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 高志民
在“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上,与会专家表示,煤电转型是必然趋势,但要进一步把握转型节奏,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煤电转型路径。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卫斌认为,203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无法满足全社会用电量增量,还需要火电提供部分增量。在研究火电的发展路径时,要从电力电量平衡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重视火电与风光的协调,另一方面考虑区域间的协同。
电力从业者陈愚表示,预计“十四五”用电负荷增长超4亿千瓦,煤电之外的电源,新增顶峰能力不足2亿千瓦,其余缺口需要煤电补足。因此短期内,在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形成跨季节调节能力之前,不能完全退出煤电。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市场研究所所长董军分享了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合作的《双碳背景下煤电转型影响因素及配套市场机制建设研究》的一些成果。董军表示,煤电转型是必然趋势,但要进一步把握转型节奏,慎重选择转型路径,转型过快会影响能源安全,转型过慢又会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
“我国煤电机组体量大,改造和退出任务艰巨,需要考虑转型过程中的资产搁浅和资金支持问题。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电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各地不能同时达到一个阶段,因此煤电的定位和转型路径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煤电转型路径。”董军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