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围绕主线紧盯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奏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春之歌”

我省围绕主线紧盯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奏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春之歌”
2023年02月19日 10:57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转自: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2022年

我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摆在压倒性位置抓紧抓实

全省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5.9%

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5年过渡期已经时间过半,进入爬坡上坎、加力提速阶段。2月17日,云南省乡村振兴局长会议指出,这可能是最难最苦的阶段,全省上下必须更加警醒、更加紧张、更加用力,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

今年,我省乡村振兴工作将按照坚持“一条主线”,紧盯“两个目标”,瞄准“三个工作对象”,用好“四支力量”,健全“五项机制”,抓住“六个重点”的“123456”总体思路开展。

按照乡村振兴蓝图,云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开年奏响了“春之歌”。

抓实动态监测

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2年,我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责任、第一任务、第一位工作,成效显著。

昭通市作为我省重点帮扶县数量最多的州(市),坚持脱贫攻坚期行之有效的领导指挥体系、责任落实体系,在抓实动态监测帮扶方面,做实守牢底线文章,重点做到了“四个必须”:必须常态化抓实监测预警;必须有力有效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水平;必须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必须着力开发式帮扶,做到不让一户农村家庭返贫致贫。

双柏县围绕守底线目标任务,着力在建机制、抓队伍、常调度、精研判、快响应、实帮扶6个方面下功夫,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然而,云南的脱贫县数量、重点帮扶县数量和脱贫人口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

如何帮扶脱贫群众生活再上一层楼?今年,我省将根据地区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2023年收入监测线。

强化日常动态监测,将着重在“早、简、准、实”上下功夫。“早”是要持续强化线上、线下双向协同监测体系,发挥村组干部、驻村队员和网格员的重要作用,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用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简”是要优化程序,便于申请,利于操作,确保从发现到识别不超过15天。“准”是要压实责任,提高一手工作质量,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做到情况摸准、识别精准、措施定准;“实”是要压实行业部门责任,落实帮扶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

继续做好农村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工作,持续提升工作质量和实效。抓牢控辍保学,推动25所部属高校、上海市和省内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县乡村“组团帮扶”。医疗保障方面落实应保尽保。继续完成不低于10万户农村危房(农房抗震)改造。重点关注46.6万名依靠水窖供水和57.5万名依靠水窖辅助供水群众,通过农村供水保障3年行动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注重加强饮水工程后期管护。

围绕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2022年,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147元,增长15.9%。但也要看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过去几年,全省各地已经在产业振兴方面探索出一些新路径。

罗平县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富乐镇必米村依托历史文化底蕴,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村,200余名在外干部回村共谋发展;九龙街道小洲子香水睡莲产业当年建设当年创收,仅国庆期间创收就达50万元;大水井乡棠梨凹村、杨家寨村春节期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余万元;旧屋基乡羊洞脚村回乡创业青年陈小文,带动群众种植丑柑、开设农家乐、办精品民宿,户均实现分红3000元……

和罗平县一样,坚持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融合推进,外引智囊、内培能人,用企业理念经营乡村,唤醒“沉睡资源”,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已成为我省各地普遍的实践路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按照“123456”内容要求,2023年,我省将在产业就业中两手发力,促进持续增收。明确将产业就业作为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根本措施,确保实现增收15%以上的目标。

产业上,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中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不低于60%、52%的比例投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努力扩大“富民贷”试点覆盖范围。加强市场主体培育,补上产业发展短板,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就业上,要稳定就业规模、增加就业时长、提高劳动技能、优化就业结构、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稳住政策性就业。通过以上6项就业增收措施,实现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8%以上。

强化保障措施

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投入、人才、机制体制保障等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我省通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让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普洱市统筹部门抓协同、统筹项目抓建设、统筹人才抓服务,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一家一户引入全产业链,实现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就业、资产盘活协同推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永胜县始终贯彻“外部用情帮,自己努力干”的理念,充分用好财政部、上海市杨浦区等优势资源,引来大项目,培育新理念,输出劳动力,外销土特产,相互融合、携手发展,书写了有云南特色的“山海情”。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盘活“三块地”,打造“微菜园”,组建“红色物业”等做法,既促进了搬迁群众增收,又助推了搬迁群众融入,还绿化美化了居住环境,为搬迁群众留住了乡愁。

2023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至少实现后续扶持资金翻一番,达到20亿元以上。持续监测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开展就业产业帮扶专项行动,推动55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90%以上,确保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1人以上稳定就业。积极推进闲置资产集约化利用,盘活搬迁群众的“三块地”(宅基地、承包地、山林地),力争机制上今年取得大的突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入等工作措施,着力健全社区治理体系,促进安置区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

我省还将认真落实“一县一方案”,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重点县倾斜支持,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推动重点县加快发展,不断缩小差距;强化示范引领,稳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用好帮扶力量,深化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帮扶;强化项目资金资产管理,提升资金效益;严格考核评估,层层压实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我省广大干部群众锐意奋发,在云岭大地用心用情绘就乡村振兴、农强国富的壮美画卷。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秦建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2 四川黄金 001337 --
  • 02-21 一彬科技 001278 --
  • 02-20 华人健康 301408 16.24
  • 02-20 纳睿雷达 688522 46.68
  • 02-20 金海通 603061 58.5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