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冬奥“安全感” 航天力量显身手

给冬奥“安全感” 航天力量显身手
2021年11月03日 12:24 环球时报

原标题:给冬奥“安全感” 航天力量显身手

从北京北站出发,搭乘车厢颇具冬奥氛围的高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太子城站,这里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竞赛场地。

在这个由国家级贫困县蜕变成为冬奥赛事舞台的塞外小城,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长峰的安保项目团队长期驻守于此,用航天科技为冬奥注入充足而强大的“安全感”。

在底子薄的小城化解“水土不服”

据了解,为充分响应冬奥整体安全防控需求,航天长峰全面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意在建设多层次、立体化冬奥安保科技系统,打造融合、可视、智能、协同、移动的新型安保指挥模式,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和反恐处突能力,实现平安冬奥。

对于航天长峰安保项目团队而言,从2008年开始,他们的高科技安保体系在经过夏季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的考验后,自然而然早已经得心应手。

然而,长期积累的经验在这里还是遇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水土不服”。以往的赛事、活动都是在北上广等大型城市,各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成熟和完备,因此,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安保体系能够更快落地。

相比之下,以儒家核心思想“崇尚礼义”而得名的张家口市崇礼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2019年才得以脱贫,这里“山连山,连绵不断,沟套沟,难以计数”。虽然自从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这个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小城终于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其基础设施依旧薄弱。

因此,为确保安保系统在此落地,就必须联合当地交通、市政等加快推进一些相关大型项目建设。“冬奥会举办地海拔高、气温低而且全部为露天场地,现场情况复杂,与以往的大型活动全然不同,团队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因此在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方面需要不断探索。”航天长峰科技冬奥项目负责人陈曦介绍。

据了解,张家口市之前也举办过一些活动,但与奥运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张家口市交警支队一负责人表示,“因为没有经验,最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一直以来,我们更多的是根据经验办事。在与航天长峰合作后,他们帮助我们一起把经验性的思路、想法转化成可实施的技术方案,非常感谢他们。”项目团队里这群年轻人的专业、敬业和不断学习的态度令他印象深刻。

双方通过合作探讨,从制定预案、方案等开始,思路逐渐清晰。眼看着资料一本本摞起来、成形的东西越来越多,项目在合作中稳步推进。

在张家口市交警支队墙上张贴着一张由航天长峰冬奥项目团队制作的交通管控地图,上面将张家口市所有点位、管控方式、交通流向等都标注得非常明确,一目了然。这是团队成员为确保严谨、准确,去各个地方一遍遍进行实地路线勘察的成果。

工期短又遭遇疫情冲击

据悉,航天长峰负责的科技冬奥项目主要是建立一个面向安全保卫、技术防控、指挥调度三方应用的信息化系统,具体内容包括广泛覆盖的前端感知及探测系统等。

该项目团队分成了室内、室外及软件建设三个大组。室外工作包括前端的监控、电警卡口、电子围栏、各种采集设备的安装等。崇礼区海拔较高,夏天太阳光照非常强烈,出去一趟手臂就可能被晒得留下红印甚至脱皮;冬季也来得非常快,刚10月份气温就已经接近零下,一月最冷时已达零下三十度,属于高寒极端天气。

这导致崇礼当地有效施工期相对短暂,每年只有4月份到10月份能进行集中的室外建设,比别的地区大概要少两三个月。此外,夏天暴雨现象严重,所以对建设质量要求和工期的要求都比较高。

项目团队中的王红叶负责乡镇视频建设工作,整个施工期间,他跑遍了全部10个乡镇的一百多个自然村。项目覆盖整个崇礼区,有村庄的地方就要确保有监控,即便有些村庄只有几户人家。

他和同事去乡村施工时,有些地方根本没有饭馆,就不得不每天带饭出去,借不到热水的时候只能凑合吃冷饭。甚至有时候因为位置偏僻,距离项目办很远,往返需要一天时间,就临时寄宿在老乡家里。极寒天气里,团队顶风冒雪,吃住全在施工现场,有时还要克服困难自己生火做饭。

“选址非常分散,一个又一个的村,有些偏僻到连路都没有,车进不去,只能用推车等人力交通工具运送水泥等物料。”王红叶介绍。

据统计,前端设备需要2200个,这意味着要挖一千多个坑,一般情况下挖一个坑花费半天时间,然后再浇筑回填,最后还需要十天左右时间进行养护,这才算做完一个前端的基础立杆。

年初,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中间还出现了小插曲:崇礼要紧急建一个疫情防控隔离点,当地政府用户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航天长峰冬奥项目团队。

接到通知的当晚,团队就协调了设备、车辆和人员,第二天直接从北京带货出发,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搭建好了临时隔离点,为80间房装上了监控系统与通讯设备,确保了当地的公共卫生安全。

“这项紧急任务并不在奥运项目合作范围之内,但充分说明了合作方对我们的巨大信赖。”陈曦表示。

那时全国各地防控政策非常严格,隔离点建设完成后,他们无法再返回北京,在当地也无法开工,只能做一些沟通协调工作,差不多4月份才陆续恢复。有效时间再一次被压缩。

“我们总共合作了二十多个部门,期间因为需要市政项目进度的配合,很多工作目前还没法开展。后续,我们要完成建设、调试,确保新建的设备能达到暂时运行要求,因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整体时间确实紧张,但我们有信心。”项目另一位负责人刘鸽表示。

极限运动带来的安保技术新挑战

对于本次冬奥会而言,除了传统的路面、空中防范以外,航天长峰安保团队还重点加强了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的网络环境安全方面的风险大增,所以这次我们重点加强了网络安全防范、攻击的探测以及回溯。”陈曦表示。

据了解,这支安保项目队伍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其中大多数人都有过以往大型活动安保项目经历和经验。从2008年的第一个项目至今,他们在安保方面的技术也随着实际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提升。

最显而易见的是安保防范的范围越来越大。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安保主要聚焦陆地防控;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因为场馆沿黄浦江建设,所以加入了水下防控;在大运会时,又增加了空防。整体而言,他们提供的防护逐渐从实际层面转入网络等虚拟层面。

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的逐步成熟。比如,之前使用红外技术防止入侵,但可能会因为有人晃动或者落叶等产生误报,对安保人员正确评估产生影响。而现在的新技术就可以对小目标进行屏蔽,对使用的环境不挑剔,即使刮风、下雨等也不受影响。此外现场的高寒环境对以往使用的常规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高山上也要能正常、稳定的持续工作,为此项目团队不断调整方案、多次试验才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就2022年冬奥会来说,要在冬天举行这种大型活动,天气会对比赛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团队在安保策略、方式等也有了较大调整。

相比于以往赛事,冬奥会极限运动较多,因此考虑救援方面的措施也是航天长峰安保项目团队的重点工作。冬奥的室外项目技巧性强、观赏性高,但相对的危险性也较大,即便是专业的参赛选手也可能发生意外;此外冬季降雪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比赛的工作人员尤其是观众发生滑倒、拥挤和踩踏的可能性也随之提升,万一有人受伤,安保系统必须保障其第一时间获救,因此警力、志愿者、医护人员必须建立起一个实时、高效、畅通的通信手段和保障团队。

(文/郑恩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张家口市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5 恒光股份 301118 --
  • 11-04 澳华内镜 688212 22.5
  • 11-04 浙江黎明 603048 17.37
  • 11-03 安路科技 688107 26
  • 11-03 诺唯赞 688105 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