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弟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02年5月15日,李永康的小小说《生命是美丽的》在江西《宜春日报》副刊发表后,迅速被《小小说选刊》《小说精选》《读者》《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等29家公开发行的刊物转载或发表。
其中,2002年有2家刊物转载,2003年、2004年各被转载二次,2006年3次,2007年5次,2008年2次,2010年1次,2011年3次,2012年、2014年、2015年各1次,2019年、2021年、2022年各1次。
同时,从2003年起,先后被选入130种书籍(包括多次再版或印刷),仅仅是文章作者有样书的,2003年有5种,2004年6种,2005年12种,2006年10种,2007年12种,2008年12种,2009年14种,2010年10种,2011年7种,2012年10种,2013年6种,2014年3种,2015年1种,2016年7种,2017年2种,2018年3种,2019年5种,2020年1种,2021年4种,2022年授权2种(待出)。
更让人称奇的是,20年来,小小说《生命是美丽的》不断被多地选作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考试试题,还被改编为连环画在《连环画报》刊出,以音频形式在多地电台播出。倘若估摸一下它的读者,恐怕至少在千万以上。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在小小说的发展史上,《生命是美丽的》真的称得上是一个传奇。那么,这篇小小说是如何能得以超级传播的呢?
好文本:作品得以超级传播的基础
毫无疑问,一篇作品能否得以超级传播,首先与它的品质有关。一篇品质差的作品,即便蒙混过关,红极一时,也定红不了一世。而品质好,也就有了传播的基础。《生命是美丽的》讲了一个山村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故事。应该说,此类题材和主题的小小说非常多,也出现了修祥明的《小站歌声》、刘志学的《长大了俺都嫁给你》等好作品,但大多数故事老套、情感虚假,属于应景之作。而《生命是美丽的》至少在三个方面可圈可点:
一是塑造了真实可感的人物。
在大多数的同类题材中,主人公教师的形象往往特别完美,没有一点瑕疵。或许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塑造一个高大的教师形象,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但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逻辑:是人就有缺点,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哪里找呢?无限拔高所带来的恶果只能是虚假、不真实。
《生命是美丽的》中的“我”,也是一位好老师: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如何教学和育人,但同时,“我”又有些自私和虚荣,太渴望学生的回报。这样,就把一名教师从“神”拉回了“人”的位置,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反而使得教师的形象更真实、更丰富。
二是故事新颖、典型。
《生命是美丽的》以“我”为叙述主体,讲述了买鱼、为尿床学生烘干被褥和读诗三个故事。为了让同学们弄清鲤鱼和鲫鱼的区别,“我”骑了三十多里山路,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这一故事既间接交代了山村学校的贫苦条件,又表现了“我”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责任心,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没有出现过。
为了让同学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在课外活动时,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应该说,这样的故事在同类题材中出现过,但基本上是蜻蜓点水,而不是像《生命是美丽的》这样浓墨重彩,以极为浓烈的笔调书写光明、理想之于人的生命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它是新颖的。
为了避免尿床的学生被同学笑话,“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这一故事看起来好像不新鲜了,其实不是的。我们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尿床”这样的事很普遍,不少作家也写过这种“趣事”,但从教师为尿床学生烘干被褥这样的角度来写的,却是少之又少。这一故事很好地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更为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人的尊严必须被尊重这一重大命题。
三是主题内涵丰厚。
从作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尽管它讲的是一个山村教育的故事,但它的主题显然不是探讨具体的山村教育,而是经由特殊情境中的人、事来探讨生命的本质,这就具有了哲学的意义。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对于那个尿床的学生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从干枯、单调的生活走向丰富与多彩;对于“我”这位教师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好好教书,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把学生引向宽广的道路。概括地说,就是不管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尊重生命,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在众说纷纭的生命本质论中,或许作者的认识只能代表一种方向,但显然它是一种重要的方向。
从以上可清晰看出,《生命是美丽的》具备了好小说的多个元素,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评论家李春林评价它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富有生机,欣欣向荣。”作家汝荣兴认为此篇作品“构思匠心独运”“立意非同凡响”,都是公允的评价。
好平台:作品得以超级传播的外部条件
除自身的好品质外,一部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甚至超级传播,自然离不开好的平台。
《生命是美丽的》首发于《宜春日报》副刊“状元洲”。不了解《宜春日报》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份寻常的地市级党报,其副刊也没什么寻常之处。其实不然。2002年,主持副刊“状元洲”的是作家夏侯建。他于1995年调入《宜春日报》后,就开始在“状元洲”编发小小说,六七年间,刊发了王奎山、秦德龙、伍中正、魏金树、张记书等一大批小小说作家的作品,在小小说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夏侯建从1996年起,就坚持把他编发的作品推给《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六七年间,已有数十篇作品被两家刊物转载。为此,夏侯建连续多届荣获《微型小说选刊》主办的“读者荐稿奖”。由此,我们可以说,《宜春日报》是寻常了点,但副刊“状元洲”却不寻常,它是小小说传播的极好平台。
倘若一篇作品的品质足够好,它就很有可能从此地传播开来。《生命是美丽的》就是如此,它于2002年5月15日在副刊“状元洲”发表后,很快就被夏侯建推荐到《小小说选刊》,发在了第16期(8月下半月)。
在小小说领域,《小小说选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发行量非常可观。所以,一篇作品上了《小小说选刊》,基本上可以肯定,它必被广泛传播,最起码也会拥有50万的读者。另外,《小小说选刊》还是文摘类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以及一些中学生读物(如《中学生阅读》《课外阅读》)的重要选稿来源。因此,倘若一篇作品上了《小小说选刊》之后,又幸运地被《读者》等刊物反复转载,那阅读量就不好估计了,绝对称得上是超级传播。
《生命是美丽的》就是如此幸运。它先被发行量超大的《读者》(2003年第7期)转载,然后又被以广大中学生为阅读对象的《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3年第8期)转载。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把《生命是美丽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超级传播。
当然,收录了《生命是美丽的》的2003年出版的几种书籍,如《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尖子生题库·阅读与写作》《中学人文读本·人与社会》《初中生标准新阅读专题训练(初三)》等,也为《生命是美丽的》超级传播提供了平台条件。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作品得以超级传播的加速器
综观收录《生命是美丽的》的129种书籍,其中不乏一些文学选本,如《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上)》《2003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等,但绝大多数是中学生阅读和鉴赏类的书。这一方面说明,《生命是美丽的》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以及读写训练。数量庞大的中小学生读者,使得这篇作品被加速传播开来。
《生命是美丽的》为什么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以及读写训练呢?大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立意、主题上说,它积极向上,能唤起中小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是中小学校教师在推荐学生作品阅读时的根本原则。因为对尚缺少辨别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说,如果过多阅读感伤的、颓废的作品,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沉沦下去。而更多地阅读表现真善美的作品,则可以在一种关怀和温暖中健康成长。
或许《生命是美丽的》的基调有些沉重,但它散发出来的依然是清新俊朗之气。它告诉我们,生命的花朵从不因贫穷而干枯,向着美丽绽放是生命之花的本质所在。这样的主题,肯定能激发中小学生一往无前,努力向上,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从内容上说,它比较丰富,这样就便于出题,进行读写训练。
譬如,可以考察“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考察开头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比较“我”两次流眼泪的异同,还可以就作品中买鱼、为尿床学生烘干被褥和读诗三个故事进行情节分析,以及提炼主题内涵等。当然,面对不同的阅读群体,题目的内容、难易肯定会有所变化。而这些,这篇作品基本都能够提供。哪个书籍的编写者不青睐这样的作品呢?
总之,李永康的《生命是美丽的》之所以能够得到超级传播,既得益于自身良好的品质,也得益于良好的传播平台以及文本与阅读对象的洽和,三者缺一不可。
【作者简介】
雪弟,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二级作家。任教于惠州学院中文系。出版有理论评论集《当代文学格局中的小小说》、诗画集《亲爱的女儿》等。曾获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