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70股涨逾10%:医药、储能嗨翻天!机构进场抄底,A股信心又回来了

两市70股涨逾10%:医药、储能嗨翻天!机构进场抄底,A股信心又回来了
2022年10月18日 12:15 上游新闻

大机构批量进场抄底,上百家公司600亿增持回购,A股信心又回来了。

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维持窄幅盘整,创业板指稍显强势涨近1%。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16%报3089.74点,深成指涨0.58%,创业板指涨0.95%;两市合计成交4876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15.93亿元。两市超2900股上涨,除去新股,两市70股涨逾10%。

板块方面,中药等医药相关板块再度走强,储能、光伏等赛道板块表现活跃。保险、半导体、酿酒、券商、银行等板块均走弱。

医药板块涨嗨了,有个股四连板

今天,医药板块盘中再度走强,截至午盘,唯康药业大涨超16%,盘中一度“20cm”涨停,上海谊众涨超10%,华森制药立方制药昂利康盘龙药业京新药业精华制药紫鑫药业双成药业等涨停,次新股毕得医药涨超8%。值得注意的是,双成药业近日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

此外,医疗器械板块再度活跃,截至午盘,微电生理涨停,近日已斩获三连板;康拓医疗涨超10%,安图生物戴维医疗福瑞股份等涨超8%,

业内人士指出,医药板块经过回调之后,目前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足,同时兼具较好的业绩成长性,性价比突出。

据悉,近期、公募、私募和外资等多类资金先后流入医药股。主力资金口径下,尽管医药股持续下跌,但自8月初以来,主力资金便逐渐回流至医药生物板块。分资金类型来看,公募基金于8月末开始加大对医药生物行业的配置比例,领先医药股回升一个月左右,但近期公募基金的医药仓位有所回落。9月中下旬起,外资、私募基金和两融资金也逐渐加速流入医药生物行业,和本轮行情的节奏较为同步。

光大证券表示,当前医药板块估值仍为近十年来新低,且机构配置比例也处于低位。近期国内政策利好频现,如肝功生化检测试剂22省带量采购方案出台,降幅大幅放缓;药品新增适应症可简易续约,无需重新谈判;以及国家医保局再次明确创新医疗器械暂不集采,同时暂未考虑将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政策边际改善显著,市场情绪有望持续修复,继续看好医药板块四季度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1)涉及国产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逻辑的领域,如高端设备器械、生命科学/制药产业上游等,推荐新华医疗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安图生物,建议关注华大智造惠泰医疗聚光科技奥浦迈等;2)政策支持的中医药板块,推荐太极集团同仁堂云南白药寿仙谷等;3)差异化/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械,推荐荣昌生物(A+H)、康诺亚(H)、海创药业-U等。

储能概念爆发

盘中,储能概念也走势活跃,截至午盘,申菱环境“20cm”涨停,新风光涨逾17%,南都电源南网科技同飞股份等涨超10%,德赛电池华西能源等涨停,上能电气科陆电子盛弘股份涨超9%。

东吴证券指出,近期欧洲电价和天然气价格有一定下降,但欧洲户储仍具备超强经济性,且欧洲2023年居民端电价预计将比2022年有显著提升,欧洲户储订单普遍已排至明年4月,美国上半年储能新增装机2.125GW、5.843Gwh,同增239%和173%,截至8月底储能备案量达23GW,ITC延期十年首次明确独立储能给与抵免,而国内大型储能今年招标已超40Gwh,政策端预计年底前将出台容量电价政策,总体预计户储未来三年有望连续翻倍以上增长,储能总体有望持续80%以上增长,是最佳黄金赛道,继续强烈看好储能逆变器/PCS和储能电池龙头。

国联证券表示,欧洲户储以用户用电价格作为储能收入项,虽然近期有政策干预电价,但平均用电价格预计仍将保持高位,营收模型并未被破坏。根据测算,当前德国家用光储IRR可达17%,即使电价降低至2021年前欧洲平均0.2欧元/kWh,IRR仍可达8%,欧洲有望继续成为储能出口竞争的优质市场。重点推荐储能电池企业鹏辉能源宁德时代、南都电源,受益于海外户用储能发展的德业股份派能科技昱能科技;同时建议关注科士达、科陆电子、永福股份、盛弘股份等优质储能企业。

大机构批量进场抄底!上百家公司回购、增持

继10月17日,包括易方达、华夏、广发、南方等在内13家机构大手笔自购之后,10月18日,博时基金、睿远基金、鹏华基金快速跟进,纷纷出手1亿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睿远基金更是承诺持有期不少于5年。

截至发稿,10月17日和18日合计有16家自购合计金额达到14.5亿,且均面向权益类基金或者FOF产品。至此,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金额超60亿元,这是历史上一波较为猛烈的“自购潮”。后续或还有基金公司加入这一行列,数据可能还会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各家资管机构也基于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参考A股整体估值已回归合理区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等因素,拿出真金白银自购权益基金,并将通过长期持有,陪伴和引导投资者理性认识投资周期,做好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除了基金公司外,中泰证券等多家券商资管也在10月17日宣布自购计划,合计超2亿元。

不仅是机构看好未来走势,上市公司同样对公司发展和股价表现充满信心。据证券时报,10月以来共有209家上市公司已发布回购预案或正在实施中,以预计回购数量和回购价格上限计算,合计回购金额最高可达到596.97亿元。

编辑:王光建

责编:廖磊

审核:冯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股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4 华厦眼科 301267 --
  • 10-19 怡和嘉业 301367 119.88
  • 10-19 泓博医药 301230 40
  • 10-18 美能能源 001299 10.69
  • 10-18 好上好 001298 35.3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