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山海新财经
“看门人”职责失守导致财务造假案件爆发,对行业信誉及市场环境无疑是一种 极大的破坏。
楚小强丨文
恒大财务造假案牵涉的中介机构还在被调查,金通灵财务造假案引发的风波又起。
作为两起财务造假案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华所”)被推上风口浪尖。
近期,围绕着普华永道和大华所的负面消息甚嚣尘上——审计订单丢失、审计人员跳槽、市场份额遭同行蚕食......
中介机构沦落至此,为自身“职责失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它们提供审计服务的企业也被坑惨了。
为了消除“前任”审计机构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些企业不得不作出“换所”的选择,为此可能支付更多的时间及审计成本。更有甚者,审计机构的“丑闻”还一度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和IPO活动。
01
12家企业被波及
国际“四大”之一的普华永道尚处风暴之中,国内八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大华所又成了新的“雷区”。
5月10日,江苏证监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剑指大华所诸多违法事实。因牵涉金通灵财务造假案,对金通灵6年年报(2017年至2022年)审计时未勤勉尽责,大华所被罚没逾4100万元,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大华所为自身的“职责失守”付出了代价,不过其服务的一些企业却遭受了“无妄之灾”。
“中介机构牵涉财务造假案对企业客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企业的信誉和市场信任度可能会受损,进而影响其融资能力。其次,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聘任新的审计机构,这可能会涉及额外的审计费用和时间成本。”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山海新财经表示。
事实上,截至6月20日,大华所提供审计服务的12家企业,相关证券发行及融资活动已受到影响。其中包括悦安新材、云从科技、东方电气、中航重机、华谊兄弟5家公司的定向增发;志邦家居、太阳能、天山股份、领益智造4家公司的可转债发行;维信诺、中航电测2家公司的并购重组;还有艾芬达的IPO。
目前,这些发行及交易活动均遭到交易所“中止”审核。交易所无一例外地指出,“中止审核”是因本次交易的证券服务机构大华所被证监会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的行政处罚。
其中,在艾芬达的IPO项目中,交易所指出其需更换申报会计师。作为一家暖通家居领域的企业,艾芬达IPO于2022年6月20日获深交所受理,审计工作由大华所负责,之后于2023年4月27日成功过会。而今,冲刺IPO两年之久,却因“踩雷”大华所而不得不面临更换会计师,这无疑将拖慢公司的上市进程。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昕栋律师表示,“审计机构涉及财务造假案,对其服务的企业客户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良影响,融资受阻只是一个方面,更换审计机构也可能带来额外成本,新聘任的审计机构可能会根据风险评估调整审计费用,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审计成本。同时,审计机构的更换可能导致审计工作的中断或延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及时发布,进而波及上市进程。”
同为大华所服务的对象,中航电测已于5月17日宣布,为尽快消除大华所受罚为公司及重组带来的影响,公司已聘请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重组审计机构,并已开始审计工作。公司将全力推动重组进程,并在满足条件后及时向交易所提交恢复审核的申请。
山海新财经梳理发现,年初至今,大华所服务的42家IPO申报企业中,已有24家被交易所“中止”审核,另有多家因主动撤回而被“终止”IPO。
02
失了单子丢了人
同普华永道一样,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后,大华所也陷入了被企业“解聘”的风波之中,同时还面临审计人员“跳槽”的难题。
如果说前文提到的中航电测等企业,换掉大华所是保证证券发行活动正常推进的无奈之举,那大部分企业闻讯后则是主动与大华所“切割”。
早在5月中旬,经媒体粗略统计的结果,就有超5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取消聘任大华所为2024年度审计机构。
进入6月份,大华所“丢单”的现象并没有止息。譬如,6月19日,海利生物宣布解聘大华所,改聘中兴华;6月14日,ST华铁解聘大华所,改聘北京炎黄;6月8日,亿华通解聘大华所,改聘立信......
各家企业虽对“解聘”原因表述各异,但意思如出一辙,且公告中均提及了大华所遭罚并被暂停相关证券业务的行为。“基于谨慎性原则,故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变更。”
“普华永道和大华所等审计机构因涉及财务造假案而遭到市场和客户的质疑,导致客户信任度下降。当审计机构的声誉受损时,企业可能会出于保护自身利益和声誉的考虑,选择解约或不再续聘这些机构。”柏文喜表示。
事件发酵后,由于大华所部分审计团队转投到了北京大华国际和深圳大华国际,质疑其“金超脱壳”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有媒体直指大华所:领了罚单,换个马甲?
舆论压力之下,北京大华国际对外发表郑重声明,澄清自己“与任何历史或现存的其他任何机构没有关联关系”。随后便快速与“大华”作出切割,日前已将名称变更为“北京德皓国际”。
可见,为了撇清关系,同行尚且避之不及,大华所提供审计服务的企业们,作出“解聘”举动也就能够理解了。
吴昕栋律师表示,“企业解聘或不再续聘大华所、普华永道等审计机构,主要源于这些机构在恒大、金通灵等财务造假案中暴露出的审计质量问题和信誉受损。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案涉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公信力,使得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其审计结果产生疑虑。监管机构可能对涉及财务造假的审计机构施加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企业为了降低合规风险,会选择更换审计机构,以寻求更为专业、公正和可靠的审计服务。”
恒大事件后,普华永道遭到解约以及审计师跳槽的消息也屡见报端。目前,宣布解聘普华永道的上市公司已超过30家,其中不乏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中铁、招商银行等知名上市公司。
中国人寿、中国银行都曾是普华永道“大客户”,前者2023年度贡献的审计费超6400万元,后者更是贡献了1.93亿元。经粗略统计,普华永道因丢单损失的审计费用已达5亿元左右。
普华永道与德勤、毕马威、安永并称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意思的是,普华永道流失的客户,大部分都被其它三大所“分食”,其中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8家公司改聘了安永,中国太平、中集集团等7家公司改聘毕马威,中国中铁、上海医药等7家公司则改聘德勤。
03
对行业影响深远
长期以来,中介机构都被赋予市场“看门人”的重任,审计机构作为“看门人”之一,保证所审计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是基本职责。
然而,“看门人”职责失守导致财务造假案件爆发,对行业信誉及市场环境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财务造假案对审计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能会导致行业整体的信誉受损。”柏文喜表示。
吴昕栋也认为,“审计机构涉财务造假案对行业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行业信任度受损,公众和投资者对审计结果的怀疑增加。此外,监管机构可能加强监管,提高审计标准,促使审计机构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今年以来,证监会频频表态,将持续加大证券期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强调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6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我们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汇聚部际协调、央地协同的合力,提高发现能力、惩处力度和防范水平。对于造假者和配合造假者,将一体查处,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涉及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财务造假”使得监管态势升压之余,对企业选择审计机构也会引起不小变化。
柏文喜表示,“普华永道和大华所的案例可能会促使企业在选择审计机构时更加注重其专业性、独立性和声誉。企业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少负面新闻的审计机构。”
这种选择上的变化,也可能让审计行业经历一定程度的洗牌,一些不合格的机构将逐渐被市场抛弃甚至淘汰,而优质机构将迎来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何俊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