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相关报道】大湾区再迎重磅利好!这次是南沙!解读来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丨梁施婷,彭敏静,黄浩博
广州南沙,这片珠江出海口的发展热土,迎来了新的东风。
6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2012年获批国家新区,2015年挂牌成立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南沙定位为粤港澳合作发展三大重大平台之一。加上此前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方案出台,至此三大重大平台均拥有了“专项方案”。
《南沙方案》实施范围为南沙全域803平方公里,但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作为先行启动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并明确要充分发挥上述区域依托交通枢纽快捷通达香港的优势,逐步构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
未来,南沙将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五大重点任务,并于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分别实现一系列发展目标,其中到2035年要建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备受关注的是,《南沙方案》明确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超过港澳税负部分;此外,2022-2024年每年将安排给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并给予其用地指标倾斜,探索建立刚性和弹性有效结合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
打造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地
“面向世界”是《南沙方案》最鲜明的关键词。
《南沙方案》将“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包括要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
“走出去”方面,南沙将整合珠三角优势产能、国际经贸服务机构等“走出去”资源,加强与香港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际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福强分析,南沙携手港澳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提供更好综合服务,十分顺应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合作理念。
为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南沙方案》明确要加快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建设,支持粤港澳三地在南沙携手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集聚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大宗原料、消费品、食品、艺术品等商品供应链管理平台,设立期货交割仓等。
此外,《南沙方案》提出,将充分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作用及海事专业服务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航运服务资源跨境跨区域整合,提升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服务能级,重点在航运物流、水水中转、铁水联运、航运金融、海事服务、邮轮游艇等领域深化合作。
南沙“面向世界”的一大关键是与港澳协同开放,《南沙方案》也强调,依托广州特别是南沙产业和市场基础,携手港澳不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并要研究进一步降低香港专业服务业在内地提供服务的准入门槛。
王福强认为,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具有多重作用,新时期我们仍要注重发挥港澳作用,特别是在专业服务、资源集聚、人文交流、国际治理等方面,共同形成新时期高水平开放门户。
同时,“一带一路”将是南沙“面向世界”的重要方向。例如,明确南沙将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分析,大湾区贸易活跃、交通发达,又有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有实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服务,南沙建设利于资源整合。
这其中,还将伴随着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索。《南沙方案》提出,支持南沙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此外,加强与欧盟和北美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推动在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对接,进一步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打造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
王福强认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制度型开放的阶段,重点要在规则、规制、监管等方面,需要通过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来倒逼改革,从而释放活力和激发潜力。
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列首位
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是南沙建设发展的核心逻辑。
除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外,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亦着重提及,位列五大重点任务之首,重点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携手提升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二是推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前者,包括将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的联动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后者,包括将加强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香港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从产业布局看,《南沙方案》也蕴藏诸多机遇。未来,南沙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数字产业和海洋产业,包括将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推进智能纯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和智慧交通产业集群;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建设国际光缆登陆站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南沙区位优势优越,政策优势突出,因此聚集创新要素潜力较强,协同港澳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不仅是南沙自身禀赋的体现,也是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不过,除了具体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南沙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加强创新,破除创新要素流通壁垒,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进一步引领大湾区创新发展。
《南沙方案》明确,到2025年南沙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初步构建;到2035年南沙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更趋成熟,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这一目标背后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包括将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程序制定优惠产业目录等。
魏建国表示,广州本身是教育和科研资源的集聚地,也拥有面向全球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在南沙深化与港澳协同创新,对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港澳青年安居乐业新家园
南沙也被寄予牵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厚望。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南沙聚焦五大重点任务开展探索,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将激发粤港澳综合优势,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软联通”无疑是重点。南沙也将加快建设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
其中,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包括将积极支持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并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融合发展,加快研究按程序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方面,南沙将加快建立南沙枢纽与香港的直接交通联系,推进实现“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等。
此外,南沙还将携手港澳打造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包括要把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到南沙创业的,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可同等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等当地扶持政策;要在住宿公寓、通勤、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帮助港澳居民解决到南沙工作的后顾之忧等。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还将从城市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和生态等方面开展创新,深层次推动与港澳协同,包括将从就医、购房跨境抵押、资格互认、创业支持等方面优化就业创业配套环境,实现教育、创新、创业联动和就学就业互促,增强对港澳青年学生就学吸引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指出,南沙最重要的基因是创新,激发青年人创新创业活力十分重要,让港澳人才到此能获得好的发展、优的环境和有力支持,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南沙方案》还明确支持港澳业界参与重大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文体设施和连片综合开发建设。还将探索采取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方式,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人才参与南沙建设和管理。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立足于803平方公里的空间优势,南沙在携手港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具有非常强的想象空间,这也将带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事实上,《南沙方案》也提出到2025年青年创业就业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加速集聚,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到2035年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
南财快评:南沙聚力提升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
6月14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动创新发展、打造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举措。方案旨在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全球疫情持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三期叠加”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样面临“三重压力”。在内外部风险挑战下,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器”功能、不断提升金融互联互通水平,对粤港澳大湾区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随着金融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的不断提升,南沙聚力提升金融开放创新水平,强化金融服务枢纽功能,从开拓湾区金融要素流通新渠道、激活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新动能、探索湾区金融政策发展新路径、构筑湾区金融产业集聚新高地四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金融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金融枢纽提供了有力支撑。
方案指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接下来,南沙应该根据方案,进一步夯实这些方面。
首先是,打造金融要素流转“枢纽站”,开拓湾区金融要素流通新渠道。南沙坚定落实广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金融功能承载区”要求,利用自贸试验区跨境金融创新等优势,积极拓展了期货交易、跨境托收等内地和港澳金融要素资源融通新方式。此外,南沙紧抓两岸金融互通发展需求,建立了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金融合作专项小组等重要平台,为粤港金融合作、政策试点争取等建立了良好沟通渠道。至2021年,南沙累计落户港澳资金融类企业占比达25%,且这一占比数值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
此次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融合发展。支持开展移动支付创新应用。加快研究按程序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支持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探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等政策试点,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
可以预见,众多政策举措助力下,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要素资源流通的重要枢纽之一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是,搭建多元化金融交流“大平台”,激活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新动能。2021年11月30日,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国际会议中心于南沙落成,这一国际化大型建筑的建成,为南沙建设IFF全球年会永久会址目标迈出决定性一步的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构筑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格局,极大地提升了南沙和大湾区在全球金融业中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此外,南沙还塑造了“南沙金融沙龙”“凤凰计划”等特色金融活动招牌,并持续举办政策宣讲会、产融对接、特色金融研讨会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南沙乃至大湾区的金融显示度和对外吸引力。
三是,勇当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田”,探索湾区金融政策发展新路径。继“南沙金融15条”后,南沙先后承接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优化金融服务业创新营商环境暂行办法》《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金融创新试点政策,并取得了开创新的试验成效,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特色发展道路贡献了宝贵经验。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管理暂行办法》为例,这一政策在进一步放宽了企业形式、落地限制的同时较大程度简化了融资审批流程,为QFLP试点多方共赢的局面铺设良好基础,且政策发布仅一月时间内,就已对外释放约40亿元融资额度,为大湾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资金支持。
四是,建设金融倍增发展“强中心”,构筑湾区金融产业集聚新高地。2015年至今,南沙牢牢把握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金融业高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的GDP占比从0.01%上升至2021年的8.27%;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基本实现倍速增长,2022年1至4月,南沙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2220.52亿元、1689.97亿元,同比增长10.6%、24.6%;金融业企业规模连续多年快速增长,2021年末,已有6670家金融企业集聚南沙。在显著的发展引领下,南沙目前已形成以跨境金融、飞机船舶租赁、股权投资、商业保理、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七大板块为主体,多种特色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金融产业格局,并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重要支点。
【作者:韩永辉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导、珠江学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决策专家;钟祖昌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成昊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专访国经中心王福强:南沙要重点做好“开放文章”,培育最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6月14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正式公布,明确要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同时,《南沙方案》还明确了南沙要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五大重点任务。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基础上,国家为何进一步支持南沙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什么新角色?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福强。
王福强认为,南沙将通过强化与港澳协同来面向世界开放,合作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平台,南沙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将为国家全面深化对外开放进行压力测试。
做好压力测试后逐步向全世界开放
南方财经:根据方案,南沙要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应如何理解“面向世界”与“全面合作”?
王福强:面向世界,指的是合作对象不仅仅是港澳,还包括通过港澳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开放,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开放,国家会优先向港澳开放。这主要也是为了利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之利,在做好压力测试后,再逐步向全世界开放。
全面合作,指的是合作领域是全面的,包括产业、科创、生态、海洋、社会、文化等。产业方面,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合作模式方面,全面合作体现在不仅有“走出去”,也有“引进来”。这也是顺应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而提出的合作理念的表现,体现了中国坚持全面开放的坚定态度。
南方财经:应该如何理解南沙的五大重点任务?
王福强:科技创新方面,国家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中,北京怀柔以基础研究为主,上海张江以开放创新为主,而粤港澳大湾区以成果产业化应用为主。方案中,南沙突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是为了在科技成果转向产业化应用方面先行先试,在跨越成果与产业间的“死亡谷”方面进行探索。
其次,青年创业就业方面,南沙将以支持港澳青年回国创新创业为切入点,打造国际最优营商环境,培育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将增强青年一代对祖国的认同感,也有助于南沙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在新产业新经济方面走在前列。
再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仍然要注重发挥港澳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方式、深度、范围也在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在专业服务、资源集聚、人文交流、国际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共同形成新时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此外,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形成要素便捷流动的共同体,实现从区域共同体到经济共同体到社会共同体的梯次转变。港澳有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规则以及国际认同的制度环境。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开放和建设。
最后,我国内地城市的硬件条件提升很快,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强,但城市软件条件还有差距,在城市管理、城市治理等方面还有需要向港澳、国际学习的地方。南沙承担城市治理的学习借鉴任务,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南方财经:从“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看,为何重点强调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如何看待南沙此次获得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红利?
王福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南沙的这项任务是对标大湾区任务而设置,是为配合完成大湾区建设。现代的科技创新,必须要注重开放创新,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港澳具有国际通道,拥有国际级创新资源,包括5所世界百强大学。制约开放创新的主要是体制机制,比如科研物资的跨境问题、科研资金的使用等,这些可在南沙探索破解。
此前,横琴、前海对鼓励类产业已经采用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南沙来说,“针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可以拉平与这两个平台的差距。对于大湾区来说,这样可以进一步快速集聚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发展高地。
“中国的南沙,世界的南沙”
南方财经:中央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基的础上进一步支持推动南沙建设,原因是什么?设置23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福强:南沙、横琴、前海是广东最早的三个自贸试验片区,承担着通过粤港澳合作推动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助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任。随着形势的发展,大湾区国家战略出台,粤港澳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如果说之前的合作是停留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上的话,那么,现在就进入了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三个平台作用各有侧重。
南沙本身的面积是803平方公里,一下子从全域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不太现实,资源集聚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不明显。同时期的横琴、前海面积分别是120、106平方公里。在这里,择取功能突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好的区块作为先行启动区,能快速聚集高端资源,便于形成可视化的合作成果。在取得早期收获后,相关经验、模式等可梯次推广,进而形成更大空间尺度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南方财经:《南沙方案》有何独特之处?南沙、横琴、前海三个平台未来如何形成发展合力?
王福强:对象不同、任务不同、路径不同,是三个方案的主要区别。南沙有空间优势,腹地广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布局现代产业、合作平台,可以支撑港澳发展先进制造等实体经济。南沙有港口等基础设施,可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服务基地。南沙还有高端开放平台,如国际金融论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因此,要坚持三者的各自定位,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前海重点在于与港澳进行现代服务业的合作,横琴重点是支持澳门发展四类产业,并作为澳门产业、生活的可拓展空间。南沙,则是面向世界的开放平台,是中国的南沙,世界的南沙,其重点在于如何做好高水平开放的文章,特别是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如何培育形成一个代表中国最高开放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
对多领域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
南方财经:南沙要打造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应该在经贸合作方面如何开展“压力测试”?这对大湾区对外开放、衔接国际规则带来哪些效应?
王福强: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制度型开放的阶段,重点要在规则、规制、监管等方面,通过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来倒逼国内制度改革,从而释放发展活力,激发发展潜力。CPTPP、DEPA等自贸协定规则代表着当今最高层次的开放水平,是国际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南沙在对标这些先进规则方面,可以主动积极学习引鉴相关规则,为国家数字化发展等相关领域的开放进行压力测试。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部分领域的研究、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如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等,相关行业标准成为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在参与CPTPP、DEPA时,可以代表国家拟订相关标准,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南方财经:南沙要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并从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切入,如何理解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在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上的意义?
王福强:规则衔接涉及标准对接、资质互认、治理协同等多个方面,南沙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是与南沙的职能定位相关的,这几个方面都是南沙将要发力的地方。目前,金融方面,南沙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尚需港澳金融能力的加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吸引港澳人士在此居住生活就业创业,南沙已经有了便捷的海上航线、快速的高铁列车,如果在教育、医疗、人文等方面对接港澳,将会增强区域吸引力。高标准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要素,港澳在这方面有值得南沙学习的优势。
南沙未来应重点在教育领域、专业技术领域、要素便捷流动、文化配套方面推动规则衔接。因为南沙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相关的教育资质、就业资质等需要对接后才能推动其落地。南沙的发展要面向世界,就需要引进国际上的各类高端人才,需要在专业技术资质方面进行对接,便利国际人才在此就业创业。各类资源要集聚,要有机制保障。要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就需要有配套的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港澳衔接对接的重点领域。
南方财经:《南沙方案》还提出了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例如2022-2024年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及建立探索刚性和弹性有效结合的国土空间规划机制,合理增加年度用地指标。你如何看待这些配套保障措施可以起到的作用?
王福强:短时期内,大湾区内形成了若干重大发展平台,对这些发展平台,中央的定位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所以,中央更多的是采取授权的方式,打开其发展空间,让其从改革中寻找发展动力。但是启动这些平台需要起始之初真金白银投入,这些就需要地方政府承担起主体责任。国家、广东对此的支持,是推动其发展的必要措施。起初的输血是为了培育其造血功能,为了其更长远发展。
配套保障措施会起到哪些作用?一是先期启动作用。平台建设需要资金,资金来源通过政府债务的方式来筹措,可以短期内启动平台建设。在其形成造血机制后,平台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经营性收入来支撑。二是节奏控制作用。区域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战略耐心,要有战略留白,为以后高质量发展做好资源储备。三是要素保障作用。重大项目需要土地、能耗、用水等指标,充足的要素保证能快速落地项目,快速推动先行启动区取得实质性成效。
责任编辑:李墨轩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