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近三成,“十四五”期间占GDP比重或高于全国水平

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近三成,“十四五”期间占GDP比重或高于全国水平
2021年11月04日 12:01 华夏时报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近三成,“十四五”期间占GDP比重或高于全国水平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葛爱峰 见习记者 陶炜 南京报道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18年的24.1%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4.5%,对全国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发布《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报告指出,长三角抢抓数字经济变革时间窗口,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区域GDP比重约为44%,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约为28%。此外,在数字产业升级、数字基建、数字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维度,长三角地区均有不俗表现。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9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科创板已上市企业160家,占全国比重47%。

  “长三角地区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方面独领风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这些上市公司,在行业当中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带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将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技术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提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

  新兴数字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加快经济复苏、打造经济新动能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数字经济在长三角地区的增长尤为突出。报告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取得新突破,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0.83万亿元,比2019年高2.23万亿元,占长三角GDP规模总量的44.26%,比2019年高3.26个百分点。以浙江为例,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86%,高于“十四五”规划公布的2020年7.8%全国总体水平和2025年10%的预期目标。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长三角数字经济优势凸显,如杭州首创推出“杭州健康码”,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解决异地互信问题,为复工复产复市提供可能;后续如货车通行证、数字化消费券等数字化工具陆续推出,成为高效、便捷、低成本促进区域经济恢复的重要方式。

  报告指出,长三角已经建成以电子器件、信息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领域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从长三角各省市数字产业化发展来看,上海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建设方面,已率先实现“双千兆宽带城市”的建设目标;作为芯片企业的主要孵化地,仅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就已经突破千亿元;浙江形成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应用电子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在人工智能方面,杭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创新试验区;南京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南京主导产业,拥有新型显示、信息通讯设备、物联网领域三个“千亿级产业”;无锡聚力推动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建成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合肥数字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龙头有效引领、科研强力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开放性创新平台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还注意到,截至9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科创板已上市企业160家,占全国比重47%。仅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城市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国比重超五分之一。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中芯、华虹、格科微等龙头企业在南京、无锡、绍兴、宁波、嘉兴等地实现跨域布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推动组建了9个产业链联盟,联合开展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协同研究,积极推进跨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标准统一和政策协同。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现已发展为14个产业联盟和11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建共享的大家庭,共集聚头部企业1470家,2020年产值超过3.2万亿元。”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表示。

  从数字基建到数字治理

  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史晋川此前建议,应大力推进长三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的5G网络协同布局,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应用,统筹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

  而最新数据显示,三省一市累计建成5G基站22.1万个,占全国总量的26.9%,超过全国总量四分之一。在5G网络建设方面,无锡是全国第一个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的地级市,明确精品网络建设、产业基地构建、行业融合应用“三步走”,力争将无锡打造成为国内5G产业发展的品牌核心区,加快筑成5G产业发展高地。同时,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提升,已基本完成网络设施下一代互联网(IPv6)改造。如杭州建成启用国内首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南京江北新区落户IPv6根服务器。

  此外,长三角聚焦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拓展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早在2019年,长三角地区共同推进“一库(基础数据库)”“ 一章(网上身份互认)”“ 一卡(民生一卡通)”建设,携手开通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通过政务服务数据跨区域融通共享,实现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根据《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长三角主要城市在线办理和在线服务能力均位于全国前列。

  作为先行先试地区,《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在2020年9月正式发布,沪苏浙皖将共同推进身份证、驾驶证、营业执照等高频电子证照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场景中的共享互认,对于全国范围实现电子证照互认或“一网通办”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

  “在城市运营管理方面,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城市运营效率。道路交通的互联互通,还有信息互联互通都至关重要。特别是数字的互联互通,促进了生产要素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自由流动。现代物流体系在这次疫情中让老百姓受益匪浅,通过手机下单送货上门,服务非常到位;通过移动支付,资金得以自由流动;还有健康码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的自由流动。未来社会保障体制也要统一,这样可以促进人才流动,进一步提升长 三角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徐洪才表示。

  数字贸易高速发展

  以移动支付、线上交易平台、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正在长三角地区高速发展。

  2020年浙江跨境电商业务迎来井喷,跨境电商进出口491.1亿元,增长65.1%,其中出口127.0亿元,增长441.5%,进口364.1亿元,增长32.9%。

  2020年,上海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年交易量仅次于广东和浙江。江苏2016年在苏州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力推动“互联网+外贸”,构建跨境电商发展产业链和生态圈。2020年江苏实现跨境电商B2C进出口66.5亿元,同比增长2.5倍,其中出口63.4亿元,增长2.5倍,实现跨境电商B2B出口46.1亿元;而安徽认定发展9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育超过20家跨境电商年交易额亿元级以上企业,到2020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41.7亿元,增长101.7%。

  沪浙苏皖均已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先集聚数字贸易相关产业,成为探索新型贸易方式的高水平试验场。长三角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外贸业务流程改造和各环节数据共享,促进贸易监管数字化转型、便利化发展。

  从各省份实践来看,上海自贸易区临港新片区引导数字贸易示范基地集聚相关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跨境流通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订,建设数字贸易枢纽港,搭建跨境研发、跨境数字贸易新型功能性平台,成为上海积极探索数字贸易发展的桥头堡。

  浙江则出台《浙江省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立足浙江自贸区4个片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义甬舟”数字贸易大通道等全省高能级平台载体,建设成为全球数字贸易变革策源地、数字支付结算创新地和智慧供应链平台汇聚地,打造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和数字贸易创新中心。

  高目标彰显支持环境

  作为创新驱动重要指标之一,数字经济发展预期目标首次进入“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8%上升到10%。从长三角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看,长三角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预期值比“十四五”规划中全国水平更高。

  长三角各省市结合地方实际设定数字经济发展目标,规划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将“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提出要着力营造智慧便利的数字生活,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要深化数字技术与民生服务领域融合创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提出到2035年,上海数字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80%以上。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江苏以南京和苏州为代表,积极规划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南京数字经济GDP占比在2022年要达到56%,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达到6000亿元;《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50%以上,对于正在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第一区”的合肥包河区,力争三年内让数字经济对GDP贡献度达到60%以上。

  “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应以数字经济产业链协同治理为抓手,以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目标,高标准编制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打造‘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助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是在基础设施上,加快新基建布局;二是在数据平台上,构建完整的数据平台顶层设计和治理方案;三是在应用场景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构建政务服务、交通、医疗、教育、环保、金融、旅游等智慧城市群应用体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文晶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墨轩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5 恒光股份 301118 22.7
  • 11-05 灿勤科技 688182 10.5
  • 11-05 万祥科技 301180 12.2
  • 11-04 浙江黎明 603048 17.37
  • 11-04 澳华内镜 688212 2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