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收割,塌房,蓝城兄弟得罪了“兄弟”们

退市、收割,塌房,蓝城兄弟得罪了“兄弟”们
2022年05月20日 20:04 AI财经社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从年入10亿元到黯然离场,曾经被各方资本看好的Blued,如今却被不少用户反映其交友风险大,各种违规、打擦边球的行为越来越多。近日,Blued对“闪照功能”实行全面收费,又遭到用户一片骂声。Blued的“吃相”为何如此难看?同性社交的变现之路,到底被困在了哪?

  撰文 / 程靓

  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全球粉红经济第一股”、专业运营LGBTQ(性少数群体)的社交软件Blued母公司蓝城兄弟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蓝城兄弟),就会从美国纳斯达克完成退市。

  消息传出后,5月7日,蓝城兄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马保力在其创办的同性社交软件Blued上发布动态称,“我没办法继续守护这里了……20年来,很可惜,也很难过……”但比他更难过的,似乎还是蓝城兄弟的投资者们,以及超700万的月活用户。

  2000年,有稳定工作的马保力,为了寻找“知音”,搭建了男同网站“淡蓝色的回忆”,后改名为“淡蓝网”。从初创到上市,为了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马保力用了整整20年时间,但从“资本宠儿”到黯然退市,却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不可否认,这与蓝城兄弟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纳入中概股“预摘牌名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其一直未跑通的盈利模式和萎靡不振的业绩。

  财报显示,上市第一年,该公司总营收达10.31亿元,同比增长35.9%;净亏损却达到2.22亿元,同比扩大319.15%。到了2021年,公司营收为10.77亿元,同比仅增加4.39%;净亏损却扩大至3.1亿元,同比增加了39.56%。

  作为“同性社交第一股”,蓝城兄弟用其22年的发展故事给市场提供了一份独家观察样本。如今即将退市,留给市场更多的思考是:同性社交是否还有“钱景”?从荆棘走向花丛,到底还要多少时间?

  惹众怒的“闪照收费”

  退市消息传出后不久,近日,Blued又因对“闪照功能”实行收费,被用户痛骂“吃相难看”,直言要卸载Blued软件。

  据悉,Blued的“闪照功能”即照片可以“阅后即焚”,当用户使用该功能时,发送给对方的照片仅被允许查看一次,待对方看完后,照片会自动销毁。这被不少用户视为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服务。

  在知乎上,有用户称,因为好多男同性恋者没有公开自己的性倾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群体,所以闪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庇护,避免尴尬。

  原本这项功能是免费的,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用户加入Blued平台,但如今却要收费,许多用户痛批该公司临退市前还要狠狠收割一波“韭菜”。

  面对用户的吐槽,5月10日,马保力针对卸载的言论,用一句带着嘲讽的回复直接点燃网友的怒火。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加入“骂战”,痛批马保力“没格局”“想赚钱想疯了”。

  5月14日,在微博流传的视频中,一位Blued的员工回复网友称,Blued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是一个公益组织。“‘耿乐’不是爹,是一个商人,公司要运作、要开发新功能,收费是天经地义的。早年从网站到App已经让大家免费使用很久了,难道都忘了吗?”

  耿乐,是马保力的化名。有传言说因他欣赏演员耿乐,故取此名。以至于后来圈内圈外,都用“耿乐”称呼他。

  骂战愈演愈烈。虽然马保力已将个人抖音设置为私密账号,微博的最新动态也停留在4月6日给雷军的一条微博点赞上,但在Blued的官方微博上,下方评论区基本全是对“闪照业务”收费的声讨。

  Blued用户田垅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闪照是Blued最基础最核心的功能,再怎么商业化也不应该拿这个“开刀”。据他透露,在此之前,就有很多原先免费的功能开始收费了。“像地图找人、查看来访者等,现在都要钱。”

  而忠实用户“西西”,在初中三年级就注册成为用户,在使用Blued五年后,前几天刚刚卸载。“自从3月初发现闪照开始收费后,使用体验就越来越差。实际上,服务付费无可厚非,主要不应该在原有的免费项目上收费,不应该牺牲用户的使用体验,吃相太难看了。” 在他看来,Blued想多挣钱可以在软件层面开拓更多的增值业务。“如果是为这些新功能付费,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闪照功能是以被纳入会员特权来收费的,使用该功能就要购买Blued VIP或者Blued X。其中,最划算的Blued VIP,连续包年费用是108元/年,而Blued X的连续包年费用是218元/年。

  面对非会员用户质疑“被系统提示每天只能发送一次闪照”,官方客服曾表示,目前非会员只能用一次闪照的功能正在内测,只有被系统选中的用户才会被限制使用一次,其他非会员用户,仍然可以不限制次数使用闪照。

  市值跌九成,“出海”不力

  Blued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男同社交软件,大部分用户的社交选择其实并不多。这也使得他们产生了一种“被绑架”的感觉。

  其实,Blued被骂“吃相难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只是用户恼怒,Blued的投资者对其种种经营行为也多次表示过不满。

  在雪球平台上,曾经十分看好蓝城兄弟的投资者“雨枫”表示,被市场低估并不是这家公司“耍流氓的理由,这个吃相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今年1月初,在蓝城兄弟公布私有化草案时,就因私有化价格远低于发行价,甚至不足上市时的十分之一,给投资市场带来极大震动,不少投资者表示坚决反对。中小股东们直呼蓝城兄弟给出的“对价”太不合理。

  据悉,在最初的非约束性建议书中,马保力和Spriver Tech Limited组成买方团,将收购公司已发行普通股、包括由美国存托股票代表的A类普通股,收购价为3.7美元/普通股,或1.85美元/ADS。而在2020年蓝城兄弟上市时,其IPO每股发行价高达16美元。

  在雪球平台上,有投资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此次退市背后存在投票权不平等的隐患。“马保力目前的持股约为30%,但握有投票权占总股本的七成。按照美股退市规则,投票赞成率超过2/3,就能通过私有化方案。”

  最新消息是,4月30日,蓝城兄弟宣布,已正式签署与买方集团的私有化合并协议,交易估值约为6000万美元。据了解,买方集团曾在4月18日联合提交了一份更新的提议函,将拟议收购价格降至3.2美元/普通股,或1.6美元/ADS,此次签订的私有化交易协议就是以此价格进行的交割。

  从上市一举募资8480万美元,到如今只用6000万美元就把自己“贱卖”,蓝城兄弟的这波操作让不少投资者欲哭无泪,只怪自己看走了眼,直言“公司太利欲熏心,管理层太不负责。”

  截至5月20日,蓝城兄弟最新报价1.28美元/股,总市值为4796万美元。相较于其IPO发行价16美元/股,股价下跌92%。若以发行价计算,其上市时市值超过6亿美元,如今已跌超9成。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在蓝城兄弟的私有化交易中,出现了“国内最大社交出海公司”赤子城科技的身影。今年初,赤子城科技表示,会与Spriver Tech Limited及其一家全资附属公司合伙成立基金,参与蓝城兄弟的私有化交易。

  在外界看来,作为中国社交出海领域的佼佼者,赤子城科技或许能给蓝城兄弟的未来带来更多国际化的想象。不过,有投资者坦言,目前蓝城兄弟不需要着急“出海”发展,应该想办法先把流量变现。“现在他们已经在国内垄断了,如果在国内赚不到钱,出海只能赔更多。”

  对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现在海外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可以选择发展的市场有限,出海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即便选择到了合适的市场,市场开拓和培育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出海仍然备受考验。”

  一直以来,国际化就是马保力的事业梦想。2018年,在完成D轮融资时,他就宣布要将这笔融资投入海外业务拓展和投资并购,并称随着Blued国内用户数趋近估测的国内男同人群总数,Blued目前已把用户拓展的重心转移至海外。“我们现在亚洲第一,下一步想去北美,然后是拉美和欧洲。”

  2020年,蓝城兄弟上市前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分别约有3.4%、6.6%和9.9%的收入来自中国以外的用户。而2021年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国以外的用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约6.6%、10.0%和11.9%。不难看出,三年过去了,蓝城兄弟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并不理想。

  对于蓝城兄弟私有化后的下一步发展规划,及对海外市场的布局等问题,《财经天下》周刊致电该公司和赤子城科技,截至发稿前,均未收到相关回复。

  “淡蓝的梦”碎一地

  值得一提的是,Blued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同性群体的交友方式,将线下面对面交流或QQ社群交友,转向凭借地理位置发现身边“志同道合”的好友,分享聊天、发朋友圈。Blued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同志群体认识自我、聊天交友的启蒙软件,也缓解了人群对性少数群体歧视带来的疏离感。

  2011年,马保力开始将全部精力投入LGBTQ社区活动中。同年,他成立了蓝城兄弟,并于次年推出移动应用程序Blued,2015年上线了其国际版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Blued注册用户规模超过4900万,覆盖全球超过210国家和地区,平均MAU达600万,用户日均停留时长超过60分钟,平均每日打开次数超16次。

  起步早的Blued迅速抢占了男同社交市场,而随之迸发的用户活力也吸引来不少资本押注。根据天眼查资料显示,Blued在上市前,经历了7轮融资,融资金额最高达1亿美元。上市首日,作为“粉红经济第一股”,蓝城兄弟的股价涨幅更是一度超过100%,达到35.89美元/股,最终报收价23.43美元/股,较IPO发行价上涨46.44%。

  但Blued的高光时刻并未维持太久。上市两年不到,其亏损不断扩大,股价市值均跌剩一成左右,私有化退市也背负骂名,马保力似乎始终没有找到最佳的变现方式。

  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直播服务的收入为8.2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76%,但同比2020年却下降了5.5%。作为营收的支柱,直播收入的减少成为拖累公司整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2021年,其他开拓的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及商品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3亿元、5390万元、6420万元,最高才及直播服务贡献的16%。

  对此,张孝荣认为,Blued营收过度依赖直播,而近两年国内直播遭受监管重压,市场发展空间迅速缩水。在他看来,Blued退市是意料之中的选择。“由于公司商业模式单一,难以拓展更多盈利渠道,国内粉红经济的市场规模有限且发展受限,再加上经济低迷海外市场拓展不力,公司营收难以扩大规模,失去了增长空间,逐渐被资本市场冷落。”

  除了运营模式单一及受外部市场因素影响外,还有部分Blued的投资者和用户对《财经天下》周刊坦言,上市后的Blued越来越背离初心了,“淡蓝梦”终究是碎在了马保力自己的手上。

  有投资者细数了2022年开年以来,公司管理层的“七宗罪”,其中就包括了在上市仅1个月后就高价收购LESDO,后因运营不佳又停止了相关服务;以及上市5个月后又以更高价收购了翻咔等。

  而在Blued风光收购的同时,老用户们却觉得服务体验越来越差,不仅模式一成不变,还缺乏创新,曾经免费的项目逐渐改为会员特权,变相收费。“在2020年上市后,明显感觉到Blued上的广告越来越多,体验很不好。而且使用方法简单陈旧,没有什么新意,时间久了,用户也会觉得无聊疲倦就卸载了。”田垅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90后”用户“墨言”也提到,伴随Blued规模扩大,用户下沉,平台上交友风险增大,各种违规、打擦边球的行为越来越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纳了自身的性取向,Blued就开始吸引更宽泛的年龄层用户加入,包括中年甚至老年用户。也由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油腻男们’。”

  最让墨言苦恼的是,在平台上,类似“全身精油SPA”“肌肉男上门服务”“高质量男性带你赚钱”“海归人才骗吃骗喝”等内容越来越多,不断给用户造成信息骚扰。

  据多家媒体早前爆料,Blued上存在未成年人因不安全性行为导致感染艾滋病的案例,以及旗下“蓝色宝贝”板块,包含代孕信息。在田垅看来,虽然受媒体及公众监督,Blued做过几次整改,比如“蓝色宝贝”代孕服务入口被替换成“健康百科”,同时也下线了不少违规内容,但依然很难杜绝“打擦边球”的行为,更多是靠用户自觉或者直接拉黑发送不良信息的人。

  西西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之前读高中时,他就收到过一些不堪入目的私处闪照,感觉很恶心,但从来没有投诉过。“司空见惯了,投诉一般也没有多大用处。”

  但那时,只要对方发奇怪的东西,他一律拉黑就行了。不过现在,如果不开通会员的话,有上限,只能拉黑50个。西西说:“难道这个平台上的骚扰者只有50个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田垅、西西、墨言均为化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邓健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5 东利机械 301298 --
  • 05-24 铖昌科技 001270 --
  • 05-24 灿能电力 870299 5.8
  • 05-23 翔楼新材 301160 31.56
  • 05-23 荣亿精密 873223 3.2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