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昌平线南延站名掌故

地铁昌平线南延站名掌故
2022年12月31日 15:35 北京晚报

  ▌户力平

  北京地铁昌平线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北部昌平的交通干线,其南延线路一期北起清河站,南至蓟门桥,沿线每一座车站的命名,多有鲜为人知的历史。

昌平线南延一期线路示意图昌平线南延一期线路示意图

  朱房北站

  因明代设“猪房”得名

  朱房地处清河镇西北部,小营西路南侧。

  据《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称:“朱房据传因最早落户的农家姓朱得名。现在没有朱姓人家,姓王、杨的较多。”此说无考。“朱房”之名并不是最初有姓朱人家在此落户得名,而是因此地明代曾是专为宫廷养猪的场所而得村名。

  明代设有光禄寺,主要掌管宫廷祭享、宴劳、酒醴、膳差之事。其下属机构司牲司掌养牲畜,以供祭享、膳馐之用。明万历年间编著的《明会典》记载:宣德十年(1435年)司牲司“令……清河猪房现养花猪、黑猪,照旧听光禄寺取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猪房”。村中真武庙内有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铁钟一口,其铭文曰:“因明称猪房,康熙改太平堡。”由此来说,今天的朱房,明朝时是专门为皇宫饲养猪的地方,以用于各种祭祀活动。据传,当年的猪房占地十余亩,建有数十间猪舍,十余位太监在此养猪。当宫中及皇家坛庙有祭祀活动时,便派人将宰杀好的整猪或猪头奉送到宫里或坛庙,以为贡品。

  大约在崇祯年间猪房被取消,而附近逐渐形成的村落仍称“猪房”,后谐音为“朱房”。清光绪年间改名为“兴隆庄”,但此称未被叫开,而“朱房”之名被沿用。该村建在清河北岸高坡台地上,有前街、后街之分,村域大致呈东西向长方形,1953年设有朱房乡,后为东升人民公社清河大队辖域,今属清河街道辖域。

  清河小营桥站

  因明代清河北侧设兵营得名

  清河小营桥位于京藏高速路与小营西路交会处南侧。

  清河小营,本称小营,南距德胜门约20里,为古代从关外进京的必经之地,历代均有驻军。元代时,朝廷屯兵在北小营一带,附近有“礼贤亭”,为“春秋行幸驻跸地”。明代在此所设军屯,是京师德胜门军事防御体系之一,因地处清河镇北部,亦称“清河小营”。据传,当年这个军营驻扎着数十人,并设有墩台,为瞭望之所。平日明军在附近巡查,遇有帝后拜谒皇陵(十三陵)或到关外狩猎、巡游,便沿御道巡视,以防不测。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攻破居庸关后,由德胜口进昌平,随后沿京陵御路南下,经沙河、回龙观、西三旗直抵清河。坊间传言:李自成的部队在进北京之前,曾在明军营盘中小憩,此时明军已溃败四散,遂留村名“小营”。因村域不断扩大,且村民多集中在村子的南部和北部,所以又有“南小营”和“北小营”之称。民国时属河北省昌平县,20世纪50年代划归海淀区。1993年扩建京昌路时,在此建环岛,因东临小营村而称小营环岛。因李自成曾在小营的传说,环岛中央矗立了一尊李自成跃马向前的塑像,高约4米,重约6吨。1996年修建八达岭高速路(今京藏高速路)时,将环岛拆除,李自成塑像被移至昌平西关环岛,改建成立交桥,称“小营桥”。因京郊有多处称小营的地名,为有所区别,故所设地铁站称“清河小营桥”。

昌平线南延学知园站 本报记者 程功 摄昌平线南延学知园站 本报记者 程功 摄

  学知园站

  临近高校,得名自《中庸》

  学知园位于学清路与月泉路、银泉路交会处。此地旧为石板房村。

  早年间,出德胜门往北多为农田和乱葬岗子。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出版的《北平市城郊地图》上看,当时在窑洼村与后八家村之间有东西向土路相连,其南侧标有“石板房”,即今天学知园所处的大致位置。

  据传,清光绪年间,有张氏兄弟从门头沟栗元庄迁居于此,以凿制、出售石磨、石碾、石槽等石器为业,并建起三间平房,房顶用石板覆盖成鱼鳞甲片。整个房子的结构与一般的农村居民住房没有多大区别,唯有房顶全部采用青石板铺盖,故称“石板房”。其牢固耐用,不怕雹雨,不藏鸟虫,冬暖夏凉,后形成聚落,亦称“石板房”。民国时属北平市第十五自治区25坊。周边多古墓坟苑,有清代所立《囊努格诰封碑》《朝艮诰封碑》《朝艮三代诰封碑》,乡民俗称“石板房小坟地”。

  1949年7月,石板房与双泉堡、六道口三个自然村合并为六道口行政村。1958年以后属东升人民公社八家大队四队,1976年改为六队,以种植蔬菜为主。1998年在石板房村始建学知园小区等,村落被拆迁。“学知”二字源于《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因该小区南临多所高校,故名。

  六道口站

  因三条道路交会得名

  六道口位于清华东路与学院路、学清路交会处,与15号线换乘。

  该站因西北侧旧有六道口村得名。《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载:“该地原系六道口村,有20多户农民。因地处三条道路的交会处,有六个道口,故名。村因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东升人民公社八家大队搞土地连片,从别处迁入62户人家,1977年至1985年,(国营)768厂先后在该地兴建六幢宿舍楼。1987年街道办事处与北京市住宅三公司又在该地合建了两幢宿舍楼,形成了现在规模的居民区,仍沿用村名。”

  民国时期,这一带较为荒凉,其间有几条土道,与方圆几里的村落相连。1932年《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录》将“六道口”编为第15自治区第25坊。1949年7月设有六道口行政村,下辖六道口、双泉堡、石板房三个自然村。此后该村划归八家行政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东升人民公社八家大队辖域。当时村域有农田,以种植蔬菜为主,一条呈西北走向的土路,往东南通到西直门外。而今村落已消失,地名沿用至今。

  学院桥站

  史称柏颜庄,元代多有庄园

  学院桥位于学院路与北四环中路交会处北侧。此地历史上称柏颜庄。

  “伯颜”系蒙古语译音,为富贵的意思,元朝有两位中书左丞相都叫伯颜。一位是元初名臣伯颜,别名巴延,蒙古八邻部人。自少长于西域,以深略善断著称,至元初年(1264年)奉使入朝,受世祖忽必烈赏识,拜中书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世祖死后,他奉成宗即位,同年十二月(1295年)病逝。另一位伯颜为元末大臣,蔑里乞氏,曾任大丞相。他独揽大权,独断专行,变乱札撒(法律),至元六年(1269年)二月,顺帝与伯颜之养子、御史大夫脱脱等合谋,黜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三月,诏徙伯颜于南恩州阳春县(今广东省阳春市)安置,途中病死。

  元代许多官员在大都城外建有私人庄园,所以这两位丞相也在大都郊外有庄园,各称“伯颜庄”,后谐音为“柏颜庄”或“柏彦庄”。但此柏颜庄是他们两位中谁的庄园,难以考证。明代嘉靖年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有“柏林庄”,民国七年(1918年)的地图上标注为“百彦庄”,1953年《北京市街巷名称册》称“柏颜庄”。

  新中国成立初期,此地设柏彦乡,1958年为东升人民公社五道口大队的一个自然村,后并入太平庄大队,尚有为数不多的农田。到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消失。修建北四环中路时正好从该村经过,将村民搬迁,只留下几棵古树。2000年在其东侧修建立交桥,长114米,宽35.7米,因东西向跨越学院路而称“学院桥”。

  西土城站

  因元大都西城墙遗址得名

  西土城位于海淀区东南部,与10号线换乘。

  土城是元代大都北城墙和西城墙遗址的一部分,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长约12公里。城墙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28.6公里,面积约50余平方公里,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夏季为防止城墙因雨水冲刷而坍塌,需要用芦席、蓑草将其覆盖。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在大将徐达统领下攻占大都城,元朝灭亡。由于大都城北部居民稀少、地势空旷,一旦败北的元朝残余势力骚扰,在防守时城上明军无可依托,故徐达将北侧城墙向南移5里,另筑新城墙,而将原来北城墙上的安贞门和健德门,以及东、西城墙上最北边的光熙门和肃清门一并废弃,此后土城墙逐渐成为高高的土岗,俗称土城。

  西土城即元大都西城墙遗址,南起明光村,向北至学知路口转东,与朝阳区接壤,约4公里,并有肃清门瓮城遗址和一处水关遗址。其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是研究北京城址变迁的重要实迹,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物,改善、美化环境,有关部门从2000年初开始,对土城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建设,逐步改造建设成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伯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0 鑫磊股份 301317 --
  • 01-10 英方软件 688435 --
  • 01-10 福斯达 603173 --
  • 01-09 九州一轨 688485 --
  • 01-05 欧福蛋业 839371 2.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