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巨头“争鸣”:同质竞争下谁能杀出“差异化”

光伏组件巨头“争鸣”:同质竞争下谁能杀出“差异化”
2022年09月03日 04:48 中国经营报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北京报道

  18.21GW、18.05GW、18.02GW和15.67GW(含2%~3%电池),一组来自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绿能(601012.SH)和晶澳科技(002459.SZ)的光伏组件出货量数据,随着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的出炉被时间定格。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四家光伏组件巨头的出货数据相差无几,紧密咬合。晶科能源暂时登顶夺冠,取代了2021年隆基绿能“出货大王”的地位。全年成绩单虽未知晓,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群雄逐鹿,强者对决,光伏组件巨头们的垂直一体化战局已定。值得关注的是,站在新一代电池技术路线迭代的十字路口,隆基绿能也在试图从同质化竞争中杀出一条“差异化”的新路子。

  事实上,当前的市场环境让每个组件巨头都难言轻松。近两年,碳中和趋势深化,市场需求旺盛的同时,光伏新老玩家扩产凶猛,因供需不平衡而导致硅料紧张且价格高涨,考验着每个组件巨头的垂直一体化综合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600438.SH)这一位居上游且春风得意的“鲇鱼”突然浮出水面,开始搅动组件市场。

  天合光能方面向记者表示,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度提升。“我们不公开评价同行,都是合作伙伴,市场也很大。持开放态度,合作也会继续。组件企业需要建立长期信任关系、品牌建设、渠道沉淀,天合做好自己的事情。”

  四强竞争

  如果说,过去两年对走专业化和垂直一体化经营战略还争论不休,今年垂直一体化方向无不成为光伏组件巨头们的一致选择。

  2022年上半年,垂直一体化代表企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进一步巩固产业链布局,包括扩产硅片、电池及组件等各生产应用环节。

  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隆基绿能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预期将达150GW、60GW、85GW;晶科能源在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预期将达60GW、55GW、65GW;晶澳科技的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相比2021年,三家企业的产能水平都将有所提升,硅片和电池两个环节与组件的匹配度也更高。

  重点布局电池和组件领域的天合光能,也向上游延伸。继2020年与通威股份共同投资硅片环节后,天合光能又于今年6月宣布拟在西宁投资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开启了“加长版”的垂直一体化之路。

  按照规划,到2022年底,天合光能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预期将达50GW、65GW。另外,该公司在西宁的垂直一体化产能一期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前完成,二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

  对于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重要性,晶澳科技方面表示,第一,有力保障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减小了中间环节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第二,可以在产业链各环节实施全面、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在终端组件市场树立企业质量品牌影响力;第三,有利于加深对各个关键环节的理解,各生产环节从排产供应、质量管控、物流运输和发电应用等方面协同运营,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产品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晶科能源方面则一言以蔽之,“垂直一体化能力是光伏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备能力。”

  根据当前光伏垂直一体化制造和应用的程度及业务辐射范围等不同,四家组件巨头在2022年上半年的盈利表现也有所差异。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4.17亿元、334.07亿元、357.31亿元和284.6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4.81亿元、9.05亿元、12.69亿元和17.02亿元。

  同期,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是17.61%和12.81%、10.25%和2.71%、13.57%和3.68%、13.21%和6.2%。

  不难发现,尽管光伏硅料价格高企,组件巨头们销售毛利率持续承压,但是四家企业继续保持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其中,隆基绿能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保持了高盈利水平。

  业绩增长背后是企业垂直一体化组件业务的增长,四家光伏组件巨头的出货量均在15GW以上。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重回全球组件出货第一宝座,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紧随其后,排名再靠后为阿特斯、东方日升和正泰等,出货量均在10GW以下。

  全球权威光伏分析机构PV InfoLink分析认为,上述排名顺序出现明显调动,前四家竞争白热化。而其后续厂家与前四家出货体量明显分化,大者恒大的趋势显著。这意味着,在垂直一体化的时代,光伏组件领域正呈现出高度集中化、多强竞争的市场格局。

  并行赛跑

  市场格局的演变始终在暗暗变化,正在发生的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变革难免不掀起一场“狂风暴雨”。

  众所周知,晶硅电池技术是以硅片为衬底,根据硅片的差异区分为P型电池和N型电池。近两年,随着P型PERC电池效率接近上限,光伏行业正试图通过N型TOPCon、HJT、IBC电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纷纷选择了TOPCon技术路线(或技术原理与TOPCon相似的路线,以下均称“TOPCon”)规模化量产。

  在业绩说明会中,晶科能源方面认为,TOPCon在投资和生产成本上更具优势。同时,晶澳科技方面认为,目前TOPCon是比较成熟的。

  相比之下,隆基绿能却迟迟未正式公开技术方向。直至半年报发布,隆基绿能才终于揭开了新电池技术路线的“一半面纱”。

  隆基绿能方面在半年报里表示,公司创造性地开发了HPBC结构电池,在高性价比和商业化上不断推进新型高效电池及组件量产转化,蓄势打造差异化产品,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经隆基绿能方面确认,HPBC电池技术即P型基础上采用IBC技术。30GW HPBC电池产能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部满产,全年将实现20GW~25GW出货。

  之所以说“一半面纱”,是因为隆基绿能推出的HPBC电池方向将主要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市场。至于地面电站的技术路线,隆基绿能尚未确定,仍在紧锣密鼓研发。可预期的是,到明年2季度末,位于鄂尔多斯的项目将针对地面电站的技术路线投入设备。

  为何隆基绿能不跟随其他三家组件巨头的“大部队”选择TOPCon技术路线?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到,单结晶硅电池理论效率在29.4%,实验室极限效率在28%,量产效率在26%~27%。过去隆基一直在寻找低成本且电池效率达到26%~27%的路径,目前在正常推进中。

  在李振国看来,TOPCon技术是一个过渡性路线,因为最高效率距离26%~27%还有1%左右的差距,而HPBC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有良好的外观及比较高的转化效率。

  不过,究竟哪一种光伏电池技术所转化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市场格局将如何演绎尚无定论。不难想象,未来两年技术路线多元化并存将成为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新的变量即将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并提出,开展试验验证及试点应用,推动TOPCon、HJT、IBC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技术产业化。而这些技术方向,光伏组件巨头们或已转化生产,或有所储备。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7 浙江正特 001238 --
  • 09-06 万得凯 301309 --
  • 09-06 华宝新能 301327 --
  • 09-06 恩威医药 301331 29.8
  • 09-05 科捷智能 688455 21.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