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谈改革挑战: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2013年03月18日 01:25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张旭东

  首次作为大国总理面对全体国民和国内外公众,57岁的法学学士和经济学博士李克强言辞简洁平实,语调和手势透露出决心。

  昨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新任总理李克强在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等4名新任副总理的陪同下,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1小时50分钟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回答了记者提出的11个问题。问题较多涉及改革方略和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

  论及简朴政府,李克强与公众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公”支出只减不增,并表示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

  在被问及由从政经历所沉淀的个人情怀时,李克强所总结的九字心得——“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亦令满场记者印象深刻。

  谋变“现代政府”

  在此前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李克强关于改革的诸多论述已广受舆论关注,而全国人大刚刚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则预示着,下一步的改革将从政府自身的改革开始。舆论普遍认为,拥有法学、经济学背景的李克强,对“现代政府”的内涵知之甚深。

  昨日,在回答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问题时,李克强明确指出,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李克强说。

  李克强给出了职能转变的量化指标,要把国务院各部门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李克强表示,“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机构改革只是改革第一步,之后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改革只是第一步,后面的步骤将更为艰难。

  除了政府自身的改革,李克强对改革的理解还包括以市场化为方向的进一步经济改革、促进公正的社会改革和建设法治政府。

  李克强特别强调,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直面“触动利益”

  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李克强着重谈到的另一个问题,在这一领域,李克强此前曾多次做出“改革是最大红利”的论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李克强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昨日,李克强将以透明化为方向的财政改革、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和以基本社会保障、社会公正为主旨的社会改革相提并论,体现了法治化、市场化、社会化并进的改革思路。

  具体而言,“三位一体”的改革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开放服务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社会流动的改革等等。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竹立家教授对本报称,目前的改革必须推进,要坚持改革不动摇。他认为,李克强既是改革的见证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预料新一届政府会深入推进改革。

  对于改革所面临的挑战,李克强答记者问时坦陈,改革会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而“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此言一出,引起现场一阵会心的笑声。

  李克强继续说道:“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住房属基本保障

  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体现了执政者的基本价值认同和对现实问题优先性的判断。李克强明确指出了“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正”是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

  在他看来,持续发展经济的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重点是要保障基本民生,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保障的方面则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

  促进社会公正则意味着,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结合李克强此前负责医改和房地产调控的经历,医改将继续推进,而住房被列入“基本民生”范围意味着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将受到政府更密切的关注。人人享有平等机会的承诺,亦将在户籍制度改革等领域得以体现。

  连续16年采访两会的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会后表示,李总理从一名农村插队青年成为总理,人生经历是立体的,所以他也能立体地考虑中国的问题。他提出的政府三大任务和约法三章,很清晰很明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谈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体育NBA-热火22连胜平火箭纪录 视频
  • 娱乐黄晓明招工上万人应聘 做明星身边人不易
  • 财经王立军遗产成难题:曾上马多个过亿项目
  • 科技阿里或5月将中国雅虎归还美国雅虎
  • 博客张颐武: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精神
  • 读书中国周朝已有房产税:唐代曾遭市民反对
  • 教育北大自主招生考题:用高考状元编笑话
  • 育儿我国手足口疫苗试验成功保护率达95%
  • 张庭宾:中国避免深衰退须调整计划生育
  • 叶檀:没有鬼城并不意味着房价坚挺
  • 罗天昊:中国急需废除各地公路收费
  • 朱文:QWERTY键盘经济学和新贸易理论
  • 第一穷人:国五条细则出后会发生什么
  • 刘远举:以特赦换取财产公示不可行
  • 杨涛:我国面临银发金融时代的挑战
  • 黄凡:地产泡沫终有破裂时
  • 陶冬:日本贸易赤字恶化
  • 潘英丽:房地产没有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