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要使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2013年03月18日 02:39  新京报 微博

  个人情怀

  做人要正办事要公

  凤凰卫视[微博]记者: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双手打手势有30多次。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想起了11年前采访时任河南省长的您展现出来的自信和睿智。我想问的是,两年前您到访香港,带去了中央政府的大礼包,未来有哪些新的举措?我身旁的人万分渴望对您本人有进一步的了解,能不能借这一个机会,谈谈从政生涯一路走来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

  李克强:刚才记者先生提醒我,手势多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就可能不太注意听我回答问题的内容了。不过你刚才讲的三地都是容易引起我情感的问题。

  我记得前年到香港访问,宣布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繁荣、推动两地深化合作的一系列政策,你们把它比喻为“大礼包”倒是很形象。不过这个“大礼包”的干货要一个一个地打开,用好、用足,还需要两地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中央政府会尽力去推进。

  凡是有利于港澳同胞福祉增加、内地和港澳合作深化、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

  你问到我个人经历,我曾经是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那里当时是中国农村出了名的穷地方,也是后来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发源地。我还记得1977年高考后,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

  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使亿万农民脱贫,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现在改革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们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年轻人充满希望,使我们的国家生机勃勃。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述个人的经历,我想说的是,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从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国际关系

  强大起来也不称霸

  俄新社记者:您刚才谈到中美关系问题,我不能不问一个关于中俄关系的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俄罗斯,作为新一届总理,您怎么评价中俄关系?将在哪些方面推动中俄合作?

  李克强: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俄罗斯,这本身就说明中俄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我还记得去年访问俄罗斯,俄罗斯领导人同我会面的时候,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很好了,没有什么谈不拢的,大家是不是多用点精力谈谈务实合作的事。我在同俄罗斯地方、民间人士接触过程当中,也深感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提升中俄务实合作的水平,发挥中俄经贸互补的优势。我还记得出席一个经贸方面的论坛,当时中俄双边贸易额是800亿美元,我就憧憬,通过共同努力,再翻几番没有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共赢。

  中俄推动务实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加强沟通协调,不仅有利于巩固双边关系,而且有利于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有关中国问题的报道,当然主要是国际舆论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大概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担心中国经济能不能够持续发展;还有一个是担心中国发展起来会不会恃强称霸。

  这两种疑问我认为都可以打消。中国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推进社会进步。中国有13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

  这里我想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决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不可动摇的意志。这两条原则并行不悖,符合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秩序的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努力,守护21世纪的全球和平与繁荣。

  【语录】

  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使亿万农民脱贫,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现在改革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想我们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年轻人充满希望,使我们的国家生机勃勃。

(原标题:要使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谈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体育NBA-热火22连胜平火箭纪录 视频
  • 娱乐黄晓明招工上万人应聘 做明星身边人不易
  • 财经发改委曾想第三方公布调油价:挨骂压力大
  • 科技苹果新广告反击三星:为什么选iPhone
  • 博客张颐武: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精神
  • 读书英姿飒爽:抗战时期的国军女兵(组图)
  • 教育近千学生抢修《爱情与婚姻》课
  • 育儿我国手足口疫苗试验成功保护率达95%
  • 罗天昊:中国急需废除各地公路收费
  • 朱文:QWERTY键盘经济学和新贸易理论
  • 第一穷人:国五条细则出后会发生什么
  • 刘远举:以特赦换取财产公示不可行
  • 杨涛:我国面临银发金融时代的挑战
  • 黄凡:地产泡沫终有破裂时
  • 陶冬:日本贸易赤字恶化
  • 潘英丽:房地产没有投资价值
  • 曹凤岐:金融改革亟待突破
  • 黄祖斌:现金是人生斗争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