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虫蛀作品,设计抗疫新作……这几位非遗传承人有点忙

修复虫蛀作品,设计抗疫新作……这几位非遗传承人有点忙
2022年06月23日 23:00 媒体滚动

经历了本轮疫情的考验后,正常生活正逐渐回归。颇受市民青睐、充满着文化艺术气息的高桥老街上,各个文化场馆也在等待着恢复开放的那一天。

在位于高桥西街139号的高桥绒绣馆,虽然大门尚未打开,但内部繁忙的修整工作已经启动。两位传承人和馆内工作人员一起,正努力让这个承载了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精髓的展馆,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修旧如旧

自从6月1日以来,上海绒绣的两位市级传承人何冬梅和金雯就一直在高桥绒绣馆内忙碌着。疫情期间封闭了两个多月,她们一直牵挂着馆内展示的50多幅绒绣作品。

这些被誉为“东方油画”的绒绣作品使用的是羊绒线,最怕霉变和虫蛀。疫情期间场馆封闭,通风状态不佳,再加上又到了梅雨季节,两位传承人和工作人员一起,加强了对绒绣作品、库房、线房等易潮湿、易发霉物品和区域的巡视和检查,定期更换、投放樟脑丸。

何冬梅告诉记者,几天排摸下来,50多幅绒绣作品中有3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虫蛀问题,“看到的或许只是一小片,可能里面蛀掉的是一大片,需要尽快修复。”而从拆下绣片、吸尘、蒸汽熨烫,到后续的配线、修补,整个修复过程并非易事。

“修复过程十分复杂、费时费力,甚至比创作一个新作品还要麻烦。”她说,“比如说,如果遇到没有现成的颜色,我们还要按照原稿手工染色,并且由于新绣上去的绒线颜色会比较鲜艳,与原来的绒线有差异,因此还需要做旧,融入整幅作品当中。”

据何冬梅介绍,一幅面积在0.5平方米到1平方米的绒绣作品,如果要完成修复,往往需要全身心投入三天到一周的时间,尽量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不破坏原作品的整体性。

全新创作

修复工作之余,两位传承人也已开始创作全新作品。除了常规主题作品的创作,两人还结合现状,接手了抗疫主题的新绒绣作品创作任务。

金雯告诉小布,由于在疫情期间投身了志愿服务,对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展现出来的自我奉献、众志成城的精神有着切身体会。

据她介绍,从近千张照片中挑选出来的抗疫场景,将被创作成绒绣工艺品,由传承人完成相应的设计环节后,让社区里的绒绣爱好者们共同参与制作,预计制作时间约需四到五个月。

将绒绣推广到村居“家门口”,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本就是高桥镇在传承发扬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时的举措之一,还为此开展了“幸福高桥,绒绣点亮生活”系列活动。据高桥镇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新设计的抗疫主题绒绣工艺品“诞生”后,有望在社区发挥传承非遗和激励抗疫的双重效果。

责任编辑 邓清元

来源 浦东发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非遗 新冠肺炎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8 元道通信 301139 --
  • 06-27 中亦科技 301208 46.06
  • 06-24 五洲医疗 301234 26.23
  • 06-23 则成电子 837821 10.8
  • 06-23 凌云光 688400 21.9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