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薇:中国文化最能适应变化

邵丹薇:中国文化最能适应变化
2022年06月30日 17:30 财经头条
邵丹薇|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能源董事长邵丹薇|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能源董事长

近期,亚布力论坛第二十二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能源董事长邵丹薇在年会闭幕式发表了题为“潜居抱道,时至势至”的主题演讲,阐释了她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畅想与思考。

邵丹薇表示,作为实证派我们所有人手里都握着一块砖,如果找机会敲一敲未来那扇门,把那扇门打开看看,有生之年,我们就有机会见到能源大同世界。

以下为邵丹薇演讲内容(略有删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经济基础呢?或者说经济基础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每一种伟大的经济范式里都有三个要素:能源、信息、交通。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经济就会产生一次跃迁,当三个因素同时发生变化时,人类就会迎来一次经济的革命。这三个因素也被称为人类经济的底层通用技术平台。

比如十九世纪,当信息领域出现了机器印刷、电报,能源领域有了煤炭和蒸汽动力,交通领域铁路被组网,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就诞生了,那一次最大的受益国是英国;二十世纪,信息领域出现了电话、广播和电视,于是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活跃,广告业得以滋生。能源领域有了交直流电、石油,因此内燃机车被创造,国家公路得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

有人说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但我更采纳另一种说法——现在才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领域出现了物联网,能源领域出现了新能源,交通领域出现了智能驾驶,但是和过去的电报、电话、交直流电这些有限的资源相比,物联网的资源是无穷尽的,风能光能等新能源的资源是无穷尽的,而智能驾驶,当我们开发好平台的算法以后,服务一台车和服务一亿台车的边际成本差不了太多。

经济学有十大原理,开宗明义第一条:资源是有限的。正因为资源有限,人类才需要不断通过创新来提高效率,可是人类未来的比特、瓦特世界资源将会是无限的。经济学的前提被动摇了,过去解释市场自由经济的理论也打了折扣,因此人类需要一套新的理论体系来适应新时代。谁能够把这套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呢?我认为只有实证派,即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们,前者带来模式的创新和组织的创新,后者带来技术的创新,只有实证派才能证明未来的世界长什么样。

我以能源为例,说一下星星充电对未来世界的两个愿景。

第一个愿景是爷爷辈置放的能源资产,孙子辈还能免费用。现在光伏的设计寿命是30年,7年收回投资,剩下的23年是免费的;储能如果能做到15000次,那设计寿命是50年,7年收回投资,剩下的43年不要钱。光伏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许也可以做到50年的使用寿命。以后,石油变成电,天然气变成电,一切的能源都可以变成电,因为电是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形态,而它的边际成本恰恰不要钱,或者说收回成本以后不要钱。设想一下,如果将来我们的子孙开车用电不要钱,家里所有的用电都不用钱,那真是能源的共产主义。

第二个愿景是未来社区变成能源的大同世界。我们都知道阳光、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但因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它不要钱。那么当祖辈用7年的时间收回成本后,孙子辈在享受着祖上给他留下的能源资产时,会不会觉得这些东西不要钱,因此我可以很大方地馈赠给邻居、馈赠给整个社区呢?这样我们的整个社区就会变成一个互助的、分享的世界,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范式。

星星充电打算如何实现这些愿景呢?首先是把所有的充电产品,像电动汽车、硬件、运维工程、智能软件全部联网,构建一张广阔的工业互联网。紧接着,我们把光伏、储能和一个一个的工厂、园区、物业、家庭联网,通过电力交易,把能源的生产者和能源的消费者连接起来,构建一张移动的能源互联网。再然后,我们用APP、小程序,甚至各种车端的车机平台,以及各种各样的流量互联网平台进行互联互通,构建一个用户互联网。最后,我们利用信息、能源、交通这三个领域的数字化和无尽资源打通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与用户互联网。

今年一季度,很多上市公司的财报披露后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呢?因为营业收入同比翻番或者增长很高,但是利润却下滑了,很多企业陷入了只增收不增利的窘境,经济学家和股评专家把这种现象评价为PPI与CPI的剪刀差,利润让资源型企业垄断走了,造成了增收不增利。但我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

我们发现一个指标,叫全社会消费总量。投资也好,出口也好,最终都要消费,修建的铁路要有人坐,造的马路也需要有人用、交养路费,最终这些都会变成消费总量去衡量经济的有效性。而诠释全社会的经济总量需要两个因子——有效的消费总人口以及人均的消费总额。像肯尼亚这样的非洲地区,虽然人口新生儿还在增长,但是他们不是有效的消费人口,因为他们极少消费;大部分的发达地区是人口负增长的,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现实,如果我们通过大量的政策认为它可逆,那日本、美国,或者西方那些国家就不会到现在人口还在负增长了,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未来30年,有效的消费总人口数量是下降的。

另外一个有效参数是人均消费总额,有一个学者跟我说他在淘宝上充了5000元,淘宝又送他800元,但是他一分钱也没花,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消费的需求。现在我们有房了、有车了,大件全买了。过去一年换一个手机,现在三年才换一个,于是我们可以判断人均消费总额未来也是下降的。那么问题是,全社会的消费总额代表了经济的总量,人口在下降,人均消费总额也在下降,假设各下降10%,全社会的消费总额就会下降20%。可是,全社会的工业制造企业平均毛利率才20%,就算不考虑PPI与CPI的剪刀差,企业也不挣钱。如果大家都不挣钱,或者效率都遇到了天花板,企业会怎么发展呢?这就到了下一个阶段,即改变服务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态。

过去,企业主承担了全部的经营风险,可是如果我们的社会消费总量下降到人人都不挣钱的程度,这个压力还会让企业主一个人承担吗?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高效的。所以,未来应该把生产要素打散,组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使得所有的生产要素和经营压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普遍地传导,激发每一个细胞的活力。那时,就不是企业一个人在死扛,而是社会里所有的人都在迸发生命力。

一个稳定的文化结构应该是中间派占大多数,左派右派占少数,但近几年情况开始倒置,现在无论什么话题,网上都会骂声一片。在西方,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为什么大多数的中间派变成了少数派呢?根本上还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几次文化大撕裂,会发现那也是社会大繁荣的并存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奴隶社会迈向封建社会,也就是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出现了非常多的大家,百家争鸣正是我们历史上最璀璨的思想高光时刻,可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人们可不这么想,我们觉得他们伟大,他们当时觉得很痛苦,因为他们认为社会是没有出路的。如果不是这样,孔子怎么会说出“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这句话呢?

第二个时期是从封建社会迈向现代社会,即民国。我们现在回忆起民国会说,民国是个好时代,大师云集、名家辈出,是一个思想的大爆炸时期。但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不这么想,他们觉得社会非常黑暗,感到愤怒、委屈、彷徨,如果不是这样,鲁迅怎么会写出《彷徨》《呐喊》《狂人日记》这样的文章呢?

现在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从自由市场经济迈向能源共产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人类注定会发生一次思想的大割裂,同时也会是一次思想的大繁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可能会觉得迷茫、痛苦,但是历史的教科书在百年之后会评价二十一世纪正是近代以来思想最伟大的昌盛时期。

星星充电作为一个实证派,希望把企业作为一个商以载道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努力用我们的事业承载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承载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愿望和信念,也就是“桩联世界,凝聚人心”。

最后我想说,一切都在变,但总有一些事亘古不变,那就是勇气、正直、善良、坚毅和爱。

责编|王紫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充电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6 中科蓝讯 688332 --
  • 07-05 劲旅环境 001230 --
  • 07-04 派特尔 836871 5.6
  • 07-04 华盛锂电 688353 --
  • 07-01 天新药业 603235 36.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