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冬天来了 还是春天刚刚开始?

2019-11-20 17:45:49 作者:王茜 收藏本文
A- A+

  8号楼工作室 王茜

  持续数年的高增长后,在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盛行的“拐点论”,近来也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圈里被越来越多的提及。

  发生了什么?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提到,2018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下降3.75%首次同比下降,这是行业销量自2013年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2013年一直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一直保持着全球两个最大:最大的市场份额、最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去年(2018年)突然出现了拐点。”他在现场表示。

  同时,另一份被媒体频繁引用的数据来自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7.54万台,同比下滑10.1%,自2018年9月份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连续10个月同比下滑。

  “到底是机器人的冬天来了,还是春天刚刚开始?”曲道奎的答案是“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波浪式的”,并非发展快就是春天,稍微发展滞后就是冬天。

  在机器人产业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大关的深圳,一些细微变化可能正在印证这一点。

  根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简称《白皮书》”),深圳市机器人工业总产值由2017年的103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78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3.82%,总产值总体上仍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约为803亿元,服务机器人产值约为340亿元。

  不过,数据走向有两点新变化:产业同比增速较于前三年有所放缓;工业机器人发展增速有所放缓,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国内工业机器人面临技术差距

  市场通常将机器人产业分三大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前两者市场化程度较高。工业机器人主要是面向工业领域应用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服务机器人定义广泛,主要应用于家庭、医疗、娱乐、教育等非工业领域。

  前述《白皮书》指出,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主要是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下游是系统集成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国内企业都集中在这个环节上。

  其中,在下游环节,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工业机器人企业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但随着领域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大,议价能力弱,利润空间较小。因而,系统集成领域的企业纷纷扩展发展方向,结合本体制造和核心零部件进行多元化发展。

  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2018年以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持了全球最快的发展速度。不过,随着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对象——汽车和3C等行业均在2018年增长乏力,国内工业机器人也遭遇了前述提及的首次滑坡。

  同时,围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一直有来自技术层面的争议,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大。

  曲道奎在前述会议上提到,工业机器人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传统的优势市场在萎缩,新的市场没有形成,更关键的是机器人的低附加值难以支撑研发创新的高投入。

  东方花旗证券科技投资研究组业务总监苏华兴对8号楼表示,相较于消费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更看重硬件水平,即《白皮书》提到的上游和中游环节。在这些领域,国外企业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市场阶段。即使是机器人产业重镇广东,他认为工业机器人产业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他指出,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发那科、库卡、ABB、安川电机已经经过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同时也拥有稳定增长的市场,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超越。“硬件技术方面肯定是有差距,这是现实。

  但是我们国家的企业还是很有机会通过结合本土市场的特殊产业背景升级改造,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排除一些企业继续涉足上游,跟硬件方面比较强的本土企业进行更深度的结合,然后实现最终的国产替代。”不过,他认为,短时间内,还无法预言国内能孵化出四大巨头这样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苏华兴以美的集团收购库卡为例,在他看来,在一定的时间内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硬件方面要赶上国际水平还是比较难的,所以现阶段并购是能够迅速弥补这样的一个差距或者空白的有效办法。

  蓝胖子机器人(Dorabot)是一家位于深圳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公司,主要研发软硬件相结合的移动机械臂机器人和移动平台(AGV)。谈及工业机器人国内外技术差距的问题,该公司创始人邓小白说,“人家已经发展了300年,我们就发展了40年,这个时间的阶段是不太一样的。”

  在他看来,硬件领域的发展需要规模驱动,与国内汽车业的技术差距一样,国内要赶上国外先进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从国内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来看,工业机器人公司可能会先行在软件领域有一定的突破。

  “从周期上来看,我觉得我们还是处于非常早期。”尽管处于早期阶段,但邓小白认为当前国内已经集聚了许多有新想法和能力的创业者,“过去我们的理念是,别人有什么,我们就把它成本降到最低来做。现在,在国外接受了高端教育的‘玩家’回来,他们掌握的将理论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与过去完全不同。”

  服务机器人能否挑起市场的大梁?

  相较于工业机器人,消费机器人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作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人形(服务)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公司(UBTECH)认为中国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上占有先机。“国外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较早,目前已经进入成熟应用的阶段,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由于起步较晚,在核心零部件和技术方面的确落后于国外。

  针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全球目前在应用开发领域处于同一水平。政策的大力支持,加上产业落地的优势,中国已经诞生孕育人工智能机器人温润的社会土壤,包括完善的供应链生态,富足的中高端人才,巨大的国内市场。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在机器人产品与技术方面的创新方面与全球其它国家是齐头并进的,在商业化应用方面甚至处于领先地位。”优必选公司对8号楼指出。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服务机器人被业内寄予了很高期望。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速预计达到33.1%。高于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20.9%,也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是这一市场的主力。

  据报告估计,到2021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亿美元。

  不过,服务机器人也并非“万灵药”。从市场规模上来看,前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57.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后者距离前者还比较远,难以独挑大梁。同时,市面上各类打着机器人概念,只能实现简单对话、交流、影音或动作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一直让国内服务机器人的“成色”饱受诟病,引发过几番关于行业“泡沫”的集体讨论。

  优必选公司对8号楼表示,“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看,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尚处于早期起步阶段,首先无论是计算机语音、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都还存在一定问题,多在可控场景、垂直领域内应用,但在通用场景中还完全做不到;其次机器人本体的成本过高,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时间。”

  就其主打产品人形机器人而言,“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人形机器人有可能加快实现商业化,但具体需要多少年,目前整个行业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但就像汽车、智能手机的发展一样,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快速大规模应用。”

  实际上,文章开头提到的春冬疑问的背后,正是国内当下工业机器人面临市场瓶颈,服务机器人寻找技术高地的“换季”期。正如曲道奎所言,在这个行业里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霍琦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