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烧钱”低效发展,互联网医疗2.0时代如何突破生存“瓶颈”?

告别“烧钱”低效发展,互联网医疗2.0时代如何突破生存“瓶颈”?
2021年12月01日 14:05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告别“烧钱”低效发展,互联网医疗2.0时代如何突破生存“瓶颈”?

  “所以越复杂的场景越适合互联网,如果医疗行业所有规矩已齐全,就医秩序、分级诊疗已完善,那么互联网医疗的意义就也不大了,在非常高效运行的医疗卫生体系内,为什么需要互联网医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为了规范互联网医疗发展,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这意味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期,开始进入强监管、规范化、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超1600家。 此次《意见稿》的落地也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互联网诊疗要与实体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质”,让互联网诊疗回归医疗服务的根本定位。

  另外,《意见稿》也将促进解决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多个问题,例如将互联网诊疗与药品销售行为进行“隔离”,并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出清“低小散”的平台,鼓励“高精尖”平台等。

  根据安永互联网医疗报告,从2010年萌芽,到2013年起步,再到2016年达到第一个高点,互联网医疗经历多年浮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家DRG/DIP专家组成员于保荣曾发文分析,2017年开始,互联网医疗用户增长稳中放缓,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线问诊咨询业务已无创新突破余地,行业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慢性病管理仍处于探索初期,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与用户需求不能有效对接,难以释放市场潜力。

  医疗行业研究人士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互联网医疗正在从1.0向2.0跨越。1.0阶段互联网习惯于用烧钱去改变医疗的低效现状,但医疗行业几乎是“无底洞”,在2.0阶段,这些企业要么改变烧钱的方式,要么追求利润回报。

  “2.0阶段成功的关键在于要顺应政策趋势和场景,要真正以医生和用户为核心,而非简单地把线下搬到线上,另外,互联网医疗还应意识到其最大的资产不是平台、技术或系统,而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仲崇明说道。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王宏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医疗要突破以下5个瓶颈:

  第一是信息碎片化瓶颈,现在所谓的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其实主要是线上诊疗系统,完整的医疗服务还未能在网上实现。

  第二是组织模式瓶颈,互联网时代组织有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而现在互联网医疗传统的组织模式并没有改变。

  第三是医疗模式瓶颈,目前线上诊查费定价不高,涨价可能性也不大,将模式由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医生才可能不在意单次诊查费的高低。

  第四是商业模式瓶颈,目前以单体医院为主体建设好并运营互联网医院是高投入模式,而由社会资本参与的平台模式还受到许多限制,获得回报的路径也不成熟。

  第五是政策瓶颈,互联网医疗的准入政策和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还需不断完善。

  互联网诊疗碎片化尚未形成闭环

  根据安永互联网医疗报告,随着政策不如预期、技术突破缓慢、优质医疗资源欠缺,以及患者导流成本昂贵而且付费意愿低下等问题,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各自生态搭建的过程中烧完了第一波资本市场的热情和资金,盈利却依然遥遥无期,资本随之进入冷静期,中小企业黯然离场,留下独角兽们,艰难突围。

  互联网诊疗碎片化则是独角兽们突围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王宏志指出,目前的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主要侧重问诊模块的信息化建设,线上往往不能完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和医保支付等业务,同时这些业务更适合在区域性的平台上实现,需要与区域性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对接。

  “现在互联网诊疗信息碎片化很严重,很少有模式能在线上形成完整的业务,就像互联网电商平台只有下单系统,却没有支付结算系统,甚至没有物流。另外,互联网医疗还需要建立区域性信息系统,以电子病历为例,患者从A院转到B院,B院的医生要能看到患者之前的电子病历才能根据既往病史作出诊断,但是这一工程量较大。” 王宏志说道。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等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下称《发展报告》)也指出,目前互联网医院业务范畴贯穿患者诊前、诊中和诊后一站式就医全流程,但便民服务的“挂缴查”和非核心医疗业务的“医学咨询”仍然是互联网医院线上使用最多、最成熟的业务,互联网医院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发挥出来,围绕疾病诊疗的核心业务还有待发展。

  另外,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似乎在组织形式方面存在矛盾。

  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显示,互联网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

  王宏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互联网时代有去中介化、去中心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即减少中间环节、弱化“中心”的权力、增加“节点”的权力,更多利用非正式组织临时组织调动内外部资源。但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互联网”,即医疗模式没有改变,仅仅将传统医疗服务“搬”到网上,应该考虑“互联网+医疗”,即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医疗,比如以医生为中心而非以医院为中心。

  海通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余文心也曾分析称,互联网的特征表现在信息量大、使用频率高、用户平均收入低、维护成本低、标准化易复制、爆点之后赢者通吃、边际成本为零;而医疗行业的特征表现在用户平均收入高、成本高、属地化难以赢者通吃、支付方与决定者不对等,还面临着政策及监管的壁垒等。

  但是仲崇明表示,在医疗领域中,互联网的作用就是“贴合”,终端越多、触点越多,互联网越能发挥作用,若区域内只有一级、二级、三级共三家医院,那么就不再需要互联网医疗,自行分诊转诊即可。“所以越复杂的场景越适合互联网,如果医疗行业所有规矩已齐全,就医秩序、分级诊疗已完善,那么互联网医疗的意义就也不大了,在非常高效运行的医疗卫生体系内,为什么需要互联网医疗?”

  仲崇明进一步分析称,互联网医疗要结合不同的经营主体进行赋能,从医院穿透到医生再到患者等,这才是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医疗擅长打“运动战”,不善于应付“阵地战”,因为其本身就没有阵地,其本质和价值在于随时随地更高效地匹配供给和需求。

  超90%互联网医院处于“僵尸”状态怎么破?

  上述《发展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影响下,接近9成的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相关企业积极布局互联网医院建设,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互联网医院达1004家,但能够实现有效运营的互联网医院数量可能不超过10%,即超过90%的互联网医院处于建而不用的“僵尸”状态,且公立医院的互联网业务几乎均入不敷出,收支严重不匹配。

  据了解,问诊费用是不少互联网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有业内观点认为诊查费定价偏低,影响了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王宏志认为,多数地区线上、线下诊查费价格相同,在相当长时间内价格不会大幅提高,但线下服务有检查、检验等附带收入,而线上没有,同时互联网医院的设备投入较大、信息系统安全要求高,拉高了运营成本。

  据了解,在收入端,今年10月28日郑州市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10633号提案的答复》显示,目前全市互联网医院挂号费由物价局统一定价为4元,不能充分体现接诊医师的劳动服务价值。在成本端,根据上述《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运行服务器不少于2套,存放服务器的机房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紧急发电设施,且需要拥有至少2套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的音视频通讯系统,以及要求信息系统实施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

  另外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流量较低也是其运营难题之一,《发展报告》显示,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量平均为402人/日,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这一数据为55人/天,业务量相对较小。

  那么该如何解决上述现状?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资产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人,而医生的关注重点是薪酬,不论通过互联网烧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还是改变薪酬分配机制等,要让医生看到薪酬的合理性和持续性才能调动其积极性。

  “站在2.0阶段的起点上,互联网医疗尚未形成品牌,未出现行业内的“协和”和“华西”,而医生对品牌和环境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需求度,所以希望互联网医疗企业不要总提颠覆,而是要围绕医生和患者的具体需求打造品牌。” 仲崇明说道。

  王宏志则表示,互联网医院目前主要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诊查费定价不高、提价可能性不大的条件下,转变医疗模式是互联网医疗的出路所在。如果对慢性病患者采取医保按人头付费的方式,将目前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改变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医生就不会在意单次诊查费的高低,而更在意利用互联网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当然这需要一整套制度的设计和系统的改革。”

  根据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按人头付费方式主要适用于生活地、居住地相对固定,能够长期选择一家基层医疗机构定点就医的“两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费用由医保按照高血压每人每个月30元,糖尿病每个人每个月70元的标准与医疗机构按月结算、年终考核清算。

  除了上述问题,仲崇明进一步表示,传统医疗场景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体系,而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可能原先资源掌握较弱,如何与掌握核心医疗资源的公立三甲医院等形成合作并撬动行业利益,可能存在较大困难。“对医疗行业来说,互联网医疗有赋能和竞争两个特点,一方面,互联网医疗赋能医疗机构和医生,有利于提高诊疗效率和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医疗机构也会将互联网医疗当做强劲的竞争对手。”

  另外王宏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下政策模式也需要改进——中国医保患者是主体,现行互联网医院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医保只向实体医院付费,与互联网时代的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和虚拟化的趋势相悖。

  对于这点,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入医保结算已在全国开始陆续落地。早在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就对外发布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纳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

  (作者:武瑛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中夫

互联网医疗 医疗行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3 嘉和美康 688246 --
  • 12-02 百济神州 688235 192.6
  • 12-02 梦天家居 603216 16.86
  • 12-01 迪哲医药 688192 52.58
  • 12-01 东芯股份 688110 30.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