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10万现金需要说明来源?多家银行回应,柜员对客户信息的核实标准是什么?

2024-01-09 17:56:06 作者:林羽 收藏本文
A- A+

  近日,“女子到银行存10万现金被问钱来源”一事引发广泛热议,随后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据了解,江西一女子在某社交平台发文称,当日去银行办理10万元定期存款业务时,被银行工作人员询问该笔现金的来源,并称此为银行规定。对此,该名女子在文中表示不解,认为存钱属于个人隐私,不应被追究来源。

  针对上述问题,新浪金融研究院咨询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北京地区多家支行。其中有银行表示仅提供银行卡及有效身份证件即可;招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则表示,若存20万元以上现金,便会被询问现金来源,但不需提供相关证明。

  女子存10万现金被问来源,多家银行回应

  1月8日,“女子到银行存10万现金被问钱来源”登上微博热搜首位,该名江西女子在文中表示,其被银行工作人员询问了“存多少钱、钱从哪里来”等相关问题,给人一种“钱是偷抢来的”感觉。

  对此,银行方面表示:此为银行规定,超过10万元便要问清钱的来源。

  对于该名女子的经历,网友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存钱是个人行为,银行不应该干涉;而有的则认为此为反洗钱等相关法律规定的,银行工作人员只是按流程办理业务而已。

  针对上述问题,新浪金融研究院咨询了多家银行北京地区支行。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均回应称,存10万元或20万元现金的客户,只需带个人身份证及银行卡前往营业网点办理即可,不会被询问来源。

  招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则表示,存10万元现金时只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及银行卡即可,但若存20万元现金,则会被询问现金来源,但不需要提供收入、公司等相关证明。

  而针对被询问的形式,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客户口头表述即可。

  另外,中国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20万元左右的存款不需要(告知来源),但若存款金额特别大,可能会被要求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或可能被询问资金来源。

  个人存取现金单笔超过5万元时,银行需核对有效身份证件

  事实上,上述客户的经历并非个例,去年年初,浙江一女士曾发视频称自己去银行存5万元现金时,被银行柜员要求提供收入证明等文件,她表示对方像在审犯人。

  2022年1月19日,央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该办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显示:“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不过,在2022年2月21日,央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因技术原因,前述规定暂缓施行,相关业务按老办法处理。

  监管部门所指的“老办法”即《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其于2007年8月1日正式施行,由央行、原银监会、原保监会、证监会在2007年6月21日时发布。

  其中显示:“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另外,其中还显示:“对于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金融机构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客户为外国政要的,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措施了解其资金来源和用途。”

  除了上述规定外,《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第十五条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及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和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依法识别受益所有人,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根据此条规定,法律赋予银行等对客户尽职调查的权利,但具体的调查程度、调查内容等均未详细说明。

  律师称目的是客户尽职调查,询问高风险客户符合要求

  那么,银行客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额度时,是否需要提供资金来源等信息?

  据央视网,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晓宇表示,询问客户资金信息,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客户的身份进行识别、进行客户尽职调查,并按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反洗钱措施,有助于提高反洗钱的效率,满足反洗钱的需要,维护金融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

  同时,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被问及银行柜员对于客户个人信息的核实标准时,刘晓宇称,目前遵循原规定(即本文《管理办法》)的内容,要求核实自然人客户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法、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等。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也作简单要求,比如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码、营业执照等。

  此外,他还表示:“(《管理办法》)对于高风险客户或高风险账户的持有人,金融机构应当了解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经营状况等信息,以加强对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

  银行调查资金来源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刘晓宇表示,不能笼统的认为客户存款金额越大,便应了解更多信息,仅能认为原则上大概率如此。一般来说,金融机构是按照客户本身的特点、账户属性,同时考虑地域、业务、行业等划分相应风险等级,且在此基础上进行适时调整。

  另外,他指出,如果是高风险客户,银行柜员进行相关讯息的询问,完全符合目前监管要求。但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银行内部没有掌握确切的客户风险等级,无权询问客户相关信息。如果询问,确实违反目前的监管准则。(文/林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林羽

林羽

金融原创方向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