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员工被拘事件背后:逆变器争霸罗生门

2019-12-04 09:27:06 作者:刘丽丽 收藏本文
A- A+

  【8号楼工作室 刘丽丽】

  拿到补偿 9 个月后,华为前员工李洪元被深圳公安机关刑拘、逮捕,最终被深圳市龙岗区检察院决定不起诉。之后此事曝光,引起舆论大哗。而李洪元介绍情况时透露的一些信息,掀起了华为和他的竞争对手们多年来在另一个行业——逆变器领域鏖战的冰山一角。

  “门外的野蛮人”

  “我在华为的最后一个部门是太阳能逆变器业务部,这个部门是相对公司主流程独立运营的。我带领一个八九人的小团队,负责业务流程梳理。”李洪元这样说起自己在华为的最后一站。

  这个太阳能逆变器业务部门在华为庞大的体系中只是小小一角,也因为不太 to C 而不为大众所知。其实,华为本来是不做光伏逆变器的。

  光伏逆变器(PV inverter 或 solar inverter)的主要功能是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可以反馈回电网,或是供离网使用,是各类太阳能光伏电站必不可少的设备。在光伏电力数字化过程中,逆变器是关键接入点、信息传输管道,甚至是“大脑”。

  华为 2010 年开始组建光伏逆变器产品线团队。光伏逆变器产品线是隶属于华为企业 BG 下面的网络能源产品线下的子产品线。BG(Business Group),是指华为的一个业务集团。华为有三大 BG:1、Carrier Network BG(运营商 BG),2、Consumer BG(消费者 BG),3、Enterprise BG(企业 BG)。每个 BG 下又分很多个 BU,即 Business Unit,也就是经营单元。

  现在的很多光伏逆变器企业当年都是做某种使用电力电子技术的产品起家,例如通讯电源、不间断电源。电力电子技术简单来讲就是交流/直流、直流/直流、交流/交流互相转换技术。UPS 电源、逆变器、充电桩都属于这个范围,很容易就能涉足整个交直流板块。

  “而且,2010 年以后光伏在国内获得大力支持,逆变器市场机会多、利润大,谁都想分一杯羹”,一位资深光伏人说,“以前逆变器是几元/瓦,现在约 0.2 元/瓦,可见当时的利润”。

  2012 年 2 月 13 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涉及多方面,其中包括:不间断电源(UPS)、标准以及定制的电源产品、蓄电池、混合供电产品、户外通信技防、户外通信机柜、微电网产品、二次电源产品、光电伏逆变器、电动车充电站等设备、软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服务等。

  携华为品牌和狼性文化风雷之势,搅动市场风起云涌。“门外的野蛮人”一下子闯进门来,逆变器领域本来闷声发财按部就班赚钱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有点慌神。

  华为给行业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泥石流”。

  从战略上说,华为不把自己定位成只是卖逆变器产品的厂商,而是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自进入行业,便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从电站开始就参与设计,“别人即使拿了产品也学不会,里面的芯片和软件都是华为自己的”。

  从战术上说,在华为之前,逆变器厂商多为传统的中小型制造型企业,而客户所在的电力行业,不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不太需要也不太擅长做市场和营销。华为呈现给这个行业的风貌是,“其人员接受的是大公司培训,从司机到销售的言谈举止,每个环节有严格规范,且具备全球视野,英语好,形象好,这样的团队素质在行业里非常出挑。”

  而且华为团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有媒体报道,当中民投建全球最大光伏电站宁夏盐池电站的消息传出后,中民投的办公室便迎来一批不速之客。华为营销团队长期进驻该公司,展开一对一的“攻克战”,最终中标。“华为太可怕了,它就像只狼,只要盯住猎物,不到嘴决不罢休。”中民新能高管曾这样说。

  雄厚的财力也是一大优势。可以频繁在各地参会和开推介会,可以花大价钱去砸一个活动,不介意客户的长账期,甚至还可以与客户战略合作,用购买客户通信领域产品来交换逆变器产品出货量......这些都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

  “华为把激烈斗争的氛围带进了光伏逆变器行业,让大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位逆变器厂家市场部人士这样评价。

  对于同业来说,可能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卖到火星上的逆变器”

  总的来说,华为进入逆变器领域后业绩不俗,但是,他们到底是用了几年时间做到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这事一直在业内莫衷一是。

  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位负责人拿着报表向华为高层汇报华为对光伏电站的“颠覆式”成果,任正非说,你们不要动不动就说颠覆式,等什么时候做到了行业第一,再来跟我说。

  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任正非给这个“第一”加了一个期限——三年。

  华为相关部门负责人之前在面对媒体时,并未否认这个传言。他们的行动也说明,华为确实一心要拿“行业第一”。

  从 2012 年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成立开始算的话,2015 年就是是否能完成任务的“门槛”。

  按照华为逆变器部门自己的说法:在这个竞争惨烈的市场中,半路出家的华为在推出产品的第二年便问鼎中国行业老大,仅用三年做到了全球第一,并在之后连续称霸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

  但有逆变器企业人士透露,业内一直有个传言,因为 2016 年华为的出货量可能会稍低于逆变器行业老牌领军企业阳光电源,于是华为的逆变器部门就造了一个假数据,做成了行业第一。这个说法目前没有实锤,但可以说有旁证。

  李洪元自己的说法是:“我当时所在的逆变器业务,是一个通过政府补贴而存在的行业。销售毛利低,想要赚钱只能把规模做大。部门业务造假很早就开始了,公司大量资金被占用、仓储、存货方面都承担着巨额损失。出于我对华为的感情来说,我觉得我必须要把这股歪风给遏制住,所以我就在 2016 年 11 月举报了。”

  有媒体报道,李洪元写匿名举报信反映逆变器业务造假,虚构合同高达上亿美元。这次举报在 2018 年 2 月 2 日导致了十多名该业务高管被通报处罚。

  业内人士分析,虚构合同目的可能有几种:为了提高公司对外公布的发货量,虚构合同的额度,或者虚构新合同;个人业绩不达标,个人业绩造假;产品线业绩造假,为应付集团考核;或者兼而有之。

  就像那位提起这个传言的业内人士所说:“这个事情其实影响很大”。谁能想到,造成现在华为面对前所未有舆论波澜和信任危机的,那最初的蝴蝶翅膀,就在这小小几台逆变器旁扇动了一下。

  某国内行业机构连续多年发布“中国光伏电站逆变器 20 强”榜单,从历年数据变化也可以看出逆变器争霸的端倪。

  从数据看,多年来,其实行业第一梯队很稳定,基本上就是两家,老大的争夺一直都是在华为和阳光电源之间进行的。第三名以及之后的企业和他们两家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华为和阳光电源 2014 年并驾齐驱,2015 年华为以小优势反超。两家出货量 2016 年差距特别大,华为出货量是阳光电源的几乎两倍。

  发布该榜单的主办方也不讳言,排行榜是根据能调研到的数据形成,不排除误差存在。通常情况下,排行榜的数据,大多就是在企业提供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很难多方求证。事实上这些榜单出炉后,一直有业界人士质疑数据有误。

  比如,按照这个榜单,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 20 强,2015 年总出货量达 35GW。而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5 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才 15GW,就算全部都用国产的逆变器,还有 20GW要全部出口。按照海关统计,2015 年逆变器出口没有超过 5GW。还有 15GW 的逆变器卖到哪里去了?

  2014 年前 20 强逆变器厂商的榜单总出货量合计是 20.12GW,而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我国 2014 年光伏总安装量是 10.6GW,据权威统计机构 HIS 数据显示,国内逆变器出口约在 2.5GW 左右,海关统计数据则在 3GW 左右。加起来,逆变器厂商总计出货量应该是在 13.6GW 左右。有业内人士调侃称,多余的逆变器估计是都卖到火星上了。

  是谁惹的祸?

  对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行业内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厂家认为,主要还是大厂惹的祸。

  “每年的光伏总装机量和逆变器总出货量老对不上,水分的确不少,这个行业内都清楚”。一家第二梯队逆变器厂商资深人士称,他从事光伏行业 9 年了,近几年来,明显感觉数据夸大几乎成了行业趋势,不夸大就被拉下了,而每年公布的数据谁也无从考证。“之前行业内一直在传言,有的头部厂商出的货压在了代理商手里”。

  “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其它几家大点的企业基本都是上市公司,搞太离谱的数据风险较大”,另一位上市逆变器企业人士这样说。

  也有资深市场人士表示,这种做法其实在很多行业都有,对于市场营销是有利的,只要最终有利于业绩登顶,大概率很多公司都会采用的。

  前述第二梯队逆变器厂商人士坦言,他所在公司比较保守,每年都在清库存,保证现金流充足,公司没出现过资金被占用、仓储存货的损失。“某些大厂商的压力是很大,他们一个地区的销售可能要背 1-2 亿的销售额,我们的销售可能才几千万的销售额”。“产品线有业绩指标,达不到指标,这个部门的奖金就很低,甚至有可能被撤销”。

  一位逆变器行业资深人士则表示,如果打价格战,华为不是其他厂商的对手,但华为的公关策略可以覆盖项目业主、总包、设计院、包括当地政府,“这一点哪家企业都不能与之媲美”。

  他还透露,今年好多国企大客户都采购了华为的逆变器,还有一层原因,“可能好多人感觉支持华为就是爱国”。

  “这次这个员工的事情不做评论,不过事情的结果我想到了”,他说。(新浪财经 刘丽丽)

责任编辑:陈永乐

文章关键词: 华为 李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