任农行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行长。
2009年12月,任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任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股份公司董事长)。
2013年6月,任工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股份公司董事长)。
2013年11月,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16年1月起,接替退休的乔世波,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2018年9月4日,接替王滨出任中国太平集团董事长,曾兼任中国太平保险控 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年9月8日,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
2020年12月,任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兼任人保财险董事长。
2021年7月,兼任人保资产董事长。
2022年11月21日,兼任人保寿险董事长。
2023年2月17日,被免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
图片:网络
(本文作者介绍:“喻观财经”创始人、资深财经媒体人。长期观察和研究金融领域。)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