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银行机构为民办实事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3-10-10 17:16:27 作者:金融研究院 收藏本文
A- A+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文章。文章指出,农村中小银行网点多、分布广,是离农民最近的金融机构。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引领农村中小银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聚焦“三农”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变化,持续提高金融服务适应性,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地区金融建设。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优化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金融服务,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县域消费金融服务。推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强有力金融支撑。

  金融支持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银行机构的建设与服务。一直以来,农村银行机构都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村银行机构不仅是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支持着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还承担着政策宣传和金融知识教育的职能,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投资意识。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多家农村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行动,因地制宜,扎实稳健地推进金融服务活动。智慧管理平台、支农支小、金融村官……各类活动与体制机制建设打通了金融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成效颇丰。下面将以具体案例,一同看农村银行机构怎样为民办事、服务民众。

青海农信:以农村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破解农村贷款难问题

  青海农信系统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金融村官+牧民行长”双向挂职为农牧民服务,努力做到“家家都授信、户户能贷款、村村有人办”,有力破解农牧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甚至贷不到款”的金融难题。

  经过多年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贷款难问题得到根本改善,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农牧民信用户累计授信63.31万户、509.53亿元,授信率65.97%,用信率59.49%,全省农牧民信用户的信用贷款余额近300多亿元,较2009年增长近75倍。

  青海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全面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为鲜明主题,以破解农牧民贷款难为主要目的,创建“党建+信用体系+双基联动+整村授信”工作模式:一是“多级信用创建”,推动从“信用户”、“信用村”到“信用县”多级创建。全省累计评定信用县24个(占比61.5%),信用乡镇309个(占比84.2%),信用村3331个(占比80.8%)、农牧新用户70.9万户(占比73.9%)。二是“整村授信”,以村为单位,整村调查,集中采集全量信息,对符合授信条件的村级主体批量授信,集中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将贷款户信用记录与整村信用等级挂钩,对信用等级高的行政村提高授信额度,实施更优惠的利率政策;对信用水平低,贷款不良率高的行政村降低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上浮贷款利率。三是“双基联动”,由省委组织部、省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和农商银行多部门联合推动,通过基层金融机构和基层党组织相互选派人员挂职,协同进行整村信用评定、贷款发放和不良清收。

  青海农信坚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农村信用得加强、农民贷款得解决、农商银行得发展”的积极成效,“过去全省每10户贫困户就有9户享受青海农信支持,现在每9位老百姓就有7位是青海农信的客户,每5户家庭就有4户享受过青海农信的普惠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有力支持了乡村产业和经营主体的发展,有效助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贵州农信:用心服务农民工群体

  贵州农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以人为核心”的普惠金融理念,以进城务工农民工为服务重点,持续提升对农民工等新市民服务,着力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难问题。

  贵州农信通过与人社部门、用工企业、劳务派遣公司等单位合作,依托“黔农云”、黔农智慧管理平台、黔农e村等平台发布就业信息;在春节后组织劳务招聘、劳务输出专场活动;安排“劳务直通车”高铁专列助力外出就业创业人员返岗就业。目前已累计参与劳务招聘、组织劳务输出406场、介绍就业27.5万人次。其中,疫情期间助力农民工等新市民返岗复工,实际发放贷款40927户,贷款金额37.15亿元。

  贵州农信通过搭建掌上金融服务平台“黔农云”,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基础金融服务“一键办理”;通过减免“信合卡”省外、ATM存取款手续费,让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等新市民在异地他乡便捷优惠地享受家乡金融服务;通过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帮助外出务工人维护合法权益,2022年累计为在外省老乡提供维权及开展法律援助30起,成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讨回资金318万元;通过依托1000多个地域老乡群,开展普惠金融和防诈骗知识宣传,发挥金融教育功能。

  贵州农信搭建农民工专属信息库平台,定期走访各地商会、政府驻外办事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局和外出务工人员家属等方式,收集贵州籍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结合AI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农民工客群分群、画像迭代、批量识别等功能,目前已登记外出务工人员信息828万人,占全省外出务工人数的92%。

  贵州农信通过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有效结合,着力构建“能识别、能联系、能服务、能持续”的外出农民工等新市民金融服务,实现了农民、乡村、银行的良性互动与循环。截至目前,对外出务工人员授信341万户、2688亿元,贷款177万户、1375亿元。2023年上半年,外出务工人员从省外汇入贵州农信系统网点的资金达643亿元。

浏阳农商:金融村官办好老百姓可知可感的“关键小事”

  湖南浏阳农商银行员工组成的“金融村官”,以“为民办实事”作为行动准则,围绕普惠金融、扶贫扶弱、支农支小、助企纾困等领域,办好了老百姓可知可感的“关键小事”。

  2019年底,浏阳农商银行在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工作时发现,群众有两条比较集中的意见,一条是“我想贷款,不知找谁”;另一条是,“反电诈”宣传需要银行人员协助。从两条意见可以看出,广大群众有期盼,希望有金融工作人员提供更有温度、更为贴心的线下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冷冰冰的线上服务。于是,浏阳农商银行考虑将全体员工下沉到基层一线,通过驻村办公、全覆盖走访等方式,实现普惠金融的直达、秒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2020年4月28日下午,浏阳市“金融村官”试点工作在浏阳官渡拉开帷幕。短短两个月时间,试点工作取得广泛的好评、成果斐然。2020年6月23日,由浏阳市委基层党建办牵头,浏阳农商银行向全市326个村派出金融村官,实现了“一村一村官、村村全覆盖”。金融村官由浏阳市委组织部发文,浏阳农商银行指派,经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聘任,实现每位金融村官持“聘书”上岗。金融村官坚持走访全覆盖、员工全参与、活动全连接、服务全融入、考核全挂钩“五个全”工作法,认领“三农”贷款难题、金融知识宣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金融扶贫帮困、信用镇(村)创建五大任务,走进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也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到2023年,金融村官从无到有,逐步构建了可持续、有效果的良性机制。例如,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建立月度、年度量化考核机制,每年召开金融村官总结大会,评选“十佳”金融村官,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群众走访联系制度,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要求等,使得金融村官责任更加明晰、担子更加压实、履职更加有为。

  目前,金融村官已经成为了浏阳市营商环境优良的一张金融名片。众多金融村官不仅解决了老百姓融资难的问题,更着眼服务民生,为群众办好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小事”。有的金融村官帮村民卖土鸡,有的受邀当证婚人,有的为贫困学子筹集学费,有的直播带货……共同描绘了“为民办实事”的群像,也促推了自身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8月末,浏阳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45亿元,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342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继续保持40%和30%,居全市首位;不良贷款占比1.3%,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

兴福村镇银行:专注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

  兴福村镇银行是常熟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品牌,32家村镇银行分布在湖北、云南、河南、江苏、广东和海南6 省,从首家村镇银行开业至今已逾十六载,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近16年的发展,兴福村镇银行培养了超1500人扎根农村的微贷队伍,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乡村经济和产业特色,开发菌菇、烤烟、大棚、运输等30多款特色贷款,有效解决客户差异化的贷款需求。截至8月末,32家兴福村镇银行总贷款超40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99亿元,占74%;小微贷款390亿元,占比96%。累计服务信贷客户超63万户,当期有余额客户23万户;贷款户均17万,其中单户余额10万以下客户占比62%。

  河南省汤阴县地处豫北平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艾草的生长,宿有“仙艾”之称的“汤阴艾”是当地有名的中药材。作为汤阴县产业就业的扶贫企业,安阳九头仙艾业公司吸纳当地多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200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去年7月,河南多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汤阴地区受灾严重,汤阴兴福村镇银行积极与我司对接灾后重建工作,非常有担当!”九头仙艾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洪水过后,公司种植的5000余亩艾草损失严重,存货也大部分受潮。面对客户的迫切需求,该行立即启动防洪抗灾应急融资响应机制,迅速收集授信材料,开辟审查审批绿色通道,仅用3天发放救灾贷款450万元。有了金融服务的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快速恢复,现在销售范围由线下扩大至线上,年销售额达1亿元。

  汤阴兴福村镇银行以“三三制”(新贷款客户3天内放款,老贷款客户3小时内放款)为特色的金融服务,收获了一批忠实客户。目前,该行已支持当地农户超1万户,累计发放金额24亿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文章关键词:

作者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