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向“催收人才”抛橄榄枝,大学本科学历成门槛?另有银行公开官方催收号码

2024-06-14 19:05:36 作者:林羽 收藏本文
A- A+

  催收工作也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了!

  近日,多家银行公开招聘催收人才。其中,光大银行招聘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贷款业务电话催收人才;湖南三湘银行招聘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高级电催人才;微众银行招募的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负责委外催收作业、品质合规性、催收强度的检查监测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岗位大多要求应聘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抗压能力强。与此同时,另有部分银行要求应聘者具备三年或五年及以上催收管理工作经验。

  多家银行招聘催收人才

  对学历、催收经验等均有要求

  日前,光大银行发布招聘启事,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贷款业务电话催收岗招聘3人才,其中要求应聘者的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专业不限;强调抗压能力强,积极乐观,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服务意识。

  从岗位职责看,此职位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进行电话告知;了解客户情况,登记客户信息和还款信息;建立管理台账并及时跟进并更新信息;协助进行过程管理和账户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并总结提供风险策略的优化建议;协助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

  除了光大银行,微众银行近期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拟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人才,要求应聘者至少拥有5年委外催收管理或至少3年一线催收相关的工作经验,同时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严谨细致等。

  此岗位主要负责委外催收机构日常业绩指标及过程指标监控,为机构督导提供现场运营数据支持;负责委外催收作业、品质合规性、催收强度的检查监测等;负责委外催收政策在催收机构的执行情况监测等工作。

  此外,湖南三湘银行日前发布的“求贤公告”中,有多个招聘职位涉及催收。其中,高级催收管理人才负责制定和执行催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导逾期客户催收工作,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定期管理和分析催收数据,结合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各部门催收情况,制定和调整催收策略;管理并辅导业务部门完成各阶段的催收业绩指标。

  高级电催人才则负责制定和执行电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电催团队;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逾期客户催收工作进行督导并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定期对相关电催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结合报表数据,监控、分析各部门的催收情况,及时调整催收策略。

  同时,该行亦对应聘者学历、工作经验等有明确要求。比如,高级催收管理人才的应聘者需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法律、金融专业背景,有五年及以上催收管理工作经验;高级电催人才则同样要求应聘者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经验方面则具备5年以上金融或信贷行业相关催收工作经验。

  另外,该行还要求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具备优良的账款催收技巧及团队业务提升能力,能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达成;高级电催人才还需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对于近期部分银行加大对催收人才的招聘力度的原因,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分析师李柯莹认为,一是商业银行面临一定资产质量管控压力,需要招聘更多催收人才应对资产质量下行压力,避免资金流失;二是政策指引的推动和风险管理需要,今年5月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促进了银行发展自营催收团队和提高催收人员的专业水平,招聘催收人才是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三是金融市场和科技手段不断发展带来的专业化需求。

  李柯莹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催收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电话沟通,而是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客户管理,对催收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银行为何对催收应聘者专业层面和工作经验层面有一定要求?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银行催收更需要法律知识,此为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因此需要学历;催收需要懂人情世故,需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因此需要经验。”

  多家银行公开催收相关号码,

  有银行因催收问题被处罚

  据了解,信用卡催收分为银行内部催收和委外催收。其中,银行内催通常包括短信催收、电话催收和上门催收等,适用于逾期三个月以内的客户。

  而委外催收主要指银行将难以处理的逾期客户委托给专业的催收公司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催缴。

  今年以来,已有部分银行公开相关催收号码及合作催收机构名称。比如,邮储银行日前在官网公布个贷回访和催收号码,号码达48个,区号涉及北京、重庆等地。

  该行写道:“为了提升我行服务效率,为您提供更专业的个人贷款服务,邮储银行计划新增以下电话号码,用于您的贷后回访和催收。如有上述电话号码致电,请您配合接听,通话中可能会与您核对信息,但不会询问您的各类密码等私密信息。”

  除了邮储银行,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银行、宁波银行、天津滨海农商行、上海银行等亦公开了合作催收机构的名称及联系方式。

  事实上,以往第三方催收机构对催收人员学历等要求不高,人员素质亦是参差不齐,欠款人与催收公司相关案件更是屡见不鲜。

  新浪金融研究院通过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进行“暴力催收”关键字检索,诸如盗取个人信息、读取通讯录、暴风式接收短信、私自联系亲友同事等投诉颇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不当催收导致的违规行为也愈发显现,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因催收出现问题受到监管处罚。比如,今年4月,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40万元;时任该中心特殊资产经营集群属地清收岗员工金宏因对该中心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负有责任而被警告。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威海蓝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前调查不尽职、对合作机构催收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70万元;时任该行普惠资产管理部催收经理黄鹏林因对合作机构催收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负有责任被罚5万元。

  同样是1月,因对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采用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催收处置严重不审慎负有直接责任,时任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谢语诚、主任郑仲华均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指引要求金融机构不应向联系人催收,

  银行积极清理不良“包袱”

  今年5月,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同多家协会组织相关从业机构共同研制了《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出,当前,催收业务亟需规范,考虑到标准发布还需一段时间,协会以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研制了《指引》,后续待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替代本《指引》。

  催收对象方面,《指引》明确提及,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联系人明确拒绝催收人员的请求或要求催收人员不得再联系的,催收人员不应再与其联系。

  催收时间方面,《指引》提及,通过发送短信、语音、5G消息等方式开展催收作业的,应符合电信行业相关规范。双方已事先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从其约定。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

  催收记录方面,《指引》提及,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对催收全过程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客观、完整。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向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的催收记录。相关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

  李柯莹称,该《指引》为催收行业提供了明确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标准,促进了银行发展自营催收团队,提高了催收行业的整体合规性和专业水平。因此,银行加大催收人才的招聘力度,并在招聘催收人才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和合规意识,以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和满足监管要求。

  此外,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公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出,消费金融公司要建立健全消保工作机制,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印发的《关于规范浙江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催收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辖区内互联网贷款催收全流程管理。

  催收的目标是“坏账”,企业或个人无法收回坏账或欠款时,便产生了催收行业。在李柯莹看来,有效的催收手段可以督促客户尽快还款,在第一时间避免资产损失,并有助于银行及时清理不良资产,减少不良资产的积累,降低风险暴露和不良贷款率,保障资产质量和防范流动性风险。

  盘和林称,不良处置既可以出售,亦可以催收,而银行内部催收则会使得自然成本更低、回收更多,从而减少损失,因此才会建设催收团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基本持平。分机构来看,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较高,达3.34%;城商行次之,为1.78%;民营银行不良率为1.72%;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均为1.25%。

  中金公司对第一季监管数据分析后认为,单季不良生成率略有走高,商业银行单季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环比上行9bp、同比上行7bp至0.77%,压力或来自于零售端。

  近年来,为减轻资产质量压力,商业银行也在通过不良资产转让核销等手段,清理不良“包袱”。据了解,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自2021年正式开启,至今已有三年时间。

  今年5月,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不良批量转让成交553单,成交规模1193.69亿元,同比增长222.68%。其中,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390单,规模达965.38亿元,同比增长449.43%。

  其中,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市场投放规模较大。同时,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占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比重显著提升,资产类型分布日益均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天行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林羽

林羽

金融原创方向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