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美国公开耍赖 翻脸对中国就是背后一枪!
美国公开耍赖 翻脸对中国就是背后一枪!

美国公开耍赖了,特朗普刚从中国拿下2000多亿美元的超级大单,翻脸就是背后一枪!11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美国政府已向WTO提交了一份长达40页的法律申请,反对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正式公开亮明立场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详情]

参考消息|2017年12月03日  03:03
美国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其实是害怕了?
美国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其实是害怕了?

为什么美国政府在这件事情上,显得“固执不已”?陈凤英认为,这是美国清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之后,产生的焦虑。[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2017年12月01日  23:39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根据美国贸易办公室在中国与欧盟争端中作为第三方提交的法律文件,特朗普政府表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不要求改变美国计算对华反倾销税的方式。[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23:36
美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方官员:泼冷水没好处
美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方官员:泼冷水没好处

特朗普刚刚结束访华,此前中美也在经贸方面达成了‘百日计划’,此时‘泼冷水’对两国都没有好处。[详情]

环球网|2017年12月01日  07:28
美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已让中企损失几十亿美元
美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已让中企损失几十亿美元

经济学家估算,美国和欧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让中国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损失几十亿美元,他们的部分商品要缴纳远高于100%的关税。[详情]

参考消息|2017年12月01日  00:19

欧盟方面做法

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反倾销调查新方法修正案
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反倾销调查新方法修正案

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投票通过欧盟反倾销调查新方法修正案,该法规将对非欧盟成员国反倾销调查引入“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不再使用“替代国”方法。[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7年11月16日  02:32
商务部:欧盟反倾销调查新法修正未全面遵守国际规则
商务部:欧盟反倾销调查新法修正未全面遵守国际规则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洲议会通过反倾销调查新方法修正案发表谈话,指出欧盟此举没有全面地遵守有关国际规则,已经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世贸组织成员的质疑,中方保留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相关权利,将采取必要手段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7年11月16日  18:50
新华社:欧盟反倾销修正案新瓶装旧酒 将损人不利己
新华社:欧盟反倾销修正案新瓶装旧酒 将损人不利己

欧盟并不想放弃“替代国”做法这张牌,最终在新法案中用“市场扭曲”方案。此举实为用反倾销法的“新瓶”装贸易保护主义的“旧酒”。[详情]

新华网|2017年11月16日  15:44

市场经济地位

什么是市场经济地位?
什么是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中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概念,《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一旦中国根据那些被认定为存在“市场经济地位”的WTO进口成员国的国内法证实,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那些国家可以利用“替代国定价”法来对中国采取加征关税等反倾销手段。[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7年03月05日  00:30
美国30多年最大减税计划 中国是否需要特别应对?
美国30多年最大减税计划 中国是否需要特别应对?

   美国30多年最大减税计划中国是否需要特别应对?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导读 美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从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达42%,但实际减税幅度远没有这么大。美国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减税后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下降约2个百分点。 美国参众两院目前正在就最终版本的税改法案进行协商,两院在减税方向上达成共识,但具体内容仍有分歧。 最终方案若经通过,可能成为继里根政府之后,美国政府30多年来最大规模减税法案。 据美国有关机构报告显示,众议院税改计划将使联邦赤字在未来10年增加1.7万亿美元,参议院方案在未来10年将增加联邦赤字逾1.4万亿美元。 不过,减税并非易事,减税带来财政赤字增加,可能也会加大债务压力,特朗普政府也在致力于调整国际国内政策、压缩部分财政开支,包括调整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方案等。 当年里根政府通过减税案,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减税浪潮。美国这轮减税,也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热议。 中国政府需要特别应对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中国近几年一直在减税降费,并不是为了应对美国减税。十九大报告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我国减税降费的改革力度不会减,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工作仍会继续。 个税税制结构不同 不少留美大学生表示,他们正高度关注美国税改最终方案,虽然个税适用税率有所下降,但是部分原本免税的收入,未来可能会纳入征税范围。 美国参众两院税改方案在个税扣除额上基本达成共识,如取消个税基本免征额,将标准扣除额翻番。 税率方面,两院方案略有不同。众议院维持现有最高边际税率不变,将现行10%、15%、25%、28%、33%、35%、39.6%七档税率调整为12%、25%、35%和39.6%四档;参议院则维持七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但将最高边际税率由现行39.6%下调为38.5%,其他各档税率也相应下调。 与此同时,两院方案都废除了多项扣除或抵免政策,以部分弥补税改方案带来的预算赤字。 刘尚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减税方案,看起来是在做减法,其实背后也有做加法。税收收入是税基乘以税率得来,个税的扣除额虽然提高了,但是取消了部分优惠抵免政策,税基部分得到充实。 美国实行综合申报的个税制度,因为抵扣项目繁多,个税申报多需要借助中介机构帮忙,较复杂的个税体制为外界诟病。美国此轮税改,减税同时还在简化税制。 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个税是综合税制,所有收入加总后征税,而我国是对不同收入进行分类征收,两国税制结构不同,税率表对应的收入结构也不同,不能直接简单比较。 企业所得税惠及面有限 美国此轮减税,最大减税动作莫过于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原来的35%下降到20%。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是联邦制国家,20%为联邦政府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各州政府还可自主决定州政府企业所得税税率,像美国加州企业所得税税率在10%左右,有些州在5%左右。 有分析指出,美国各州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大致在6%左右,加上降税后联邦政府的20%,美国政府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总体在26%左右,这与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大致相当。 美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从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达42%,但实际减税幅度远没有这么大。美国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减税后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下降约2个百分点。 刘尚希表示,美国将C型公司(类似我国法人企业)所得税税率从现行的35%下调至20%,这类企业数量占比不大,很多合伙制、个人独资企业不在此范围。在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同时,还取消了不少优惠政策。 这轮减税是否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安永大中华区国际税主管合伙人蔡伟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人工成本在不断提高,但很多消费品外资企业仍不断来中国投资,因为市场在中国。美国税费高了很多年,也一直有外资在加大投入,也是因为美国市场本身有需求。企业投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税改不会对企业投资行为造成直接影响。 中国减税进行时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减费降税工作。为实体企业“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降成本范围包括税收、政府性基金、物流成本、社保缴费、水电费用等多项内容。 官方数据显示,营改增自2012年在上海试点以来,迄今已累计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超过1.7万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减税政策也层出不穷,如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标准,从原“年应纳税所得额在6万元以下”,逐步提高到20万元、30万元,今年提高到50万元,适用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扩大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了研发加计扣除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到75%,更多研发费用能获得税前扣除。 除了减税,降费工作也在不断推进。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已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了593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可减轻社会负担超过3200亿元;省级层面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770多项收费,每年可减轻社会负担超过470亿元。 刘尚希表示,十九大报告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我国减税降费的改革力度不会减,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工作仍会继续。 十九大释放明确信号,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的政策,早在今年1月份,国务院就曾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 蔡伟年表示,美国政府要减税,中国政府也早有布局。中国政府鼓励外资的文件早已下发,包括针对外资企业境外投资者10%的预提税,如果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加大在中国投资,能获得相应税收优惠——这个条文国务院文件已经公布。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zhouxx@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12月13日 05:36
市场经济地位被美拒认 专家:坚持发展国有企业不动摇
市场经济地位被美拒认 专家:坚持发展国有企业不动摇

  新浪财经讯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这一表态得到了欧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认同。他们认为,中国几乎所有的稳赚不赔的行业都被垄断——石油垄断、烟草垄断、电力垄断、交通通讯垄断、土地垄断、金融证券保险垄断,中国甚至恨不得将党支部建到外企的班组,在这样的背景下是无法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中国反倾销中,必须终止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的做法,同时WTO成员国在中国入世届满15年时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现今,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WTO成员国以中国没有开放国内所有商品市场为由,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景乃权认为,的确,我国在土地、电力、石油等方面没有实行所谓市场化,而且在这一点上我们从来没有变。关键是西方发达国家如何看待我们“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过去在我国生产力较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时,他们同情我们,看重的是后一部分,故认为我们是“市场经济”,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们看我们是前一部分“社会主义特色”,所以,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心态发生变化了。 虽然笔者经常站在民营企业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民营企业带动了大量就业人口,缓解了就业压力,为中国的经济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更不能否定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到达顶峰,资本主义从1911年民国建立以来几乎试过世界上所有政体,结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战争频发,在那样的背景下根本就没有可能实现现代化。恰恰是留洋与本土相结合,才有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精英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所谓“精英”,事实证明他们选择国家控制相关企业进行垄断的道路是对的。高铁驰骋大江南北、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巨型射电望远镜建成、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这些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放在私人企业是不可能出现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绝不可以让国外财阀资本家染指,这是保障所有中国公民权利的基础。试想,如果我们的水、电、交通、通讯、能源、金融等等任何一样被外国资本家控制,我们面对的绝不是“国企任人唯亲、成本虚高、乱交学费、贪污腐败”这些问题,而是会面临挨冻受饿、你死我活的问题。这些国外的财阀可不管我们室内温度舒适与否,只关心他自己的利润。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只要中国共产党执政,国外垄断资本永远不要妄想染指我们的国有企业!因为,这是国民幸福与尊严的根本保障! 所以,我们自己要有定力,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实在是太符合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的所谓“西方发达国家”的立场了。与其低三下四地去祈求人家承认,不如自己挺直腰杆,埋头苦干。听蝲蝲蛄叫难道还不种庄稼了? 实际上,美国是想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11月发起的对中国产普通合金铝板的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制度。替代国制度是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而言的,由这些国家出口的商品,在确定其正常价值时,不使用出口国的实际成本,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使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将很容易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并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将其完全排挤出美国市场。 如果更细致地分析,不难发现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激烈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级别。西方垄断财阀在改革开放初期从中国的劳动力生产要素中已经赚得衣钵满满,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牢牢控制所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知识产权两端,中间的制造业留给发展中国家,同时污染也留在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便可以坐享其成。所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临“买什么什么都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困境,为了经济发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惨痛代价。但他们不承想,中国人太努力了,现在已经开始往所有产业链两头延伸,奋起直追,如高铁、核电、量子通信等产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中国全产业链都如高铁般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移至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西方国家的经济将会遭受巨大冲击。这是一场性命攸关,双方都没有退路的生死博弈,此次西方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且西方国有资源垄断比我们只多不少,且更深入、更利益化、更集团化。 中国现在正飞速发展,但也不能够盲目乐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一边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边消灭不争气的蛀虫,才是正道。(作者:景乃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2月08日 17:14
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已发起WTO诉讼
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已发起WTO诉讼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图片来源/商务部官网 商务部:已对美发起WTO诉讼 此前美国称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务部敦促美方切实、全面履行世贸组织义务 在美国正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商务部已提起上诉。12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美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提交的所谓“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陈述,是将本国国内法中的所谓六条评判的标准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关于美方在反倾销实践中的“替代国”做法问题,中方已另案诉诸世贸组织。 特朗普访华后突然“变脸” 一个月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中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经贸成果,然而特朗普离开之后,美国开始“变脸”。美方对中国铝合金板等产品发起了一系列双反调查,11月30日,美国正式公布向WTO提交了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根据这一决定,美国将继续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据媒体报道,有经济学家估算中国已因此遭受几十亿美元的损失。 昨日,高峰表示,12月6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中国诉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案举行了听证会,中方在会上全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关于美方在反倾销实践中的“替代国”做法的问题,中方已另案诉诸世贸组织。高峰表示,将敦促包括美方在内的个别世贸组织成员,切实、全面履行世贸组织义务,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2016年12月,中国根据WTO成员国协议,要求其他成员国在中国加入WTO满15年时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对此表示了反对。2016年年底,中国向WTO贸易法庭提起针对美国和欧盟的申诉,要求美国和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出口产品的严重阻碍。 美方表态加大我国企业出口难度 今年中国商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反调查”、“反补贴”风波不断。仅10月份至今,中国胶合板、铝箔、电动自行车、光伏产品分别在美国和欧洲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多次表示在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商务部罔顾世贸组织义务和承诺,继续适用歧视性的“替代国”做法;拒绝考虑企业提交的大量证据材料,完全歪曲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在终裁中不合理地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企业倾销幅度。在反补贴调查中,美方无视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和裁决,人为构造出低价提供原材料、出口买方信贷等补贴项目并裁出较高补贴幅度。美方的不合理做法和裁决将严重阻碍中国胶合板对美出口。 “根本来讲,是抑制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这是一种对抗博弈,而不是合作博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解释,合作博弈是一起做大蛋糕,对抗博弈是抢走别人的蛋糕。所以出于这种思想,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加大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难度,第二个是对我们企业不公平,处于不利地位。最后是为了我们贸易强国、制造业大国设置障碍,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排挤他人,损人利己。 ■ 名词解释 “替代国”制度意味着什么 “替代国”制度,指针对来自于非市场经济体的商品,在确定其正常价值时,不使用其出口国商品的实际成本,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作为计算正常价值的方法,所被采用的市场经济国家通常称为“替代国”。 “通常,进口国会选择价格比中国高的国家作为替代国,其结果是中国企业更容易被认定为倾销。”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赵亚军律师解释,对中国利益的损害主要是在反倾销领域,因为如果不承认“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认为企业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是不客观的。 赵亚军律师举例,假如土地是划拨的,就不认为土地的成本是市场价格,比如说产品的供给和原材料的采购,就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不依照中国企业的成本核算,而找这类产品相似的替代国,比如说中国的替代国可能会是印度,这样的产品在印度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来计算,这样来看成本就会变高,而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被认定为倾销,所以对我们的出口企业是很不利的。 ■ 分析 美“变脸”因服从“美国优先” 目前,已有80多个经济体明确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白明认为,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体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维,同时,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对此比较担忧,为了维护美国在国际上的主导权并出于打压中国国际地位的考虑,想利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给中国施加压力。但美国的做法,在WTO条款面前是站不住脚的。 白明说,特朗普访华达成的2300多亿美元的合作,但合作中又伴随着很多摩擦。“最近美国开始减税,但减税是从美国自己的角度来讲,建立负面外溢效应,让美国形成价格洼地,让别人的水流到自己的地盘上,而不是为了共同利益。” 白明分析,虽然看起来中美贸易关系时好时坏,但实际上这些决定都服从“美国优先”的原则,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做法比较“直接”,欧盟还有“变相反对”,美国是直接反对。 白明说,无论美国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都不应该再与“替代国”相挂钩,这种行为在WTO条款中并不成立。同时,中国要警惕因此带来的在未来国际贸易中摩擦增多的风险。 ■ 看点 去年13项WTO上诉中方全胜 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损害,中国如何反应? “我们当然会有反应措施,到了必要的时刻才会做出反馈,现在还无从谈起。”白明举例,比如我们对美国轮胎的反倾销,我们限制美国的汽车、肉鸡进口,在双方关系好的时候可以协商解决,但如果美国破坏了合作的气氛,我们也只能公事公办。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91起。中国已连续20余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WTO成员在对华反倾销案例中曾选用新加坡和美国国内的价格作为中国商品的定价评价参考,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据此对所谓的“不当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事实上这样的贸易摩擦在近年每年都会发生十几次,我们一半会到WTO申诉,先礼后兵。”白明介绍,“去年的13项上诉中方全部胜出,而前年也仅有一起中国败诉。” 新京报记者从WTO官网中查到,目前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20个国家发起了超过100起诉讼。另一方面,中国则对美国、欧盟、希腊、意大利等发起17起诉讼。其中,对美国10起,对欧盟5起,对意大利和希腊各一起。 现在对美发起WTO申诉,大概多久会有结果?赵亚军律师介绍,向WTO申诉总共分三个程序,第一步是磋商,大概是六十天,然后是专家小组程序,规定最长九个月,最后是上诉程序,最长是九十天,整个差不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 新京报记者 任娇[详情]

新京报 | 2017年12月08日 02:08
美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
澎湃新闻 | 2017年12月07日 11:29
特朗普减税或加速中国楼市下行 房企海外债成本攀升
特朗普减税或加速中国楼市下行 房企海外债成本攀升

  特朗普减税 中国楼市“躺枪” 减税法案的通过不仅挽救了特朗普持续低迷的声望,也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美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经济及楼市来讲,“美国减税+美元加息”这一看似“黑天鹅”事件,却可能成为加速中国楼市下行的“利刃”。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12月2日下午3点左右,特朗普的税改方案获得了美国参议院的通过。这是美国31年来最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将从35%下调至20%;在为中产阶级减负方面,个税标准扣除额几乎翻倍。个税从七档减至四档,分别为12%、25%、35%和39.6%。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减税的实施,将增加美联储加息的次数,预计2018年美联储加息的次数将增加到四次。 减税法案的通过不仅挽救了特朗普持续低迷的声望,也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美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经济及楼市来讲,“美国减税+美元加息”这一看似“黑天鹅”事件,却可能成为加速中国楼市下行的“利刃”。 特朗普减税究竟是怎么对中国楼市构成利空的? 国内资金继续“外逃”  中国央行“被动加息”可能性增加 著名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从理论上来说,美国的税改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资本流动冲击,二是货币政策带来的后续影响。 根据特朗普减税法案,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将会从目前的35%,降到22%或者20%的水平;税改还鼓励美国公司把海外利润带回美国。这意味着,由于美国更低的税负环境,更透明的政商关系,以及对冲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将驱使美国在海外的留存利润大规模回到国内,刺激美国企业撤离中国市场,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都会产生较大的潜在冲击。这对中国已经处于逐步降温的楼市来讲是第一个“利空”效应。 同时,美国减税是基于美国“加息+缩表”的财政政策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美国减税的实施,必然将增加美联储加息的次数,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无疑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基础货币投放。中国央行在明年下半年“被动加息”可能性将增加,而加息对中国楼市的利空影响不言而喻。 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预计,未来1~2年“美国减税+美元加息”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后,未来1~2年中国外汇储备有可能降至2万亿美元~2.5万亿美元,甚至更低。这说明,未来国内资金还会继续“外逃”,这些资金逃到哪里?显然,转向美元资产或房产。 在此市场背景下,美元定价资产处于升值过程中,而中国楼市在调控政策压力下已经进入调整的周期,中国的投资客或高净值人群会对比中美楼市的变化周期与投资价值,最终还是会选择投资价值处于上升期的美国房产或美元定价资产。 内房企海外债成本攀升 更多中小房企退出房地产或被收购 在国内融资渠道收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内房企“无奈”转向海外发债。而“美国减税+美元加息”双重因素叠加将使得海外美元债成本继续上升,这无疑将使得中国房企境外债务尤其是美元债务负担加重。 事实上,伴随美元加息,我国国内货币政策也正在做“收紧”调整。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广义信贷(M2)余额为165.34万亿元,同比增长8.8%。10月当月新增人民币信贷663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9月减少7800亿元。自有数据统计以来,我国M2增速长期保持在10%~30%两位数的增速区间,8.8%的增速刷新了30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M2增速的放缓反映了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走向。央行在此前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指出,目前住房商品化率已经很高,货币需求增长相应降低。M2增速有所降低,正是加强金融监管、缩短资金链条、减少多层嵌套的合理反映。 中国内房企海外债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伴随着融资渠道的逐步收紧,房企运营风险越来越大。 据张宏伟观察,我国房企“加杠杆”的资金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也就是说2018年上半年将是2016年年初房企开始集中“加杠杆”资金开始到期的时间。2018年上半年,房企首次“加杠杆”的资金将面临偿还压力。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则面临资金的压力。“美国减税+美元加息”将进一步加速中国楼市调整,楼市“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市场集中度加速特征将更加明显。 2018中国楼市加速下行 资本外流,中国的投资客或高净值人群加速离场转向配置美元资产,中国内房企海外融资成本继续上升;同时国内经济状况并不理想,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空间并不大,境内房企融资渠道一再收紧。这一切将使得本就走在下行周期的中国楼市“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房企销售业绩公告,今年大多数房企已经提早完成销售目标,并且部分房企还上调目标,但是,销售业绩自今年下半年以后已经开始显现压力,尤其是“十九大”后,核心一二线城市销量并没有明显起色。张宏伟认为,如果这样的市场趋势延续到2018年,也就意味着2018年房企将面临“销售目标提高,但是市场环境更加恶化”的大环境,很显然,房企2018年重置销售目标背后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当经济危机周期与中国房地产调整周期叠加来临之时,美元加息将使中国楼市2018年的调整深度加大,甚至核心一二线城市楼市比如深圳将出现房价大幅下降的暴跌情况,部分民营房企极有可能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张宏伟提出预警。[详情]

中国房地产报 | 2017年12月06日 18:46
评论:对美国减税需要严阵以待地加以应对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12月05日 05:35
美元或受益于税改短期重返强势 人民币压力总体可控
澎湃新闻 | 2017年12月04日 10:55
评论:振兴美国制造看起来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战略制定
评论:振兴美国制造看起来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战略制定

  为何说振兴美国制造看起来很美(国金观察) 许凯 快到圣诞节,如果不出意外,将会有一份新的议案放在特朗普总统的办公桌上等着他签署。这份议案就是税改,最新的消息是,当地时间11月28日,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已经投票通过了参议院版本的税改议案,很快就可以进入全体表决程序。 尽管这份税改方案从公布以来几易其稿,仍难脱为富人减税、加剧贫富分化以及增加财政赤字等质疑。质疑归质疑,税改寄托的是总统先生重振美国经济的梦想。总统先生梦想着让美国制造重新闪烁耀眼的光辉,亮瞎世界上那些质疑者的眼睛。税改是振兴战略能够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特朗普总统不能够失败的大事项之一。 总统先生的梦想是一剂药方,解决美国经济空心化重新回归实体经济的药方,税改是这剂药方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药,对症的是制造业回流,对症的是实体企业的减负。不过,这味药的负作用总统先生没说明,财政赤字是否会反噬减税的成果,总统先生更没有预测。 总统先生的如意算盘是,通过重振美国制造解决经济空心化问题,重振美国制造的方式一是减负,给本土企业更好的生存空间,一是吸引企业回流,让更多优质的美国制造类企业回到美国。福特承诺回国建厂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实践。总统先生还极力推动买美国货运动,号召更多美国人消费美国制造的产品,尽管他本人经常被曝出享用中国制造的新闻。 然而,总统先生的美国制造梦是基于逆全球化战略而制定并落实的。特朗普总统把美国制造的衰败归结为自由贸易并不全面。总统想通过振兴制造业减轻就业压力,但这一努力也可能适得其反,连WTO全球贸易报告都明确指出美国制造业领域的失业问题,十分之八是由生产力提高造成的,而不是自由贸易。基于逆全球化战略而制定的美国制造振兴计划,也很难逃脱这个大框架所天然带有的弊端。 总统先生的重振美国制造的计划还带有明显的反市场印记。为了让制造企业回国,特朗普举起了大棒加胡萝卜的方式,让一些企业回国建厂。但这一方式在市场面前很难不碰壁,全球产业链的形成让企业回流异常艰难,高昂的人工成本也阻断了不少企业的回乡路,即使不少回去的企业,由于自动化和高科技的发展也难以实现总统先生大幅增加就业的政治承诺。比如美国的空调制造商开利公司(carrier)就在一片企业回流声中计划将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工厂迁到墨西哥。 把美国制造企业放到襁褓中,也在损害着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欧盟就认为,严格的“买美国货政策”有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额外延误,并且可能对美国公司造成额外费用,使他们在全球运营处于弱势,还可能干扰跨国供应链。最近美国又开始限制光伏产品进口,征收高达35%的关税。但谁能说限制了光伏产品的进口,美国就一定能发展好本国的光伏产业呢? 特朗普总统想更多地干预,但这一干预不仅会耗费更多的财政成本,而且还会损害美国制造的竞争力。[详情]

国际金融报 | 2017年12月04日 04:02
商务部:坚决反对美国拒绝我国市场经济待遇
经济参考报 | 2017年12月04日 00:44
媒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亦是输家
媒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亦是输家

   继美国商务部20多年来首次对华自行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后,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再泼冷水。 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特朗普政府在向世贸组织(WTO)提交的文件中正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此举并不出乎意料。一个月前,美国商务部在其开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调查结论中,已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的“小算盘”在于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使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将很容易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并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将其完全排挤出美国市场。 而削减巨额对华贸易逆差,追求所谓对等、互惠的“公平贸易”,实现“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正是美国新贸易政策的重要目标。 表面上看,因此蒙受损失的是中国企业;但实际上,美国亦是输家。 其一,中国已逐渐形成“免疫力”,不会因美国不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大伤元气”。 时至今日,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也明显增强。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的话说,中国的确因为市场经济地位之争蒙受了不少损失,但这并未阻碍中国外贸快速发展的脚步。 其二,美国将市场经济地位与履行第15条义务挂钩属“偷梁换柱”,有失“面子”。 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规定,2016年12月11日以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必须在对华反倾销调查和裁决中终止使用“替代国”做法,与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关。 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话说,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终止使用替代国做法是“非常明确、不容置疑的”。 苏庆义表示,以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对华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不仅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更表明美国将成为破坏国际规则的不良示范者,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重要参与者的身份也难以服众。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表示,信守条约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拒不终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不仅从国际法法理上讲不通,也有违契约精神这一市场经济的根基。 其三,对中美经贸合作泼冷水,也会伤及美国经济的“里子”。 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所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美方无视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继续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严重歪曲。 中美两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如果两国原本顺畅的经贸往来因美国一再搞“小动作”受阻,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势必受到损害。 上个月,中美两国元首刚刚达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的共识。言犹在耳,美国唯放下“小算盘”,信守承诺,与中方相向而行,才能真正从中美经贸合作中受益。(完)[详情]

环球网 | 2017年12月03日 07:54
美国30多年最大减税计划 中国是否需要特别应对?
美国30多年最大减税计划 中国是否需要特别应对?

   美国30多年最大减税计划中国是否需要特别应对?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导读 美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从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达42%,但实际减税幅度远没有这么大。美国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减税后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下降约2个百分点。 美国参众两院目前正在就最终版本的税改法案进行协商,两院在减税方向上达成共识,但具体内容仍有分歧。 最终方案若经通过,可能成为继里根政府之后,美国政府30多年来最大规模减税法案。 据美国有关机构报告显示,众议院税改计划将使联邦赤字在未来10年增加1.7万亿美元,参议院方案在未来10年将增加联邦赤字逾1.4万亿美元。 不过,减税并非易事,减税带来财政赤字增加,可能也会加大债务压力,特朗普政府也在致力于调整国际国内政策、压缩部分财政开支,包括调整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方案等。 当年里根政府通过减税案,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减税浪潮。美国这轮减税,也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热议。 中国政府需要特别应对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中国近几年一直在减税降费,并不是为了应对美国减税。十九大报告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我国减税降费的改革力度不会减,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工作仍会继续。 个税税制结构不同 不少留美大学生表示,他们正高度关注美国税改最终方案,虽然个税适用税率有所下降,但是部分原本免税的收入,未来可能会纳入征税范围。 美国参众两院税改方案在个税扣除额上基本达成共识,如取消个税基本免征额,将标准扣除额翻番。 税率方面,两院方案略有不同。众议院维持现有最高边际税率不变,将现行10%、15%、25%、28%、33%、35%、39.6%七档税率调整为12%、25%、35%和39.6%四档;参议院则维持七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但将最高边际税率由现行39.6%下调为38.5%,其他各档税率也相应下调。 与此同时,两院方案都废除了多项扣除或抵免政策,以部分弥补税改方案带来的预算赤字。 刘尚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减税方案,看起来是在做减法,其实背后也有做加法。税收收入是税基乘以税率得来,个税的扣除额虽然提高了,但是取消了部分优惠抵免政策,税基部分得到充实。 美国实行综合申报的个税制度,因为抵扣项目繁多,个税申报多需要借助中介机构帮忙,较复杂的个税体制为外界诟病。美国此轮税改,减税同时还在简化税制。 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个税是综合税制,所有收入加总后征税,而我国是对不同收入进行分类征收,两国税制结构不同,税率表对应的收入结构也不同,不能直接简单比较。 企业所得税惠及面有限 美国此轮减税,最大减税动作莫过于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原来的35%下降到20%。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是联邦制国家,20%为联邦政府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各州政府还可自主决定州政府企业所得税税率,像美国加州企业所得税税率在10%左右,有些州在5%左右。 有分析指出,美国各州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大致在6%左右,加上降税后联邦政府的20%,美国政府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总体在26%左右,这与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大致相当。 美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从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达42%,但实际减税幅度远没有这么大。美国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减税后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下降约2个百分点。 刘尚希表示,美国将C型公司(类似我国法人企业)所得税税率从现行的35%下调至20%,这类企业数量占比不大,很多合伙制、个人独资企业不在此范围。在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同时,还取消了不少优惠政策。 这轮减税是否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安永大中华区国际税主管合伙人蔡伟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人工成本在不断提高,但很多消费品外资企业仍不断来中国投资,因为市场在中国。美国税费高了很多年,也一直有外资在加大投入,也是因为美国市场本身有需求。企业投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税改不会对企业投资行为造成直接影响。 中国减税进行时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减费降税工作。为实体企业“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降成本范围包括税收、政府性基金、物流成本、社保缴费、水电费用等多项内容。 官方数据显示,营改增自2012年在上海试点以来,迄今已累计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超过1.7万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减税政策也层出不穷,如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标准,从原“年应纳税所得额在6万元以下”,逐步提高到20万元、30万元,今年提高到50万元,适用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扩大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了研发加计扣除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到75%,更多研发费用能获得税前扣除。 除了减税,降费工作也在不断推进。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已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了593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可减轻社会负担超过3200亿元;省级层面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770多项收费,每年可减轻社会负担超过470亿元。 刘尚希表示,十九大报告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我国减税降费的改革力度不会减,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工作仍会继续。 十九大释放明确信号,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的政策,早在今年1月份,国务院就曾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 蔡伟年表示,美国政府要减税,中国政府也早有布局。中国政府鼓励外资的文件早已下发,包括针对外资企业境外投资者10%的预提税,如果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加大在中国投资,能获得相应税收优惠——这个条文国务院文件已经公布。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zhouxx@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详情]

市场经济地位被美拒认 专家:坚持发展国有企业不动摇
市场经济地位被美拒认 专家:坚持发展国有企业不动摇

  新浪财经讯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这一表态得到了欧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认同。他们认为,中国几乎所有的稳赚不赔的行业都被垄断——石油垄断、烟草垄断、电力垄断、交通通讯垄断、土地垄断、金融证券保险垄断,中国甚至恨不得将党支部建到外企的班组,在这样的背景下是无法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中国反倾销中,必须终止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的做法,同时WTO成员国在中国入世届满15年时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现今,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WTO成员国以中国没有开放国内所有商品市场为由,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景乃权认为,的确,我国在土地、电力、石油等方面没有实行所谓市场化,而且在这一点上我们从来没有变。关键是西方发达国家如何看待我们“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过去在我国生产力较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时,他们同情我们,看重的是后一部分,故认为我们是“市场经济”,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们看我们是前一部分“社会主义特色”,所以,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心态发生变化了。 虽然笔者经常站在民营企业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民营企业带动了大量就业人口,缓解了就业压力,为中国的经济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更不能否定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到达顶峰,资本主义从1911年民国建立以来几乎试过世界上所有政体,结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战争频发,在那样的背景下根本就没有可能实现现代化。恰恰是留洋与本土相结合,才有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精英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所谓“精英”,事实证明他们选择国家控制相关企业进行垄断的道路是对的。高铁驰骋大江南北、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巨型射电望远镜建成、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这些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放在私人企业是不可能出现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绝不可以让国外财阀资本家染指,这是保障所有中国公民权利的基础。试想,如果我们的水、电、交通、通讯、能源、金融等等任何一样被外国资本家控制,我们面对的绝不是“国企任人唯亲、成本虚高、乱交学费、贪污腐败”这些问题,而是会面临挨冻受饿、你死我活的问题。这些国外的财阀可不管我们室内温度舒适与否,只关心他自己的利润。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只要中国共产党执政,国外垄断资本永远不要妄想染指我们的国有企业!因为,这是国民幸福与尊严的根本保障! 所以,我们自己要有定力,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实在是太符合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的所谓“西方发达国家”的立场了。与其低三下四地去祈求人家承认,不如自己挺直腰杆,埋头苦干。听蝲蝲蛄叫难道还不种庄稼了? 实际上,美国是想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11月发起的对中国产普通合金铝板的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制度。替代国制度是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而言的,由这些国家出口的商品,在确定其正常价值时,不使用出口国的实际成本,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使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将很容易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并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将其完全排挤出美国市场。 如果更细致地分析,不难发现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激烈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级别。西方垄断财阀在改革开放初期从中国的劳动力生产要素中已经赚得衣钵满满,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牢牢控制所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知识产权两端,中间的制造业留给发展中国家,同时污染也留在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便可以坐享其成。所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临“买什么什么都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困境,为了经济发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惨痛代价。但他们不承想,中国人太努力了,现在已经开始往所有产业链两头延伸,奋起直追,如高铁、核电、量子通信等产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中国全产业链都如高铁般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移至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西方国家的经济将会遭受巨大冲击。这是一场性命攸关,双方都没有退路的生死博弈,此次西方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且西方国有资源垄断比我们只多不少,且更深入、更利益化、更集团化。 中国现在正飞速发展,但也不能够盲目乐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一边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边消灭不争气的蛀虫,才是正道。(作者:景乃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详情]

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已发起WTO诉讼
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已发起WTO诉讼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图片来源/商务部官网 商务部:已对美发起WTO诉讼 此前美国称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务部敦促美方切实、全面履行世贸组织义务 在美国正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商务部已提起上诉。12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美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提交的所谓“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陈述,是将本国国内法中的所谓六条评判的标准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关于美方在反倾销实践中的“替代国”做法问题,中方已另案诉诸世贸组织。 特朗普访华后突然“变脸” 一个月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中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经贸成果,然而特朗普离开之后,美国开始“变脸”。美方对中国铝合金板等产品发起了一系列双反调查,11月30日,美国正式公布向WTO提交了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根据这一决定,美国将继续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据媒体报道,有经济学家估算中国已因此遭受几十亿美元的损失。 昨日,高峰表示,12月6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中国诉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案举行了听证会,中方在会上全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关于美方在反倾销实践中的“替代国”做法的问题,中方已另案诉诸世贸组织。高峰表示,将敦促包括美方在内的个别世贸组织成员,切实、全面履行世贸组织义务,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2016年12月,中国根据WTO成员国协议,要求其他成员国在中国加入WTO满15年时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对此表示了反对。2016年年底,中国向WTO贸易法庭提起针对美国和欧盟的申诉,要求美国和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出口产品的严重阻碍。 美方表态加大我国企业出口难度 今年中国商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反调查”、“反补贴”风波不断。仅10月份至今,中国胶合板、铝箔、电动自行车、光伏产品分别在美国和欧洲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多次表示在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商务部罔顾世贸组织义务和承诺,继续适用歧视性的“替代国”做法;拒绝考虑企业提交的大量证据材料,完全歪曲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在终裁中不合理地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企业倾销幅度。在反补贴调查中,美方无视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和裁决,人为构造出低价提供原材料、出口买方信贷等补贴项目并裁出较高补贴幅度。美方的不合理做法和裁决将严重阻碍中国胶合板对美出口。 “根本来讲,是抑制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这是一种对抗博弈,而不是合作博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解释,合作博弈是一起做大蛋糕,对抗博弈是抢走别人的蛋糕。所以出于这种思想,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加大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难度,第二个是对我们企业不公平,处于不利地位。最后是为了我们贸易强国、制造业大国设置障碍,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排挤他人,损人利己。 ■ 名词解释 “替代国”制度意味着什么 “替代国”制度,指针对来自于非市场经济体的商品,在确定其正常价值时,不使用其出口国商品的实际成本,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作为计算正常价值的方法,所被采用的市场经济国家通常称为“替代国”。 “通常,进口国会选择价格比中国高的国家作为替代国,其结果是中国企业更容易被认定为倾销。”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赵亚军律师解释,对中国利益的损害主要是在反倾销领域,因为如果不承认“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认为企业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是不客观的。 赵亚军律师举例,假如土地是划拨的,就不认为土地的成本是市场价格,比如说产品的供给和原材料的采购,就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不依照中国企业的成本核算,而找这类产品相似的替代国,比如说中国的替代国可能会是印度,这样的产品在印度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来计算,这样来看成本就会变高,而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被认定为倾销,所以对我们的出口企业是很不利的。 ■ 分析 美“变脸”因服从“美国优先” 目前,已有80多个经济体明确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白明认为,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体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维,同时,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对此比较担忧,为了维护美国在国际上的主导权并出于打压中国国际地位的考虑,想利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给中国施加压力。但美国的做法,在WTO条款面前是站不住脚的。 白明说,特朗普访华达成的2300多亿美元的合作,但合作中又伴随着很多摩擦。“最近美国开始减税,但减税是从美国自己的角度来讲,建立负面外溢效应,让美国形成价格洼地,让别人的水流到自己的地盘上,而不是为了共同利益。” 白明分析,虽然看起来中美贸易关系时好时坏,但实际上这些决定都服从“美国优先”的原则,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做法比较“直接”,欧盟还有“变相反对”,美国是直接反对。 白明说,无论美国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都不应该再与“替代国”相挂钩,这种行为在WTO条款中并不成立。同时,中国要警惕因此带来的在未来国际贸易中摩擦增多的风险。 ■ 看点 去年13项WTO上诉中方全胜 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损害,中国如何反应? “我们当然会有反应措施,到了必要的时刻才会做出反馈,现在还无从谈起。”白明举例,比如我们对美国轮胎的反倾销,我们限制美国的汽车、肉鸡进口,在双方关系好的时候可以协商解决,但如果美国破坏了合作的气氛,我们也只能公事公办。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91起。中国已连续20余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WTO成员在对华反倾销案例中曾选用新加坡和美国国内的价格作为中国商品的定价评价参考,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据此对所谓的“不当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事实上这样的贸易摩擦在近年每年都会发生十几次,我们一半会到WTO申诉,先礼后兵。”白明介绍,“去年的13项上诉中方全部胜出,而前年也仅有一起中国败诉。” 新京报记者从WTO官网中查到,目前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20个国家发起了超过100起诉讼。另一方面,中国则对美国、欧盟、希腊、意大利等发起17起诉讼。其中,对美国10起,对欧盟5起,对意大利和希腊各一起。 现在对美发起WTO申诉,大概多久会有结果?赵亚军律师介绍,向WTO申诉总共分三个程序,第一步是磋商,大概是六十天,然后是专家小组程序,规定最长九个月,最后是上诉程序,最长是九十天,整个差不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 新京报记者 任娇[详情]

美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
美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

  商务部回应美不认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宁 韩声江 来源:澎湃新闻 近期,美国政府正式向世贸组织提出反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12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做出回应。高峰表示,美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提交的所谓“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陈述,是将本国国内法中间的所谓6条评判标准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做法。世贸组织规则是各成员普遍遵循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希望美方的做法不是对国际规则的无视。 “昨天,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中国诉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案举行了听证会,中方在会上全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不知道美方作为该案的非直接当事方,也就是第三方,在听证会的前几天高调释放这个信息的用意,也希望专家组能够公正对待此案,按照国际法准则公正做出判断。我们始终强调中国会认真履行世贸组织规定的义务,但必须享有世贸组织的各项权利,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必须如期履行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的有关国际义务。关于美方在反倾销实践中的替代国做法的问题,中国诉诸世贸组织,我们敦促包括美方在内的个别世贸组织成员,切实全面履行世贸组织义务,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峰指出。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高峰表示,我们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自海湖庄园成功会晤以来,中美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沟通,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特朗普总统11月份刚刚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致力于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达成了一系列的重要共识,两国企业在特朗普总统访问期间取得了历史性的商业合作成果。可以说,两国业界对于继续推进双边经贸各领域的合作有了定心丸。 高峰强调,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近40年来,虽经历风雨,但始终前行。中方一直珍视稳定的、可预期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并为此不懈努力。但是美方近期接连发起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调查,不断释放负面信息,引起中美双方企业尤其是有意愿与华合作,开拓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的普遍担忧。“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具有切实性的,贸易保护如同饮鸩止渴,只有开放合作才能扩大共同利益。从长远看,我们希望美方是在真正维护企业的利益,在处理贸易摩擦的问题上,我们始终认为双方应该妥善管控分歧,通过加强对话与协商,包括推动两国业界的沟通与协调加深彼此的理解,推进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我们还会继续为此做出努力,希望美方能够与我们相向而行。”[详情]

特朗普减税或加速中国楼市下行 房企海外债成本攀升
特朗普减税或加速中国楼市下行 房企海外债成本攀升

  特朗普减税 中国楼市“躺枪” 减税法案的通过不仅挽救了特朗普持续低迷的声望,也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美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经济及楼市来讲,“美国减税+美元加息”这一看似“黑天鹅”事件,却可能成为加速中国楼市下行的“利刃”。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12月2日下午3点左右,特朗普的税改方案获得了美国参议院的通过。这是美国31年来最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将从35%下调至20%;在为中产阶级减负方面,个税标准扣除额几乎翻倍。个税从七档减至四档,分别为12%、25%、35%和39.6%。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减税的实施,将增加美联储加息的次数,预计2018年美联储加息的次数将增加到四次。 减税法案的通过不仅挽救了特朗普持续低迷的声望,也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美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经济及楼市来讲,“美国减税+美元加息”这一看似“黑天鹅”事件,却可能成为加速中国楼市下行的“利刃”。 特朗普减税究竟是怎么对中国楼市构成利空的? 国内资金继续“外逃”  中国央行“被动加息”可能性增加 著名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从理论上来说,美国的税改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资本流动冲击,二是货币政策带来的后续影响。 根据特朗普减税法案,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将会从目前的35%,降到22%或者20%的水平;税改还鼓励美国公司把海外利润带回美国。这意味着,由于美国更低的税负环境,更透明的政商关系,以及对冲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将驱使美国在海外的留存利润大规模回到国内,刺激美国企业撤离中国市场,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都会产生较大的潜在冲击。这对中国已经处于逐步降温的楼市来讲是第一个“利空”效应。 同时,美国减税是基于美国“加息+缩表”的财政政策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美国减税的实施,必然将增加美联储加息的次数,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无疑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基础货币投放。中国央行在明年下半年“被动加息”可能性将增加,而加息对中国楼市的利空影响不言而喻。 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预计,未来1~2年“美国减税+美元加息”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后,未来1~2年中国外汇储备有可能降至2万亿美元~2.5万亿美元,甚至更低。这说明,未来国内资金还会继续“外逃”,这些资金逃到哪里?显然,转向美元资产或房产。 在此市场背景下,美元定价资产处于升值过程中,而中国楼市在调控政策压力下已经进入调整的周期,中国的投资客或高净值人群会对比中美楼市的变化周期与投资价值,最终还是会选择投资价值处于上升期的美国房产或美元定价资产。 内房企海外债成本攀升 更多中小房企退出房地产或被收购 在国内融资渠道收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内房企“无奈”转向海外发债。而“美国减税+美元加息”双重因素叠加将使得海外美元债成本继续上升,这无疑将使得中国房企境外债务尤其是美元债务负担加重。 事实上,伴随美元加息,我国国内货币政策也正在做“收紧”调整。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广义信贷(M2)余额为165.34万亿元,同比增长8.8%。10月当月新增人民币信贷663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9月减少7800亿元。自有数据统计以来,我国M2增速长期保持在10%~30%两位数的增速区间,8.8%的增速刷新了30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M2增速的放缓反映了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走向。央行在此前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指出,目前住房商品化率已经很高,货币需求增长相应降低。M2增速有所降低,正是加强金融监管、缩短资金链条、减少多层嵌套的合理反映。 中国内房企海外债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伴随着融资渠道的逐步收紧,房企运营风险越来越大。 据张宏伟观察,我国房企“加杠杆”的资金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也就是说2018年上半年将是2016年年初房企开始集中“加杠杆”资金开始到期的时间。2018年上半年,房企首次“加杠杆”的资金将面临偿还压力。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则面临资金的压力。“美国减税+美元加息”将进一步加速中国楼市调整,楼市“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市场集中度加速特征将更加明显。 2018中国楼市加速下行 资本外流,中国的投资客或高净值人群加速离场转向配置美元资产,中国内房企海外融资成本继续上升;同时国内经济状况并不理想,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空间并不大,境内房企融资渠道一再收紧。这一切将使得本就走在下行周期的中国楼市“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房企销售业绩公告,今年大多数房企已经提早完成销售目标,并且部分房企还上调目标,但是,销售业绩自今年下半年以后已经开始显现压力,尤其是“十九大”后,核心一二线城市销量并没有明显起色。张宏伟认为,如果这样的市场趋势延续到2018年,也就意味着2018年房企将面临“销售目标提高,但是市场环境更加恶化”的大环境,很显然,房企2018年重置销售目标背后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当经济危机周期与中国房地产调整周期叠加来临之时,美元加息将使中国楼市2018年的调整深度加大,甚至核心一二线城市楼市比如深圳将出现房价大幅下降的暴跌情况,部分民营房企极有可能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张宏伟提出预警。[详情]

评论:对美国减税需要严阵以待地加以应对
评论:对美国减税需要严阵以待地加以应对

  对美国减税需要“严阵以待”地加以应对 当地时间12月2日凌晨,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比49通过了“减税与就业法案”。由于参众两院的法案内容并不一致,因此,最终的版本可能需要继续协商,但这不会影响减税这一总目标。 共和党保守派认为这是一个立足中产阶级利益、会给美国带来经济繁荣的跨时代税法改革,而民主党自由派则担忧法案以给富人和大公司大幅度减税为主要特征,会加大美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并可能会让美国背负更大债务包袱。两党对于税收理念的分歧根深蒂固,这并不意外。 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以帮助美国人提高就业与收入的想法,源于里根时期的一个观点,即政府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最终使穷人受益,这套理论被称为“涓滴经济学”。因此,给企业减税就是为了让他们扩大投资并获取更多利润,给美国人提供更多就业与收入。但是,自由派担心为企业和富人减税会加大贫富差距,如果经济并未增长的话,的确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但问题在于,如果你不减税,可能也没有机会出现投资增长,因此,这也算是一次政策赌博。 特朗普的减税方案主要目的是振兴本国的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投资,以避免越来越多的贸易逆差,也就是结构转型。特朗普得以胜选的口号就是“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用美国货,雇美国人”等,他希望改变美国经济过于虚拟化的现状与趋势,并通过增加制造业为蓝领或失业者提供就业以及更高的收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特朗普采取了政策组合拳。首先,减税是他这套组合拳的核心,即通过减税吸引资本与制造业回流;其次,为了实现回流的目标,他进一步采取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威胁对进口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对美国设在境外的逃税企业进行惩罚等,从而产生胡萝卜加大棒的效应。其三,为了避免减税带来巨大的财政赤字,特朗普在过去一年中,不断要求盟国为美国所提供的军事保护支付更多费用,很多部门的开支也大幅缩减,他还在帮助美国企业到处推销。 如果这项改革真能吸引更多的制造业回流,无疑会扩大税基,吸收大量劳动力也会促进工资上涨,降低失业率。因此,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测算,GDP每增长0.4%,10年内的国内财政收入就会增加超过1万亿美元。共和党方面分析,如果未来GDP达到2.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对于平衡此次减税带来的1.5兆亿的财政赤字也将有盈余。 我们更关注的是这项政策的外溢效应。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时代,美国增加制造业投资,必然是以其他国家制造业存量的转移为代价。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又恰巧遭遇成本快速上涨,那么,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企业,存在向美国转移的可能。但中国具有产业链优势的产业冲击较小。与此同时,考虑到美联储会继续执行缩表与加息的货币紧缩政策。美国通过税改推进的经济结构转型与货币政策转变,这两项政策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也应该考虑增量的博弈。世界正处于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前夜,各国正在努力创新,如果在这个阶段,美国吸引高端产业回流,并与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产生同步效应,那么,美国将会引领下一波工业革命,不管是在技术、人才和资本等方面,美国无疑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因此,美国的减税政策以及引起的可能后果,会对中国存量的制造业以及增量的技术创新都带来挑战。中国必须谨慎的加以应对。比如要遵循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实体经济为主,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改革与发展路径,改善营商环境,创造更好的创新条件。这些改革需要有效与及时的加以落实。 同时,中国也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中国企业不断上涨的成本主要来自人工,来自不断上涨的地租影响。大部分要素价格继续上涨,融资成本在一个去杠杆的阶段,尤其是美联储紧缩的环境中也会具有上涨的刚性。如果中国缺少减税的空间,那么,降低土地成本可能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美国减税计划是“美国优先”下的反全球化产物,必定会引起全球竞争性的成本“大战”,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进程将会在混乱中展开,新兴市场国家将遭遇冲击。我们必须坚定推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目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与创新条件,在按照自己步伐推进和落实改革的同时,也要观察美国税改产生的长期影响,必须严阵以待,这也是中国加速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力。[详情]

美元或受益于税改短期重返强势 人民币压力总体可控
美元或受益于税改短期重返强势 人民币压力总体可控

  美元或受益于美国税改短期重返强势,“人民币压力总体可控”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来源:澎湃新闻 疲软多时的美元,有望在即将通过的、30年来最彻底的美国税法修改方案帮助下,获得提振。 12月4日,美元指数高开,开盘即升破93关口报93.1098,最高升至93.18,前日收盘价92.8789。同时,美元对日元、欧元、澳元等其他货币全线上涨。 在人民币方面,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6个交易日贬值,12月4日报6.6105,较前一交易日贬值38个基点。上日官方收盘报6.6065,夜盘收盘报6.6206。 继众议院上月通过减税法案后,参议院美国当地时间2日凌晨以51票赞成、4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税改法案。  尽管参众两院将在4日开始进行协商以消除两个版本的不同,但特朗普税改政策的大方向已明确,未来10年减税规模达1.4万亿美元,企业所得税率从当前的35%降低至20%,个人所得税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免,同时跨国公司也将获得利润回流的减税机会。 机构普遍认为,减税法案将提振疲软多时的美元。 中金公司预计,今年末至明年上半年美元指数将维持强势,主要因为特朗普税改兑现以及明年美联储将持续加息三次;预计下半年美元指数回落,主要因为欧央行货币紧缩将重回市场焦点(停止QE及加息问题),而此时特朗普税改已经落地,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 中信证券认为,税改法案终获通过,短期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利好美元和美股,预计将有约8000万-1亿美元资金回流,在2018年(至少上半年)美元可能相对强势,加之若税改一季度推出后对经济和通胀预期的正面提振,则美联储2018年上半年可能向市场传递偏鹰派的货币政策立场,从而对中期资产价格造成一定压力。 美国税改将怎样影响中国国内的流动性? 申万宏源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税改会刺激美国企业加大本土投资和海外利润回流美国,导致我国面临资本外流压力;第二,税改有利于提振美国经济前景预期,以及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加剧资本外流。汇率和资本外流互为因果,在税改的影响下,将会面临一定的压力。 但该机构认为,无需过度担忧,压力总体可控。短期影响上,12月份人民币汇率、外汇占款、外汇储备压力都会上升,但压力同样可控。年底资金面也将面临一定压力,但预计在央行削峰填谷思路下,大概率能够稳定跨年。[详情]

评论:振兴美国制造看起来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战略制定
评论:振兴美国制造看起来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战略制定

  为何说振兴美国制造看起来很美(国金观察) 许凯 快到圣诞节,如果不出意外,将会有一份新的议案放在特朗普总统的办公桌上等着他签署。这份议案就是税改,最新的消息是,当地时间11月28日,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已经投票通过了参议院版本的税改议案,很快就可以进入全体表决程序。 尽管这份税改方案从公布以来几易其稿,仍难脱为富人减税、加剧贫富分化以及增加财政赤字等质疑。质疑归质疑,税改寄托的是总统先生重振美国经济的梦想。总统先生梦想着让美国制造重新闪烁耀眼的光辉,亮瞎世界上那些质疑者的眼睛。税改是振兴战略能够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特朗普总统不能够失败的大事项之一。 总统先生的梦想是一剂药方,解决美国经济空心化重新回归实体经济的药方,税改是这剂药方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药,对症的是制造业回流,对症的是实体企业的减负。不过,这味药的负作用总统先生没说明,财政赤字是否会反噬减税的成果,总统先生更没有预测。 总统先生的如意算盘是,通过重振美国制造解决经济空心化问题,重振美国制造的方式一是减负,给本土企业更好的生存空间,一是吸引企业回流,让更多优质的美国制造类企业回到美国。福特承诺回国建厂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实践。总统先生还极力推动买美国货运动,号召更多美国人消费美国制造的产品,尽管他本人经常被曝出享用中国制造的新闻。 然而,总统先生的美国制造梦是基于逆全球化战略而制定并落实的。特朗普总统把美国制造的衰败归结为自由贸易并不全面。总统想通过振兴制造业减轻就业压力,但这一努力也可能适得其反,连WTO全球贸易报告都明确指出美国制造业领域的失业问题,十分之八是由生产力提高造成的,而不是自由贸易。基于逆全球化战略而制定的美国制造振兴计划,也很难逃脱这个大框架所天然带有的弊端。 总统先生的重振美国制造的计划还带有明显的反市场印记。为了让制造企业回国,特朗普举起了大棒加胡萝卜的方式,让一些企业回国建厂。但这一方式在市场面前很难不碰壁,全球产业链的形成让企业回流异常艰难,高昂的人工成本也阻断了不少企业的回乡路,即使不少回去的企业,由于自动化和高科技的发展也难以实现总统先生大幅增加就业的政治承诺。比如美国的空调制造商开利公司(carrier)就在一片企业回流声中计划将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工厂迁到墨西哥。 把美国制造企业放到襁褓中,也在损害着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欧盟就认为,严格的“买美国货政策”有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额外延误,并且可能对美国公司造成额外费用,使他们在全球运营处于弱势,还可能干扰跨国供应链。最近美国又开始限制光伏产品进口,征收高达35%的关税。但谁能说限制了光伏产品的进口,美国就一定能发展好本国的光伏产业呢? 特朗普总统想更多地干预,但这一干预不仅会耗费更多的财政成本,而且还会损害美国制造的竞争力。[详情]

商务部:坚决反对美国拒绝我国市场经济待遇
商务部:坚决反对美国拒绝我国市场经济待遇

  商务部:坚决反对 美拒绝我“市场经济”待遇 经济参考报 据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并于11月中旬向世贸组织提交了这项决定。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12月2日对此作出回应指出,美方此次在世贸组织提交的这份文件是其作为第三方参与中国诉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案而根据程序要求提交的书面陈述意见。该案争议的核心是2016年12月11日后,欧盟是否有权再依据《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对中国在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案件与“市场经济地位”无关,世贸规则也没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判定标准。美国并不是该案的当事方。中国已另案将美国类似做法诉诸世贸组织。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关于反倾销“替代国”的规定已于2016年12月11日失效,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均应在该日期之后,在对华反倾销调查和裁决中弃用“替代国”做法,美方理应遵守国际义务。美在书面陈述中罔顾世贸规则,一再将弃用“替代国”问题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搅在一起,企图混淆视听,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该负责人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方敦促美欧等世贸组织成员信守国际承诺,切实履行世贸义务,终止在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歧视性使用“替代国”的做法。[详情]

媒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亦是输家
媒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亦是输家

   继美国商务部20多年来首次对华自行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后,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再泼冷水。 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特朗普政府在向世贸组织(WTO)提交的文件中正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此举并不出乎意料。一个月前,美国商务部在其开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调查结论中,已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的“小算盘”在于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使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将很容易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并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将其完全排挤出美国市场。 而削减巨额对华贸易逆差,追求所谓对等、互惠的“公平贸易”,实现“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正是美国新贸易政策的重要目标。 表面上看,因此蒙受损失的是中国企业;但实际上,美国亦是输家。 其一,中国已逐渐形成“免疫力”,不会因美国不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大伤元气”。 时至今日,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也明显增强。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的话说,中国的确因为市场经济地位之争蒙受了不少损失,但这并未阻碍中国外贸快速发展的脚步。 其二,美国将市场经济地位与履行第15条义务挂钩属“偷梁换柱”,有失“面子”。 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规定,2016年12月11日以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必须在对华反倾销调查和裁决中终止使用“替代国”做法,与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关。 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话说,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终止使用替代国做法是“非常明确、不容置疑的”。 苏庆义表示,以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对华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不仅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更表明美国将成为破坏国际规则的不良示范者,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重要参与者的身份也难以服众。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表示,信守条约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拒不终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不仅从国际法法理上讲不通,也有违契约精神这一市场经济的根基。 其三,对中美经贸合作泼冷水,也会伤及美国经济的“里子”。 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所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美方无视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继续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严重歪曲。 中美两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如果两国原本顺畅的经贸往来因美国一再搞“小动作”受阻,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势必受到损害。 上个月,中美两国元首刚刚达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的共识。言犹在耳,美国唯放下“小算盘”,信守承诺,与中方相向而行,才能真正从中美经贸合作中受益。(完)[详情]

美国公开耍赖 翻脸对中国就是背后一枪!
美国公开耍赖 翻脸对中国就是背后一枪!

   相关专题:特朗普政府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一) 美国公开耍赖了,特朗普刚从中国拿下2000多亿美元的超级大单,翻脸就是背后一枪! 因为按照2001年和中国达成的入世协议,15年后,也就是2016年12月11日后,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但现在,这个“自动”,是不可能实现了。 11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美国政府已向WTO提交了一份长达40页的法律申请,反对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正式公开亮明立场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相关报道截图 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 在美国这份40页的法律申请书中,美国否认了中国的说法,即根据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条件,中国将在加入15年后,在遇到其他成员国提起反倾销诉讼时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还认为,不管这些条件如何,中国仍要遵守与其他成员国一样的WTO规则,并提出了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待遇,当时它们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仍在共产党统治之下时加入了WTO的前身。美国认为,这些规则允许各国在与非市场经济国家打交道时利用第三国价格,来确定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以获得不公平优势。 美国律师写道:“证据很充分,WTO成员国没有放弃它们的长期权利……拒绝没有根据市场经济条件确定的价格或成本。”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的解读得到了欧盟以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认同。 也就是说: 第一,美国明确拒绝承认有这个15年的自动条款,中国就不是市场经济。 第二,美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等,在这个问题上都统一了立场。 毫无疑问,这是近两年来中国外交的最大挫折。 当然,挫折的理由,还真不是中国外交无能,而是其他国家在耍赖,在薅了一茬又一薅中国羊毛之后,还想继续薅下去。 因为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西方就拥有了在反倾销中黑中国的机会。 比如,中国生产的皮鞋,成本确确实实只有40美元,但欧美选取的第三国参考价,肯定不会是越南皮鞋的20美元,而会是墨西哥皮鞋是60美元,然后欧美就以中国倾销为由,对中国产品征收50%乃至更高的反倾销税。 就这样,在过去15年,一个又一个中国企业被欧美薅了羊毛,无可奈何。当然,有了欧美打头阵,其他国家,如墨西哥、印度、巴西等等,也纷纷薅中国的羊毛。 ▲美国现任贸易代表莱特希泽 根据WTO和欧委会去年发布的报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针对中国。 仅在欧盟当时的73项反倾销措施中,就有56项针对中国进口的产品。 在WTO的当时反倾销反补贴诉讼中,一半以上都是针对的中国企业。 中国的企业,因为这个条款,在过去15年,遭遇了极大的不公平,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 美国公开耍赖,中国怎么办? 中国外交部立刻作出了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是这么说的: 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WTO的多边规则当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在WTO164个成员中,有此国内法的成员寥寥无几。 某些国家和人员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做法必须终止,这一点是非常明确和不容置疑的,所有WTO的成员都应该重信守诺。 ▲耿爽 中国的态度也很简单: 第一,规定是非常明确和不容置疑的,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做法必须终止。 第二,大家要讲信用,所有WTO的成员都应该重信守诺。 但现在的关键问题,西方就是不讲信用了。 2016年12月11日过去快一年了,美国又发动了多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根本就不理会中国的这一茬。 而且,美国还防患未然,去年将韩国籍WTO仲裁官员张胜和(Seung Wha Chang)拉下了马。 ▲资料图片:张胜和(左) 道理很简单,对于这样不公平对待中国的事情,中国必然向WTO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美国人担心,在这7个仲裁官员中,韩国因为与中国密切的贸易关系,这个韩国官员最不可靠,很可能届时会偏向中国,于是干脆提前运用手中的权力,让这位官员赶紧滚蛋。 美国是这样态度,中国游说了很多遍的欧盟,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松口。能多薅羊毛就多薅中国的羊毛,对欧洲来说,肯定也不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三) 龙永图是中国加入WTO的功臣。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让西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他是这样说的: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再不说清楚,中国老百姓也很沮丧。中国搞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1992年起承认市场经济,到现在搞了20多年的市场经济,人家还不承认,我们老百姓怎么想?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做了那么多年的努力不是白做了吗? ▲龙永图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必须看到,随着逆全球化的甚嚣尘上,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张扬,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最后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吧: 第一,加入WTO,对中国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不加入WTO,就没有中国经济壮大的今天。 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还颇为欣喜,中国加入WTO,那是将中国市场送给西方啊。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的结果,不是西方掌控了中国经济,反而是中国商品攻塌了他们的市场。 第二,市场经济地位,已是西方对付中国的一个筹码。 什么规则,什么道德,很多时候,这都是西方国家送给其他国家的枷锁;在利益面前,西方可没有任何规则的负担,该耍赖时坚决要耍赖。 这也是国际经济中比较黑暗的一面。特朗普上台后,来签大单时,各种好话赞不绝口,转身就翻脸,市场经济地位坚决不松口。 当然,不管美国怎么看,中国必须是市场经济!千万不能因此而走回头路! 第三,更激烈的贸易战,已是山雨欲来。 对中国来说,现在别无选择,一是通过诉讼:指控西方国家违反WTO协议,但这费时耗力,即使赢了,也很可能是两三年后的事情了。更何况,美国已经在提前布局。 二就是制裁报复。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毕竟,中国已经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大市场,在一些领域中国的制裁,也将给很多国家以阵痛。但这样一来,一场大规模的贸易战将可能打响。 但这可能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最终迫使对方让步,达成一种恐怖的平衡。 不然,我们总是灵活,总是让步,总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势必是耍赖者会更加耍赖! 中国在被薅了一次羊毛后,还会被一茬接一茬地薅下去。过去那么多年,中国企业被薅的还少吗? 本文转自牛弹琴(ID:bullpiano)[详情]

评论:中国全面开放的步伐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退缩
评论:中国全面开放的步伐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退缩

  中国全面开放的步伐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退缩 据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美国于11月中旬向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了这项决定,并在11月30日公布了这一消息,这是美国首次就这个问题公开亮明立场并阐释理由。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在《议定书》中不得已接受了“三大不利条款”。其中一条是:入世15年内(到2016年12月10日)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根据WTO规定,当“有地位国”对“没地位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诉讼时,判断出口价格是否过低的标准,不是没地位国的国内实际价格,而是另一个“有地位的替代国”的价格数据。 去年12月12日,中国就美国、欧盟对华反倾销使用“替代国”做法,先后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实际上,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做法必须终止。WTO中并没有“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 这只是少数国家将其国内法用到一个多边组织的规则当中。 美国的态度并不意外,因为特朗普总统就是以保护主义为竞选口号赢得大选,早在10月底,美国商务部发布的一份报告已经否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其在铝箔反倾销调查中开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调查结论,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适用“替代国”做法。 在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下,中国商品出口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推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做好应战的准备。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欧债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陷入低迷,开始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扶持本国实体经济与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制定了重振制造业的计划,这意味着他们保护国内企业的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 在美国,特朗普总统以“美国优先”为口号赢得了选举,他不仅对中国,也对许多盟友发动了一系列的贸易威胁与贸易打击,以实现“用美国商品,雇美国工人”的目标。在美国商务部11月13日公布对华胶合板产品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定,裁定中国企业倾销幅度为183.36%,补贴幅度为22.98%-194.90%;又在11月22日宣布终裁认定,中国输美工具箱和工具柜产品存在14.03%-95.96%的补贴行为;11月28日又宣布对中国产普通合金铝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股反全球化的趋势,他们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以及最大的贸易国。而且,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对发达国家具有优势的相关产业也构成了威胁。因此,他们以种种不合理的借口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拒绝履行签约义务。 我们认为,中国不需要也不会因为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而站到反全球化的队伍中去,在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积极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要放长眼光,逐步参与到国际治理中去,成为新的国际规则制定的积极参与者与重要主导者,建立一个更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过去几年,美国曾试图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建立新的经贸规则,以起到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约束与遏制的作用。中国则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建立金砖国家机制以及相关银行等。 中国也要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十九大报告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经济体。未来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此同时,中国会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实现全面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相反,还需要加快,不会因为一些反全球化的贸易摩擦而退缩。[详情]

美国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其实是害怕了?
美国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其实是害怕了?

   (资料图) 海外网12月1日电 据美媒报道,11月30日,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如果被贴上“非市场经济”标签,中国制造商将面临巨额损失。美国究竟为什么急于向世贸组织提出反对?对中国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 美国向WTO提出反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 此前,中国对欧盟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提出异议。美国就此向WTO提交了40页的文件,声称,不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规定的条件如何,中国仍要遵守与WTO其他成员国一样的“规则”,WTO成员“有权拒绝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价格或成本”。 一旦被贴上“非市场经济”标签,将意味着其他贸易伙伴可以在对该国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对这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而中国制造商将面临巨额损失。 为何说美国此举“恶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海外网坦言,她认为美国政府此举极其“恶劣”,中方须提防“骨牌效应”的出现。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相关规定,WTO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美国等国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就无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影响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发展。 陈凤英认为,需要提防“骨牌效应”的产生。此前,日本率先宣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随之其后。然而,美国的行为更为“恶劣”,因为它不是单方面地宣布立场,而是把提案交到了WTO,介入到中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中,这实际上是“带了个坏头”。 美媒援引官员的话称,美国的解读得到了欧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认同。专家担忧道,若是由此引发“骨牌效应”,使此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跟风转向,就会使中国陷入不良境地中。 美国那么固执 是因为怕了? 为什么美国政府在这件事情上,显得“固执不已”?陈凤英认为,这是美国清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之后,产生的“焦虑”。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召开之前,许多外国政府不清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十九大之后,美国清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明明白白地告诉世界,中国要伟大复兴,要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政府由是产生危机感了,并且认为,要想不被中国超越,就必须在10年内甚至是5年内 ,对中国采取遏制措施。 中国一向注重国际合作与共赢,但是,沟通和理解上的偏差使得两国在各自的复兴道路上出现了碰撞,引起反弹。美国追求的是“美国优先”。谁跟美国的竞争关系激烈,谁可能超越它,它就要采取措施遏制,就像上世纪它对日本做的那样。 特朗普访华刚走就埋坑 啥意思? 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期间,中美签署了价值2535亿美元的合作项目。距其归国才过去不久,特朗普当局就急于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较劲,啥意思? 陈凤英解释道,虽然签下贸易大单也是美国政府所欢迎的成绩,但是,“反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本届保守的、民粹的、反对全球化的美国政府的既定方针,美国一直循着这样的方针来制定政策,并不会因特朗普的访华而改变。 贸易问题涉及到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超越了特朗普个人的判断。美国甚至把贸易上的问题上升到国家主权的层面上考虑,可见民粹观念的根深蒂固。美国决策部门有个先天的判断,就是认为中美之间必有一搏,并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中国要应对 还得抽丝剥缕地来 面对美国政府咄咄逼人的气势,中国不但得及时应对,还得抽丝剥缕地一步步来。 陈凤英认为,中方首先必须向WTO阐述我方立场,利用好国际机制。协议是有法律效应的,既然16年前各方签署协议时没有异议,那么现在就必须落实协议内容。我们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增强国际影响力,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承受着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中方可以适当考虑和与我们有共同语言的国家加强联系,共同应对。 另外,问题得各个击破,不能“一揽子解决”。跟欧盟的贸易问题,我们与欧盟协商,不和其他国家的事务杂糅在一起;与美国的问题,则要拆开来谈,分开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反倾销”的问题,“301调查”的问题等,抽丝剥缕地解决。美方其实也在观察中国市场的变化,谈判的过程能给美国提供政策的调整期。 最后,要坚持中方的既定方针,不因他国行为而改变。事实上,拿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来说事,很大程度上是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借口。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夯实既定的经济政策。 外交部: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概念不存在于WTO规则 12月1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表示,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当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在世贸组织164个成员中,有此国内法的成员寥寥无几。 耿爽介绍,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需要严格依照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如期取消,这与中方是否满足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没有关系。 他强调,某些国家和人员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做法必须终止,这一点是非常明确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贸组织的成员都应该重信守诺。(海外网 杨佳)[详情]

媒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亦是输家
媒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亦是输家

  (经济观察)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亦是输家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李晓喻)继美国商务部20多年来首次对华自行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后,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再泼冷水。 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特朗普政府在向世贸组织(WTO)提交的文件中正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此举并不出乎意料。一个月前,美国商务部在其开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调查结论中,已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的“小算盘”在于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使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将很容易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并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将其完全排挤出美国市场。 而削减巨额对华贸易逆差,追求所谓对等、互惠的“公平贸易”,实现“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正是美国新贸易政策的重要目标。 表面上看,因此蒙受损失的是中国企业;但实际上,美国亦是输家。 其一,中国已逐渐形成“免疫力”,不会因美国不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大伤元气”。 时至今日,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也明显增强。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的话说,中国的确因为市场经济地位之争蒙受了不少损失,但这并未阻碍中国外贸快速发展的脚步。 其二,美国将市场经济地位与履行第15条义务挂钩属“偷梁换柱”,有失“面子”。 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规定,2016年12月11日以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必须在对华反倾销调查和裁决中终止使用“替代国”做法,与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关。 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话说,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终止使用替代国做法是“非常明确、不容置疑的”。 苏庆义表示,以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对华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不仅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更表明美国将成为破坏国际规则的不良示范者,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重要参与者的身份也难以服众。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表示,信守条约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拒不终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不仅从国际法法理上讲不通,也有违契约精神这一市场经济的根基。 其三,对中美经贸合作泼冷水,也会伤及美国经济的“里子”。 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所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美方无视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继续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严重歪曲。 中美两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如果两国原本顺畅的经贸往来因美国一再搞“小动作”受阻,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势必受到损害。 上个月,中美两国元首刚刚达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的共识。言犹在耳,美国唯放下“小算盘”,信守承诺,与中方相向而行,才能真正从中美经贸合作中受益。(完)[详情]

专家:美国新贸易政策目标不是贸易战
专家:美国新贸易政策目标不是贸易战

  (经济观察)中美经贸合作终将“定风波”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李晓喻)最近一周,中美经贸风波骤起。 从美国商务部20多年来第一次自主对华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到美国明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美经贸关系近期的“风向”似乎明显转变。 在自主发起对华“双反”调查前,2017年以来,美国已多次对华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如启动301调查,对中国铝箔产品裁出高额“双反”税率等。每一次这样的举动都令外界担忧: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摩擦会否进一步升级,一场贸易战是否“山雨欲来”?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美国新贸易政策的目标不是要发动贸易战,而是要通过威胁或承诺发动贸易战来获得更有利于美国、更有利于部分群体或阶层利益的贸易投资条件。 中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国是美国除北美地区外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据中方统计,最近10年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1%,几乎是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年均增速的两倍。美国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 “如果削弱中国的代价是牺牲本国经济利益,而且有可能代价高昂,这不是特朗普的本意。”张宇燕说,在此情况下,“中美全面贸易战打不起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张茉楠亦表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的。如果两国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受到的伤害不比中国小”。因此,中美双方贸易摩擦只会停留在局部,不会扩散至全局。 虽然贸易摩擦全面升级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在短短几天之内两次挥起“大棒”,难免让人对中美经贸合作前景捏了把汗。 在张茉楠看来,考虑到美国新贸易政策从“防守、反应型”向“进攻型”转变势头越发明显,今后中美双方经贸领域的博弈和冲突恐怕不可避免。 实际上,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出现摩擦和分歧实属正常。但处理分歧应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对话与协商实现共同发展,而非对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系多年累积形成,是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演进、双方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这一矛盾也非一日之功。唯通过协商确定解决的方式、节奏和力度,推进渐进式调整,才能达到双赢。 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时,中美两国元首已经达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的共识。有理由相信,双方将共同努力把难以规避的分歧与争端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使其不至于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稳定大局。(完)[详情]

外交部:“非市场经济”是个别国家冷战时期产物
外交部:“非市场经济”是个别国家冷战时期产物

   问:美国已经正式向世贸组织提交文件,称美方反对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意味着美方将可以继续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和外交部发言人已经多次就相关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 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世贸组织164个成员中有此国内法的成员寥寥无几。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反倾销“替代国”做法需严格依照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如期取消,与中方是否满足所谓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没有关系。某些国家和人员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混淆视听。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的做法必须终止。这一点是明确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应该重信守诺,严格遵守国际法的准则,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 参考阅读:特朗普政府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问:中方是否认为美方反对赋予中方市场经济地位将伤害中美经贸关系?美国正寻求中国合作应对半岛核问题,美方此举是否会影响到中美在半岛核问题上的合作? 答:我刚才已经说过,所谓市场经济国家概念只是个别国家国内存在的概念,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并无此概念。有关国家引入这一概念,是试图将此与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加以混淆,企图逃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再次敦促有关国家严格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 至于你提到这是否对中美在半岛核问题上的合作有影响,中方在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事实上,中美双方一直就半岛局势保持着沟通。你可能也注意到了,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应约与特朗普总统通电话,在通话中双方就半岛局势交换了意见。我们认为,中美双方在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等方面有着共同立场,希望美方能同中方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早日将半岛核问题重新拉回到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上来。[详情]

美拒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美人为提高反倾销税率
美拒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美人为提高反倾销税率

  美国拒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用不存在的概念为反倾销时占便宜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30日,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于上周向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了一份长达40页的法律申请,反对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首次正式公开亮明立场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多位国际贸易专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美国此举其实和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执行关系不大,“市场经济地位”是其国内概念,无论判定中国是否属于“市场经济国家”,在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都不应再使用“替代国”做法。 “市场经济地位”是什么? 这其实是个有关反倾销的历史问题。“市场经济地位”概念和WTO成员国发起反倾销时是否使用“替代国”做法紧密相连。 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Non-Market Economic Status)”条款,是2001年中国为尽早加入世贸大局着想,在美国等国家谈判压力下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15条,即“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Price Comparability in Determining Subsidies and Dumping)”条款。 该条款规定,如过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中国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使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否则,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说白了,这其实是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如何选择参照标准的问题。 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被承认,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就必须以中国实际成本为依据,这样的话,中国企业是很难被判定为存在倾销行为的。反之,如果中国不被承认为“市场经济地位”,其他国家就可以根据指定“替代国”同类产品的成本来判断反倾销是否成立。这种情况下,欧美就可能故意寻找他们认为合适的国家的同类商品的成本来判定中国是否在倾销,而这些国家的成本一般都是远高于中国,这也就造成了判定存在反倾销成立更容易。例如,1998年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是以新加坡为参照标准,2004年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则是以印度为参照标准。 那么,判断中国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议定书》,“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其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则(a)项的规定即应终止,但截至加入之日,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中须包含有关市场经济的标准”。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2001年前对“市场经济体制”有相关国内立法的国家才能够判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在中国入世之前就存在相关立法的经济体,主要是美国、欧盟、巴西、印度、日本等经济体。 “市场经济地位”与使用“替代国”做法已无关系 此前,中国因 “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某些国家或经济体承认,饱受反倾销调查之苦。 因为按照《议定书》规定,欧美各国发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时,只需要认定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就可以任意指定别国商品的成本为“替代国”标准。如一台中国产的电视成本为100美元,销到美国时由于成本低,造成美国消费者不愿购买美国本土电视。这时美国就能以中国并无“市场经济地位”为由,选取新加坡产电视的300美元成本作为评判标准,裁定中国是在恶意压低成本反倾销,也就可以向中国电视企业征收高额关税了。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一直是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至目前,共有48个成员对中国发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共1149起,占案件总数的32%。截至2016年,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但是,《议定书》同时规定,“无论如何,(a)项(ii)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这也就是说,法理上,无论如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以后,别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都不应再使用“替代国”做法。 多位国际贸易专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项条款背后的意义在于,无论某些WTO成员国通过其国内法判定中国是否属于“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得再使用“替代国”标准的做法了。 “换句话说,入世15年之后,不管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地位,各国都不能在反倾销时指定其他国家作为参照标准了。”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曾强调,“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世贸组织164个成员中有此国内法的成员寥寥无几。这与全面、彻底履行世贸组织国际条约义务,不能混为一谈。” 该发言人称:“作为《世贸组织协定》这一国际条约的组成部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的做法必须终止。这一点是明确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应该重信守诺,严格遵守国际法的准则,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 中国启动世贸诉讼后,欧美用两种方法应对 针对美国、欧盟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中国曾经于2016年12月12日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时表示,随着15年期限的到来,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应立即停止依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这是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 该发言人当时指出,中方此前已在多双边场合与相关世贸组织成员认真沟通,敦促其善意履行义务,按期终止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但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欧盟截至2016年12月11日仍没有履行义务。而美国、欧盟是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之一,调查机关使用“替代国”做法导致人为提高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税率,对中国相关行业出口和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中方于去年12月向世贸组织提起了诉讼。 “美国这次亮明态度,和中国去年12月提起诉讼有一定关系,他们肯定在这方面感到了压力,不希望中国在这法律程序方面上抢先。”白明说,“美国这次提交的申请不能说对中国一点影响没有,但是中国也不会无动于衷,我们应该在WTO这个平台上坚决主张自己的权利。因为尽管目前区域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但WTO仍是最重要的纷争解决机制,中国要用好这个机制。” 不同于美国,欧盟采取了一种更为“曲线”的方式。 2017年11月15日,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反倾销调查新方法修正案,引入了“市场严重扭曲”的概念和标准,并考虑环境和社会倾销的影响。 换句话说,欧洲议会通过的反倾销法律修正案,虽然明面上取消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但同时新引入了“市场严重扭曲”的概念和标准。在符合所谓“市场严重扭曲”的情况下,欧盟仍旧可以弃用出口国的价格,而选择使用第三国或国际价格来确定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 商务部发言人曾指出,欧盟此举没有全面地遵守有关国际规则。 白明说,“在中国发起世贸诉讼后,欧盟和美国看来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欧盟提出了一个‘市场严重扭曲’的新概念来代替原来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换汤不换药。但是至少欧盟知道从理论上它们是理亏的,所以不得不换一个词,而美国仍旧抓住‘市场经济地位’的老概念不放,连理亏都没意识到。”[详情]

美反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外交部:某些国家混淆视听
美反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外交部:某些国家混淆视听

  外交部: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概念不存在于WTO规则 针对美国正式向世贸组织提出反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在今天(1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表示,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当中。 外交部发言人 耿爽: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当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在世贸组织164个成员中,有此国内法的成员寥寥无几。 耿爽介绍,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需要严格依照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如期取消,这与中方是否满足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没有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 耿爽:某些国家和人员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做法必须终止,这一点是非常明确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贸组织的成员都应该重信守诺。(央视记者 申杨)[详情]

新京报评:别把市场经济地位当压制中国的大棒
新京报评:别把市场经济地位当压制中国的大棒

  别把“市场经济”地位当压制中国的大棒 徐立凡 ▲美国国会山。图/视觉中国 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11月30日宣布,已向世贸组织提交文件,不同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理由是WTO成员有权拒绝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或成本。中国商务部方面表示,“美国的这一行为是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一种伤害”,这对两国都没好处。 美国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个之前已被预料到的结果,并不令人讶异。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相关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应于中国入世满15年,即2016年的12月11日,终止对中国反倾销采用“替代国”比较价格的做法,自动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将近一年以来,美、日、欧一直态度暧昧。特朗普政府向WTO最新提交的文件,只不过是把各方长期以来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牌局,打成了明牌。 这倒是符合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行事逻辑。但却未必能达到让美国获益的效果。一方面,过去美国政府曾多次承诺将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特朗普政府的“不同意”让美国政府此前的承诺变得毫无价值。 对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建设摇摆性如此之大,对于美国政府的公信力不是什么好事。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同意”的理由实在不充足。“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或成本”,即使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的经济体中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有的是显性存在有的是隐性存在,有的存在于高端产业,有的存在于中低端产业。 以此作为不同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和此前“中国实施市场开放还不彻底”的托辞一样,实在勉强。鉴于特朗普政府对于WTO机制的怀疑态度,这个时候靠WTO说话,还多少有点讽刺。 ▲特朗普。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借用一下特朗普政府向WTO提交的文件的用词,与中国存在的“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或成本”相比,有更多的“压倒性的证据”表明,中国多数竞争性领域,市场早就对价格和成本起着主导作用,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对自由贸易体制的主张和维护,比许多老牌市场经济国家做得更到位。 世界上不存在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型。有的经济体“非市场经济”成份多一些,有的经济体“市场经济”成份多一些,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汤”里面的成份还会发生变化,重新调剂,这本应是常识。 非要拿一个“市场经济”地位说事,而且以老师、裁判自居,不是要恪守捍卫“市场经济”的教条圭臬,而是要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有足够的牌可打,保持手中掌握对中国制造进行“反倾销”压制的手段。 但事实已经证明这一手段不那么有效。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是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但并没有妨碍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发育。这表明,给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都不是一个有用的大棒。相反,有可能误伤自身。 美国与中国刚刚达成旨在平衡双方贸易的“百日计划”,置两国经贸关系大局于不顾,导致两国经贸关系变坏,对美国没有什么好处。 当然,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这场牌局,对我们也不无警示。一些国家的反对、暧昧态度,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仍会处于时好时坏的脆弱生态中。未来,对于“中国制造”的“双反”调查可能还会进一步增长。 对中国企业来说,在非稳定态的外部环境下单打独斗胜算可虞。过去,不少中国企业在“双反”调查中就遭遇了许多委屈,损失巨大。因此,从政府、行业协会到企业,应当更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资源可以整合、策略能够协调的应对机制,努力改善中国企业的出口环境。 强化自身,既能有理有节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同时又能维护WTO仲裁机制的有效性,将贸易摩擦抑制在一定尺度内,这是当下对拒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最好的回应。 □徐立凡(学者)[详情]

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方官员:泼冷水没好处
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方官员:泼冷水没好处

  美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商务部官员:此时“泼冷水”对谁都没好处!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美国于11月中旬向世贸组织(WTO)提交了这项决定,11月30日被公开。报道称,虽然美国官员早就暗示过这一立场,但这是美国首次公开亮明立场并阐释理由。“正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加剧两国的贸易关系紧张。”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此前向WTO提交了这份40页的文件,30日作为中国对欧盟提起法律诉讼的一部分被公布。在此案中,中国对欧盟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提出异议。美国提交的文件称,不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规定的条件如何,中国仍要遵守与WTO其他成员国一样的“规则”,WTO成员“有权拒绝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价格或成本”。报道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他们的解读得到了欧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认同。 中国商务部曾多次强调,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相关规定,WTO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但美国、欧盟、日本等均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未停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华尔街日报》称,如果一国被贴上“非市场经济”标签,将意味着其他贸易伙伴可以在对该国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对这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报道援引经济学家的估计称,美国和欧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让中国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损失几十亿美元。 去年12月12日,中国就美国、欧盟对华反倾销使用“替代国”做法,先后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专家、高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文婕11月3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方的最新表态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根据程序,中国与欧盟、美国间的贸易争端需要WTO成立专家组进行裁决,如果败诉方上诉还需要上诉机构裁决,这一过程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 《华尔街日报》称,在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的政策下,美国与多个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的这一行为是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一种伤害”,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本质在于不愿取消对华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美国此举违背了其在中国入世时自己做出的承诺。他认为,美国应该正视中国多年来的变化和发展,“特朗普刚刚结束访华,此前中美也在经贸方面达成了‘百日计划’,此时‘泼冷水’对两国都没有好处。”[详情]

美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已让中企损失几十亿美元
美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已让中企损失几十亿美元

  外媒称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已让中企损失几十亿美元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于11月中旬向WTO提交了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并在11月30日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虽然特朗普的幕僚早就暗示过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但这是美国公开亮明立场并阐释理由,此举可能加剧全球两大经济体的紧张关系。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30日报道,这场交锋关系重大,如果一国被贴上“非市场经济”标签,将意味着其他贸易伙伴可以更自由地对这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依据则是这个国家的政府干预行为会造成市场扭曲,给自己国家的生产商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优势。经济学家估算,美国和欧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让中国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损失几十亿美元,他们的部分商品要缴纳远高于100%的关税。 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此前曾就美国对中国铝箔反倾销调查公布初步裁定发表谈话说,美方此举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也有损多边规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保留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相关权利。 报道称,中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争端可追溯至去年12月份,当时中国政府对WTO表示,2001年接纳中国成为WTO成员国的协议要求其他成员国在中国加入WTO满15年时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则表示反对。去年年底,中国向WTO贸易法庭提起针对美国和欧盟的申诉,要求美国和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对美国的申诉随后陷入停滞,但对欧洲的申诉将进入听证环节。美国11月30日公布的决定等于是在中国诉欧盟一案中支持了欧盟。官员们表示,这也意味着美国政府在涉及自己的案件中也会采取类似立场。 报道称,在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与美洲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加剧。特朗普扬言要取消现有贸易协定,并采取更加激进的行动遏制世界各地对美国的出口,包括欧洲等盟国对美国的出口。但一位参与起草这份文件的美国高层官员指出,在WTO框架下与中国的较量中,美国一直在和欧洲磋商,之后达成共识。 中国一家铝厂的一名工人正在检查铝带。(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详情]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30日 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此举可能加剧全球两大经济体的紧张关系。美国于11月中旬向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提交了这项决定,并在周四公布了这一消息。虽然特朗普的幕僚早就暗示过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但这是美国首次公开亮明立场并阐释理由。 彭博报道,根据美国贸易办公室在中国与欧盟争端中作为第三方提交的法律文件,特朗普政府表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不要求改变美国计算对华反倾销税的方式。 文件称,“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世贸组织成员并没有放弃其在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中长期享有的权利,在进行反倾销对比时,有权拒绝以并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或成本来确定价格可比性”。 这可能促使中国正式请求世界贸易组织展开调查,美国贸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曾称之为“我们在WTO遇到的最严重的诉讼”。 过去15年以来,美国和欧盟在计算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税时,都无视中国的生产成本和价格,而是采用所谓符合自由市场经济的第三方国家的数据。 WTO此前批准对中国使用这种反倾销税的计算方法,但北京方面声称这种机制有失公平,而且违背了中国加入WTO协议中的条款。商务部认为,美国采用第三国数据计算反倾销税的权利已于2016年12到期。 市场经济地位有什么用?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在《议定书》中不得已接受了“三大不利条款”。其一是:入世15年内(到2016年12月10日)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 这个“地位”的重要性在于,当“有地位国”对“没地位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诉讼(质疑其低价抛售)时,判断出口价格是否过低的标准,不是没地位国的国内实际价格,而是另一个“有地位的替代国”的价格数据。这样,只要找一个成本很高的国家作为标杆,几乎必然判定存在倾销。 举例来说,上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开展彩电反倾销调查,居然丧心病狂地以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可是中国的20倍,算下来中国当然在低价倾销。 但如果中国有了市场经济地位,基本就可以参考国内价格,被扣“倾销”的帽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见“有地位”是多么重要。[详情]

美国将表明反对中国在WTO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将表明反对中国在WTO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30日 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份40页的披露文件报道,在上周提交的一份法律文件之中,美国反对中国争取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被认定为市场经济的努力。这份文件将于周四、在一宗北京针对欧盟提出的诉讼中公布。 美国反对北京方面的说法,即根据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条件,在其加入15年之后,如果面临其他成员国的反倾销诉讼,其将自动被视为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驻日内瓦的最高贸易官员Chris Wilson向彭博证实,美国将在周四发布的文件中申明立场。 这可能促使中国正式请求世界贸易组织(WTO)展开调查,美国贸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曾称之为“我们在WTO遇到的最严重的诉讼”。 过去15年以来,美国和欧盟在计算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税时,都无视中国的生产成本和价格,而是采用所谓符合自由市场经济的第三方国家的数据。 WTO此前批准对中国使用这种反倾销税的计算方法,但北京方面声称这种机制有失公平,而且违背了中国加入WTO协议中的条款。中国商务部认为,美国采用第三国数据计算反倾销税的权利已于2016年12到期。 市场经济地位有什么用?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在《议定书》中不得已接受了“三大不利条款”。其一是:入世15年内(到2016年12月10日)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 这个“地位”的重要性在于,当“有地位国”对“没地位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诉讼(质疑其低价抛售)时,判断出口价格是否过低的标准,不是没地位国的国内实际价格,而是另一个“有地位的替代国”的价格数据。这样,只要找一个成本很高的国家作为标杆,几乎必然判定存在倾销。 举例来说,上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开展彩电反倾销调查,居然丧心病狂地以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可是中国的20倍,算下来中国当然在低价倾销。 但如果中国有了市场经济地位,哼哼,基本就可以参考国内价格,给我们扣“倾销”的帽子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见“有地位”是多么重要啊。[详情]

特朗普访华前夕 美商务部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特朗普访华前夕 美商务部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文扬  美国商务部在华盛顿时间10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明确否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其在铝箔反倾销调查中开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调查结论,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适用“替代国”做法。 上述这一歧视性做法, 使得美国对中国的铝箔产品将裁出96.81%~162.24%的高税率。 “美方无视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继续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严重歪曲。”10月3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保留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相关权利。 “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政府在市场中扮演具有普适性的角色,并牵涉于私人经济部门,造成了中国经济本质上的扭曲”,美国商务部在报告中这样评价中国的市场性质。 这一结论被用于了裁决美对华展开的铝箔反倾销案。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初步裁定结果,称中国产铝箔在美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将征收97%至162%的反倾销关税。早在8月份,美国商务部已经对从中国进口的铝箔产品征收了约17%至81%不等的初步反补贴关税。 关税的陡然增加,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不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可对涉嫌违反贸易规则的中国产品征收更大幅度关税。 根据中国在十五年前签署的《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文版)第15条,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本应该在2016年12月11日得到承认,而为了对华进行反倾销打击,美国一直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此报告的发布,更加表明了美方的态度。 发言人强调,美国在对华铝箔反倾销调查中,依据其国内法继续适用“替代国”价格,违反了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下应承担的国际义务。中方敦促美方切实履行国际义务,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做法。 早在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应美方分析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消息时进一步强调,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并不存在于WTO的多边规则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164个WTO成员之中,有此国内法的成员寥寥无几。这与全面、彻底履行WTO国际条约义务,不能混为一谈。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自2004年4月新西兰率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来,至今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瑞士、澳大利亚、北欧、英国以及荷兰在内的80多个经济体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放弃在对华贸易相关问题上采取“替代国”做法。 但美国、欧盟、日本依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拒绝履行条约义务。 特朗普意欲何为?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后的11月8日,特朗普将踏上“中国之旅”。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访华前夕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此举意欲何为? 回忆近期中美经贸往来,今年4月,美国海湖庄园“习特会”后,中美启动经贸谈判“百日计划”;5月,中美在牛肉、金融、天然气等10个关键领域取得贸易进展,随后,中方对美国大米也放开进口;7月,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举行。 在此期间,不可忽视的是,自上任以来,特朗普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以及Twitter上表达“中国对美出口太多”以及“中国强迫美方企业转让技术”等抱怨。而近期在贸易救济方面的“201调查”、“301调查”以及“232调查”等,为中美贸易蒙上阴影。 “贸易牌”是特朗普自参与总统竞选起,就不曾放下的一张牌。而中美之间去年347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成为特朗普此举的理由。 10月30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官邸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中美必须充分认识到今天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摆在面前的是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找到共同应对、合作共赢的道路。如果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做不到这一点,世界的前途就会很成问题。 崔天凯表示,中国希望同美国发展建设性关系,而不是零和博弈。中国尊重美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希望中美在亚太地区开展合作,希望美方也是如此。 对于中美贸易,我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曾于9月表示,中国始终是开放的,欢迎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乘上中国这艘巨轮,实现共同的发展。至于所谓的强制性技术转让的问题,中国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强制外国投资者转让技术。在具体的企业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也是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完全没有政府的干预。 中国外交部此前也表示,希望美方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和在国际上发挥的积极作用,摒弃对华偏见,与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妥处分歧,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势头。[详情]

欧盟质疑无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盟质疑无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针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态度又现反复。6月29日,商务部举行例行发布会,针对欧洲议会日前通过对反倾销调查新方法的修正案,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回应称,该修正案继续套用现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以存在“严重市场扭曲”国家或行业的名单代替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本质上是变相使用替代国方法,与世贸规则要求并不相符。分析认为,欧盟针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态度时常“变脸”,这与各成员国利益不一致有关,而未来中国与欧盟斡旋的主要方针将是申诉、沟通双管齐下。态度捉摸不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15年过渡期届满后(即2016年12月11日),WTO各成员国应当终止对中国反倾销的‘替代国’做法”,孙继文强调,中方已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立场,敦促世贸组织成员全面彻底执行15条规定,信守国际条约义务。据了解,上周欧洲议会下属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新反倾销法案,同意在未来反倾销调查中对WTO成员国不再使用“替代国”做法,转而采用“市场扭曲”的标准。所谓“市场扭曲”判定标准则可能包括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比例、安排廉价贷款或实施差别待遇以扶植国内企业。也就是说,进口国如果认为“市场严重扭曲”,调查人员可以采用国际指标价格,此举被业内直指是变相的“替代国”做法,目的在于打压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的钢材等进口商品。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欧盟针对中国完全市场地位的态度数次反复,着实令业界捉摸不透。去年1月,欧委会曾公布一份文件指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会像批评人士担忧的那样造成大量人员失业,显现出了一定的乐观态度。但去年底中国就欧盟反倾销“替代国”法律措施,提出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中欧双方在日内瓦举行的磋商并未取得阶段性成果,欧洲内部反对声音集中。时间到了今年6月初,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欧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公开表示,欧盟应履行第15条条约,致力于找到符合WTO规则、对各国一视同仁、对中国非歧视性的解决方案,这被业内视为欧盟承认中国市场地位的松动迹象。不过就在此次“破冰”表态之后不久,6月23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低碳铬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明确将不晚于9个月做出初裁。利益决定选择实际上,对于是否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内部声音并不一致。此前,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要求欧洲对中国投资和并购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获得了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支持,但也遭到了希腊、捷克等多个成员国的反对,原本计划在欧盟峰会上对相关提案的讨论被延迟。“欧盟是拥有28个成员国的区域性组织,每个成员国在与中国经济交往过程中损益有别,类似德国、瑞典等国产业结构相对高端,本国市场与中国市场互补,因而愿意充分接受中国产品;但中东欧部分国家与中国产业机构类似,进口中国产品只会挤压本国产品市场份额,因而倾向于严格审查、监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刘仕国表示,根据欧盟的决策机制,任何决议必须经过成员国高度一致认可才能通过,内部意见的不统一直接导致欧盟整体对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态度的反复。还有分析指出,除了追求外贸利益,德国率先积极表态,很可能也与近段时间的美欧纠纷有关,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欧盟承担北约军费太少、德国对美国出口汽车太多,特别是宣布退出欧盟苦心孤诣推动的《巴黎协定》,让德国与欧盟非常难堪。默克尔敦促欧盟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希望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给予欧盟更多支持。而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关于终止替代国做法、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表述有含糊之处,欧洲个别国家要抓住这一漏洞,通过欧盟内部法律制约,而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比较理智,愿意按照原先承诺履行责任。斡旋申诉与沟通并重自15条条约届满后,中国商务和外交部门便四处奔走,为主要经济体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做最大努力。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就公开表示,目前有两种论调,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说中国产能过剩,因而拒绝停止使用反倾销“替代国”做法,这些论调既不合法,也站不住脚,根本违背国际条约义务。有专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是必须攻克的“堡垒”,一旦欧洲终止“替代国”做法,我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面临重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将成为历史,中欧之间贸易往来也将更加便利通畅。在刘仕国看来,德国目前是欧盟实际意义上的“领头羊”,默克尔之前表态具有相当重量,尽管不排除今后中国与欧盟的细则谈判中仍会存在小变数,但相较于之前欧盟相对“顽固”的态度,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欧洲本身多元化程度极高,越是面临重要抉择分歧越多,之前的英国脱欧、难民事件都验证了这个规律”,张建平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不亚于上述事件,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他表示,目前新反倾销法案尚未走完最后的法律流程,中国还来得及斡旋沟通,敦促欧盟放弃错误做法,而一旦该法案正式实施、欧盟继续对中国产品举起反倾销大棒,中国也要继续向WTO申诉,确保本国企业利益不受损。刘仕国也认为,要让欧盟彻底摒弃对中国产品的“替代国”做法,相关部门还要推进许多细致工作,例如针对反对声音强烈的国家,中国应促进与之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的沟通,展现自身实力优势,改变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的敌视态度,“不过与此同时,向WTO的申诉也要继续,沟通与申诉多管齐下,是将来与欧盟斡旋的主要方针”。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张畅/文 代小杰/制表“阴晴不定”的欧盟态度2016年1月欧委会公布文件指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会像批评人士担忧得那样造成大量人员失业2016年5月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17年1月中欧双方在日内瓦举行的磋商并未取得阶段性成果,欧洲内部反对声音集中2017年3月中方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对案件进行审理,WTO考虑了中方请求,而欧方却反对设立专家组2017年6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低碳铬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是《入世协定书》过渡期届满后,欧盟首次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2017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致力于找到符合 WTO 规则、对中国非歧视性的解决方案 [详情]

评论:欧盟应抓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机会
评论:欧盟应抓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机会

  欧盟应抓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机会 不要因为一个歧视性政策而浪费中欧深化合作的机会 特约评论员 刘波 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见记者时表示,欧盟应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致力于找到符合WTO规则、对各国一视同仁、对中国非歧视性的解决方案,并希望欧中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根据该议定书第15条,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 德国的这一表态,对于中国争取让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德国是欧盟的主导国,其政策具有风向标意义。不过,因为欧盟成员国利益复杂,只要一国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能左右整个欧盟,所以,对于短期内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绝对突破,仍然不能抱过于乐观的态度,而应该做好两手准备。 “替代国”的做法加大了中国企业被认定为倾销的概率,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平白增加了中国与欧洲之间不必要的贸易摩擦。西方国家至今不愿终止“替代国”做法,继续实行这种对中国有歧视和偏见的政策,不过是反映了国际经济不振背景下,西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兴起。但欧洲应当认识到,保护主义最终是损人不利己的,从长远利益出发,顺应时代形势,及时做出调整,才是正确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尽早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实是欧洲应当尽快抓住的一个机会。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应该说,与许多西方已经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更成熟、更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是无与伦比的。尽快结束不公平做法,让中国与西方企业在平等的规则平台上竞争,不仅关乎诚信和道义,也关乎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并关系国际经济的复苏前景。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引领各国共同告别危机时代。 德国之所以能够做出新的表态,既与中德关系有关,也与欧洲所处的大环境有关。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正在致力于构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外界评论说,中国与德国之间存在“特殊关系”。在英国决定退出欧盟,南欧国家又深陷债务危机、失业率高涨的背景下,德国在欧盟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凸显。维持中德关系的稳固和健康发展,可以使之起到成为中国与欧洲关系“定海神针”的作用。这次德国明确表示应结束“替代国”做法,就是中德多年友好关系的成果收获。 从世界整体格局来看,“黑天鹅事件”增多,传统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巨变,不确定性大增,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大转折。在美国日益走向片面追求自利的情况下,中国和德国在维持当前的基于多边主义的国际格局方面拥有共同利益。两国都支持以规则而非强力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强调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支持国际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这是两国合作的观念平台。欧洲更需要与中国走近,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维持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虽然欧盟整体还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也表示,正在修订相关法律,将采取非歧视性的、符合WTO规则的做法。欧盟应该认识到,如果继续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欧之间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合作也可能遇到阻碍,这相当于浪费掉了中欧合作发展新全球秩序的机会。为了一些小小的歧视性政策带来的好处而放弃战略利益,实为不智。 美国和日本有阻挠欧盟做出突破的意愿,因为如果欧盟对中国做出让步,它们面临的压力将会增大。所以,此事不仅仅与欧洲有关,也可能存在外部干扰。这就需要中国做出更多外交努力,同时争取欧洲内部更多的同情中国的力量,尽早实现目标。[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