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于3月22日-24日在钓鱼台举行。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博士应邀参加了题为“投资自由化与企业走向世界”的专题讨论。
以下为傅育宁发言实录:
讨论围绕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投资遇到的问题展开。傅董说:“过去十年中国的非金融投资已经实现了38%的增长,累计达到了5000多亿美元的规模,而另一个方式的“走出去”,即对外工程承包的规模则更大,累计数与非金融投资差不多是2.3:1的比例。
在这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招商局也抓住了金融危机机遇,围绕中国国际贸易的需求进行了港口网络的布局,这里有两个例子和大家分享。
一个是印度,虽说印度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制造业的国家,但是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消费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2006年塔塔集团的董事长邀请我去了印度,我们当时觉得可以跟他们有所作为,比如说在港口设施方面进行投资。但是我们没能做成。我们转而去了斯里兰卡,斯里兰卡位于非常重要的贸易通道上,地理位置很好,能够支持南亚的贸易。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斯里兰卡的内战还没有结束。我跟他们的总统说,如果内战持续下去的话我们是无法投资的,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当时总统跟我说,傅博士,我们应该能够在三个月之内结束我们的内战,所以我就去投资了。斯里兰卡希望国外的投资者帮他们建设在科隆坡的港口。尽管之前进行了招标,但是招标的结果却推翻了,因为他们认为赢得招标的公司并不会诚心做好这个项目。紧随其后的金融危机,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去,我们很轻易就得到了港口35年的运营权,而我们的标价只是之前新加坡港务局中标价的一半。
另一个是在金融危机对航运业造成严重打击的时候,我们收购了航运公司的港口资产,帮助他们解决融资困难的同时,也完善了我们的网络,并且与他们签订了长期服务的合同。这是一个双赢的安排。
除了港口,我们也进行了其他的一些并购。包括引进先进的物流商业模式,我们认为能够帮助中国提高物流效率。还包括我们过去二十多年在海外逐渐探索出的食品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将日本、韩国、东南亚的食品卖到发达国家,这项业务每年都有非常高速的增长。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这样好的商业模式拿回中国来用,比如说把欧洲、美国等等一些优质食品引进到中国呢?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做的,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而且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食品需求会不断增长。
当然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过问题,一个就是刚刚提到印度的例子:保护主义。保护主义,不仅有贸易保护主义,还有投资保护主义。中国应当在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机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争取多边、稳定的制度环境应对投资保护问题。
另外我想专门提一个我们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建设工程在海外开展,这些工程企业利用对外援助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资金,获得了发展中国家项目,但却大幅推高了工程造价。当然这些工程企业赚到了钱走了,但是从长远来说像非洲这样的一些国家会抱怨,你看在我们的项目上你们要的价格太高了。这种做法增大了银行坏账风险,更有损中国企业的品牌。中国企业应当从对外经济合作的长远利益出发,进一步加强自身竞争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